第2章 中国典型经济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 珠三角经济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分析

珠江三角洲,通常称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圈、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简称珠三角经济区或珠三角经济圈,是中国最发达的经济区域之一,也是三大增长极之一。珠三角经济区在地理上是以香港、澳门和广州为中心,由广东省的2个副省级市及7个地级市所组成的经济区。广东省的2个副省级市是指广州和深圳,广东省的7个地级市是指珠海、佛山、惠州、肇庆、江门、中山和东莞。广东省规划纲要办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珠三角经济区的生产总值达47897.25亿元,比2008年(下同)增长45.8%,占全省的79.1%;人均GDP达84563元,折合13454美元,增长29.6%。

一、珠三角经济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状况

2012年,广东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7067.92亿元,比2011年增长8.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48.91亿元,增长3.9%,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2%;第二产业增加值27825.30亿元,增长7.6%,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7.1%;第三产业增加值26393.71亿元,增长9.2%,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0.7%。三次产业结构为 5.0∶48.8∶46.2。在现代产业中,先进制造业增加值10529.64亿元,增长8.3%;现代服务业增加值15036.65亿元,增长9.5%。在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增长9.4%,住宿和餐饮业增长7.0%,金融业增长10.9%,房地产业增长7.0%。民营经济增加值 29319.97 亿元,增长9.1%。2012年,广东人均GDP达到54095元,按平均汇率折算为8570美元。

具体到珠三角经济区,如表2—1所示,2012年实现生产总值47897.25亿元,比2011年增长8.1%,占广东生产总值的83.93%,其中第三产业已成为珠三角经济区的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超过50%,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2011年增长12.4%。

表2—12012年珠三角经济区分区域的经济指标


image

从珠三角经济区微观城市视角看,广州的地区生产总值最高,为13501.21亿元,比2011年增长10.5%,深圳、佛山和东莞的地区生产总值较高,其余城市的地区生产总值较低,城市间差别明显。从增长速度上看,惠州的增速最高,为12.6%;中山、肇庆其次,广东省的平均增速为8.2%;东莞最低,为6.1%,见表2—2。

表2—22012年珠三角经济区分城市的地区生产总值


image

表2—3是2012年珠三角经济区各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及排序指标,从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各城市服务业发展的状况。2012年广东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2011年增长12%,高于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9.3%,在整体服务业中处于领先水平。其中,广州的绝对数额最大,为5977.27亿元,比2011年增长15.2%,增长情况在省内排第4名。绝对数额排第2名的是深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008.78亿元,增长幅度16.5%,增长情况在省内排第1名。其余珠三角城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2012年的绝对数额均较小,但惠州、肇庆等中小城市的增长速度较快,是未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主力增长城市。

表2—32012年珠三角经济区各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单位:亿元


2

续前表


3

表2—4是2012年珠三角经济区各城市出口总额、增长及排序指标,从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各城市服务业发展的状况。2012年广东省出口总额比2011年增长7.9%。其中,深圳的出口总额绝对数值最大,为2713.69亿美元,比2011年增长10.5%,增长情况在省内排第6名。绝对数额排第2名的是东莞,出口总额850.60亿美元,增长幅度8.6%,增长情况在省内排第7名。其余珠三角城市的出口总额在2012年的绝对数值均较小,但是惠州、肇庆等中小城市的增长速度较快,是未来对外出口总额的主力增长城市。

表2—42012年珠三角经济区各城市出口总额单位:亿美元


4

表2—5是2012年珠三角经济区各城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增长及排序指标,从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各城市服务业发展的状况。2012年广东省实际利用外商投资总额235.49亿美元,比2011年增长8%,基本持平于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9.3%。其中,深圳实际利用外资投资总额绝对数额最大,为52.29亿美元,比2011年增长13.7%,增长情况在省内排第5名。实际利用外商投资总额绝对数额排第2名的是广州,实际利用外商投资总额为45.75亿美元,增长幅度7.1%,增长情况在省内排第17名。其余珠三角城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在2012年的绝对数额均较小,但肇庆等中小城市的增长速度较快,是未来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主力增长城市。

表2—52012年珠三角经济区各城市实际利用外商投资总额单位:亿美元


5

二、珠三角经济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特点

2008年12月,国务院颁布《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明确指出,珠三角地区必须改变过去依靠要素投入和资本驱动的增长方式,转向依靠创新驱动的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的主体产业群,形成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发展集聚化、产业竞争力高端化的现代产业体系。

现代服务业大体相当于现代第三产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其资源消耗少、污染排放少、附加价值高,具有新技术、新业态、新方式和高人力资本、高信息及高技术含量等特征,是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主要包括金融保险、商务等为生产者提供服务的产业,网络传媒等新兴服务业和被改造提升的传统服务业。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现代服务业将是广东珠三角经济区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增长点,也是缓解珠三角就业压力的主要渠道。珠三角经济区是广东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集聚中心,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其产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一个区域整体发展的客观要求。

1.现代服务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逐年增长

珠三角经济区经过“十一五”时期的经济发展,其现代服务业已由产业培育时期进入产业加速发展时期,这一阶段正处于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加速发展时期。珠三角经济区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完善,劳动力与资本必将从第二产业逐步向第三产业转移,使服务业总量及其所占经济的比重呈现出同步稳定增长的趋势,进而推动本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现代服务业中部分行业的规模逐步加大

广东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广州、深圳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速度在珠三角经济区处于较高的水平,其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总量明显扩大,在地区生产总值和服务业增加值中所占的比例很高。由于广州、深圳构建了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和完善的金融综合服务体系,已经成为珠三角经济区的金融中心,其金融服务业的总和占全省的一半以上,其他地区金融服务业的发展严重滞后,没能发挥应有的支撑作用。2011年,广州、深圳两市旅游收入、邮电业务、客运量、货运量分别占珠三角经济区的63.2%、60.2%、52.0%和52.2%;珠三角经济区的其他市区由于经济发展过度依赖工业的增长,因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这导致珠三角经济区的生产性服务功能严重不足以及生产过程的附加值严重偏低。

3.现代服务业对珠三角经济区产生的重要影响

现代服务业对珠三角经济区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在珠三角经济区中,金融业、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旅游业等服务业对其经济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珠三角经济区的中心——广州、深圳构建了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和多样化的比较完善的综合服务体系,通过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优质企业上市融资来扩大直接融资比重,从而强力推进了白云空港、宝安空港、广州港、深圳港等一批枢纽型现代物流园区的建设,进一步推动了信息、商务服务业等,使珠三角经济区的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越来越大。

珠三角经济区的服务业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其第三产业对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在2005—2006年为48%,在2007年的拉动作用减缓,2009年又回升至47.4%,2011年的拉动效果回升,2012年珠三角经济区第三产业的占比近52%,创历史新高,说明珠三角经济区的服务业正逐步完善及创新。此外,现代服务业还是珠三角经济区城市发展的加速器。广州、深圳、东莞等地随着货运量的增大、旅游业的发展、邮电业的发达等服务业的提升,促进了城市软硬件设施的完善,强化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形象。

三、珠三角经济区九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分析1.进一步发展现代物流业

珠三角经济区位于广东的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它具有发展现代物流业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潜力巨大,是广东经济的战略腹地和交通中心,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如表2—6所示,广珠轻轨、广深港轻轨、江肇高速、广佛江中珠城际轨道、广珠铁路、广东西部沿海高速铁路、南沙港铁路等铁路工程加快了珠三角经济区物流的步伐,佛肇城际轨道、中莞城际轨道、广珠铁路、广东西部沿海铁路、南沙港铁路、江珠高速北延伸线、江番高速、中开高速、深中通道、中顺快线、港珠澳大桥的建设给珠三角经济区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物流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物流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表2—6珠三角经济区各城市现代物流业部分产业比较

6

续前表

7


资料来源:董辉:《珠三角九城市现代服务业比较研究》,载《广东经济》,2013(2)。

2.大力发展金融业

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建设金融中心能够促进金融资本及其他生产要素在中心城市的集聚和有效配置,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需求。珠三角经济区发展金融业要依托广州、深圳形成的金融中心,通过相互协作,共同推动珠三角经济区的金融业发展。

2011年广州共有各类金融机构2431个,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5049亿元,比2010年末增长9.98%;2011年深圳共有各类金融机构1317个,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2783亿元,比2010年末增长12.7%,而东莞、江门、中山的金融业发展低于全省增长水平,其他各市的金融业也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如表2—7所示。珠三角经济区大力发展金融业既要发挥金融对经济的支持作用,通过引进外资金融机构、开发地方金融集团、构建开放型的多元金融体系,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开发程度,又要建立和维护良好的金融环境、强化金融中心建设、改善地方金融生态,实现珠三角经济区金融和经济的良性发展。

表2—72010—2011年珠三角经济区九城市金融业机构情况

8

3.加快区域旅游转型

珠三角经济区是华夏文明发展较早、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悠久的历史给珠三角经济区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其地势平坦,有珠江贯穿,温泉遍布,其九市区的旅游风景各具特色,旅游业发展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旅游业是关联性强的产业,发展旅游业有利于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和促进各行业的发展,珠三角经济区的旅游业一直以来保持着比较高的增长,如表2—8所示。2011年,珠三角经济区的旅游业增长总体上要高于总体经济增长和第三产业增长,旅游业总收入占第三产业的比重已趋于合理。2011年度珠三角九市中广州的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630.8亿元,只占其本年度第三产业的21.34%,但是旅游业比2010年度增长29.96%,形势喜人。佛山、东莞、江门、肇庆的旅游业增长均超过了2011年度地区生产总值和第三产业的增长。深圳、惠州、中山等市旅游总收入占其第三产业比重不高,旅游业增长速度也低于第三产业的增长,因此需调整其旅游产业结构,实现旅游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

表2—82011年珠三角经济区九城市旅游业相关数据比较


image

珠三角经济区旅游转型升级的主要标志是旅游产品结构向高级化转型。只有研究和开发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才能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要和推动旅游转型升级,提升旅游业的竞争力。譬如,可以开发深圳的商务文化、广州的中山文化、江门惠州的侨乡文化、佛山的历史文化、珠海的海洋文化、东莞的企业文化等珠三角经济区的文化资源。另外,还有独特的岭南文化、客家文化、地方戏曲粤剧、传统风俗和民俗文化中的凉茶、粤菜等。我们要加强挖掘珠三角经济区的各种资源,抓住机遇,积极稳妥地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