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西部地区能源资源开发与国家能源安全

能源安全,是指满足国家经济发展需求的、可靠的、买得起的、持续的能源供应,同时能源的生产和使用不会破坏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魏一鸣等,2012)。可见,能源安全问题首先体现在能源的供应安全方面,即以合理的价格获得稳定可靠的能源供应。这也是能源安全最初提出的含义。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突显和加剧,能源安全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即能源的生产和使用不应破坏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本部分主要阐述能源供应安全问题,环境问题将在后面的部分阐述。

经济发展和能源需求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相关关系(林伯强,200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能源需求也随之大幅度增加。图1—6报告了2000年以来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变动趋势。从图中可以看出,自2000年以来,我国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快速增长。2000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仅为15亿吨标准煤,到2012年,则已接近45亿吨标准煤,年均增长率达到9.6%左右。

image

图1—6 全国能源消费总量

资料来源:历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图1—7进一步报告了我国能源消费的地区差异特征。从图中可以看出,东部地区是我国能源消费最集中的地区,东部地区能源消费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一直维持在50%左右。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能源消费量远低于东部地区,且两者比较接近,分别占到了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26%和24%左右。这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是一致的。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而中、西部地区则相对落后,因此,能源消费量也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特征。值得注意的是,2000年以来,东、中、西三大地区的能源消费量都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这和三大地区经济的增长是密切相关的。可以预料,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能源需求也将进一步增长。如何满足经济发展的能源需求、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已经成为关乎我国经济社会能否进一步发展的关键问题。

我国的能源资源禀赋具有“多煤少油缺气”的特征,“以煤为基,多元发展”是我国能源安全战略的必然选择(王显政,2014)。同时,我国能源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特别是煤炭资源的生产和分布,呈现出“西高东低”的特征,与能

image

图1—7 分地区能源消费量及比重

资料来源:历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源消费“东高西低”的地区分布特征形成鲜明的对比。西部地区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关系到西部地区自身经济的发展和自身能源供应安全的保障,而且也关系到东部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和能源供应安全的保障。因此,西部地区能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保障我国能源供应安全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事实上,西部大开发以来,随着“西煤东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不断推进,西部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已经成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而且已经成为东部地区和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煤炭

“多煤少油缺气”的资源禀赋特征,决定了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必须以煤炭为主,同时也决定了煤炭在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方面的特殊重要性。事实上,2000年以来,我国的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一直保持在70%左右。2012年,全国煤炭消费比重仍然达到67%左右。国内煤炭的供应基本上保证了自给自足。虽然从2008年以后,我国从煤炭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但是进口煤炭量与国内煤炭供应量相比,比重仍然十分微小,2012年,该比重仅为7%左右。

西部地区是我国煤炭生产的主要地区,这不仅表现在国家级大型煤炭基地的地区分布上,而且也体现在东、中、西三大地区的煤炭产量上。

从亿吨级以上大型煤炭基地的分布情况来看,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根据2006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国家大型煤炭基地建设规划》,我国着力建设神东、陕北、黄陇、晋北、晋中、晋东、蒙东、两淮、鲁西、河南、冀中、云贵、宁东、新疆14个大型煤炭基地(具体矿区如表1—2所示)。这14个大型煤炭基地是我国煤炭生产的主要基地,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2013年,这14个大型煤炭基地煤炭产量为33.6亿吨,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91%左右注1。在这14个大型煤炭基地中,有7个分布在西部地区,包括神东基地、陕北基地、黄陇基地、云贵基地、宁东基地、新疆基地以及蒙东基地的一部分,几乎占到了一半,足见西部地区对保障我国煤炭供应安全的重要意义。

表1—2国家级大型煤炭基地
image

资料来源:国家发改委:《大型煤炭基地建设规划》,2006。

从煤炭产量来看,西部地区煤炭产量占到了全国煤炭产量的一半以上,而且这一比例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图1—8报告了自2000年以来,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区各自的煤炭产量及其占全国煤炭总产量比重的动态变化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煤炭产量一直维持在年产5亿吨以下,自2000年以来,仅有极小幅度的产量增长,基本没有进一步开发的潜力。东部地区煤炭生产的比重则持续下降,从2000年的25%左右,下降到2012年的不足10%。

image

图1—8 分地区煤炭产量及比重

资料来源:历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中部地区煤炭产量具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从2000年的年产不足5亿吨,增长到2012年的年产超过15亿吨,产量增长了2倍多。从煤炭生产比重来看,在2008年以前,中部地区是我国煤炭生产和供应的最重要地区,2008年以后,则被西部地区超越。2000年中部地区煤炭生产占全国产量的50%左右,而后比重不断下降,到2012年,中部地区煤炭生产占比下降到30%左右。值得注意的是,中部地区的煤炭生产50%左右集中在山西省,由于山西省煤炭开采起步较早,已呈现出资源枯竭现象,因此,中部地区煤炭产量进一步增长的潜力有限。

西部地区煤炭生产量自2000年以来呈现了长足的增长趋势。2000年,西部地区的煤炭生产量仅为2亿吨左右,和东部地区相当。但是,自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后,西部地区的煤炭生产量飞速增长,到2012年,西部地区煤炭年产量已超过22亿吨,增长了约10倍。从产量比重来看,2000年,西部煤炭产量占全国的比重仅为27%左右,到2012年,则已占到全国煤炭产量的54%强,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煤炭生产和供应地区。更为重要的是,西部地区煤炭资源的勘探和开发仍处于起步阶段,丰富的煤炭资源为进一步的产量增长提供了可能,特别是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新疆等煤炭富集省份,已经成为我国“西煤东运”的主要基地,为我国煤炭资源的供应安全提供了可靠保障。

与大型煤炭生产基地相配套,西部地区正加快建设大型“西电东送”火电基地,将不仅对保障东部地区电力供给安全起到巨大的作用,而且同时可以通过煤炭就地转化实现本地经济的发展,实现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双赢”。

(二)石油、天然气

在我国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是第二大消费能源。2012年,石油消费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9%左右。天然气消费量则相对较小,2012年,天然气消费在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中仅占5%左右。我国石油和天然气供应均难以自给自足,依赖国际市场。

自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我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石油供应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注2图1—9报告了2000年以来我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的变化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2000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仅为34%左右,但是到2012年,石油进口依存度已上升到61%,石油供应安全问题形势严峻。

image

图1—9 全国石油对外依存度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由于我国天然气消费比重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相对较小,因此,直到2007年才成为天然气净进口国。虽然目前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仍然不大,但是增长极其迅速。图1—10报告了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的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2007年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仅为2%左右,但是到2012年,已上升至27%。可以预料,在石油、天然气需求快速增长但国内产量增长乏力的情况下,我国石油和天然气的对外依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

image

图1—10 天然气对外依存度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国内石油的生产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但是西部地区显示了较大的增长潜力。图1—11报告了东、中、西部三大地区石油产量及各自在全国的占比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东部地区一直是我国石油产量最大的地区,年产量稳定在6 000万—9 000万吨,占到全国石油总产量的比重保持在42%左右。中部地区的石油产量则一直处于下滑状态,年产量从2000年的6 000万吨左右下降到2012年的5 000万吨左右,占全国石油总产量的比重也从2000年的40%左右下降到2012年的25%左右。西部地区的石油产量则一直处于增长的状态,从2000年的年产3 000万吨左右,增长到2012年的年产6 500万吨左右,并在2007年超过中部地区。值得指出的是,由于东部地区油田开发较早,如大庆油田、胜利油田、辽河油田等,主要油田均已进入衰老期,因此后续增长乏力(晏菲,2014)。西部地区则由于开发较晚,增长潜力相对较大。

image

图1—11 分地区石油产量及比重

资料来源:历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国内天然气生产则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图1—12报告了东、中、西部地区2000年以来天然气产量及各自的比重。从图中可以看出,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天然气产量自2000年以来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虽然在产量绝对值上有小幅增长,但是相对比重则都呈现下降的趋势。东部地区比重从2000年的27%左右下降到2012年的12%左右,而中部地区则从2000年的15%左右下降到2012年的5%左右。与此相反,西部地区天然气生产量取得了大幅度增长,从2000年的157亿立方米增长到2012年的875亿立方米,增长了近5倍。西部地区天然气产量占全国产量的比重,也从2000年的58%增长到2012年的82%。目前,西部地区已经成为我国天然气供应的主要地区。

image

图1—12 分地区天然气产量及比重

资料来源:历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三)可再生能源

随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人心,可再生能源正越来越受到重视。西部地区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已成为我国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生产的主要地区。

水力发电是最重要的清洁能源之一。2012年,我国水力发电量8 721亿千瓦时,占全国发电总量的18%左右注3。从大型水电基地的分布情况来看,我国规划建设的13大水电基地大部分位于西部地区。表1—3报告了13大水电基地的基本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在13大水电基地中,有10个全部或大部分位于西部地区,而且装机容量占到了13大水电基地总容量的87%左右。可见,西部地区水电开发的潜力巨大。

表1—3国家13大水电基地
image

续前表
image

资料来源:林伯强:《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13》,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从水力发电量来看,西部地区也是我国水电生产的主要区域。图1—13报告了东、中、西部地区水力发电量及各自的比重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东、中、西部水力发电量在绝对值上都有所增长,所占比重则相对稳定。东部地区水力发电量从2000年的400亿千瓦时增长到2012年的1 100亿千瓦时左右,但是相对比重则从2000年的18%左右下降到2012年的13%左右。中部地区水力发电量从2000年的600亿千瓦时增长到2012年的2 400亿千瓦时左右,增长了3倍,相对比重则稳定在30%左右。西部地区的水力发电得到了长足进步,从2000年的1 000亿千瓦时左右增长到超过5 000亿千瓦时,增长了4倍有余,相对比重则从2000年的50%左右,增长到2012年的60%左右。可见,西部地区的水电在我国的能源供应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随着风电技术的进步及国家扶持政策的出台,我国风电开发取得了巨大进展。2012年,我国风力发电量达到960亿千瓦时,占当年全国发电总量的2%左右。西部地区风能资源丰富,成为我国风电开发的主力。表1—4报告了

image

图1—13 分地区水力发电量及比重

资料来源:历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2013年风电装机容量新增量及累计装机容量。从表中可以看出,2013年,西部地区新增装机容量约855万千瓦,占全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的53%,累计装机容量4 427万千瓦,占全国累计风电装机容量的48%。西部地区风电开发潜力巨大,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表1—4分地区风电装机容量
image

续前表
image

资料来源: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2013中国风电装机容量统计》,2013。

西部地区在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特别是石油、天然气供应安全)方面的重要性,还表现在与俄罗斯、中亚、西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能源合作与交流方面。中亚地区油气资源丰富,被誉为“第二个波斯湾”,是我国最直接的能源资源战略供给地。近年来,我国与中亚国家在油气资源勘探、跨境油气管道建设等领域的合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已建成一条西起哈萨克斯坦、东至新疆阿拉山口的石油管道和一条西起土库曼斯坦、东至新疆霍尔果斯的天然气管道。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和建设的推进,我国与中亚诸国在油气资源方面的合作必将进一步加深。同时,西部地区在与蒙古的煤炭开采合作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在与俄罗斯油气资源合作方面也进展迅速,目前已建成年输油量1 500万吨的中俄原油管道以及年输气量300亿立方米的中俄天然气管道西线。中俄原油管道二线及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也即将开工建设。西部地区是实现“一带一路”战略的交通要地,在与中亚、俄罗斯、蒙古及西亚的能源合作过程中将起到桥头堡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可以预料,西部地区在国际能源合作与交流及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方面的作用将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