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变革时代的中国经济
- 贝多广
- 1363字
- 2024-12-21 05:37:24
前 言
2014年10月12日,中国人民大学毕业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及90年代初期的众多博士校友聚集在母校“老博士论坛”这个平台,以“中国经济:反思与前瞻”为主题,发表了精彩的演讲并展开了热烈的研讨。作为新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经济学博士,改革开放30多年来,他们深入参与了每一个思想进步的重要时点和历史转折的重要时刻。30年后再聚首,老博士们依然初心不改,本着为新时期经济改革与转型添砖加瓦的理念,在论坛上对当前经济前沿问题畅所欲言。
近年来,中国经济明显出现了不同于以往的特征,进入了新常态,我们面对着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也面对着复杂的矛盾和挑战。时代呼唤能够解析中国实际情况的现代经济学,需要我们用经验和智慧从理论上和政策上对中国经济加以反思,同时作出前瞻。
“老博士论坛”与会嘉宾对如何从中国经济实践出发,创立“接地气”的中国经济学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大家一致认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为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总结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经验,从理论上科学地回答新的历史阶段提出的一系列问题,推动经济学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努力建设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经济学理论体系,是一代经济学人应担负的使命。
收入分配问题也是近年来民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改革开放30余年,中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产生了很多经济和社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Thomas Piketty)的新著《21世纪资本论》引起了热议和争论,也与当前我们面临的收入分配问题有关。与会嘉宾热议了皮凯蒂的研究成果对中国的启示,认为社会阶层的固化会带来社会活力的下降以及社会矛盾的激化,使中国面临掉进中等收入陷阱的危险,并提供了可能的政策选择。
与会嘉宾对财政金融改革中的热点问题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目前,银行在中国金融结构中的比重太大,加之其基本上属国有国营的特色,中国的金融结构已经远远落后于发展更快的经济结构,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金融业正处于发展的十字路口。与会嘉宾讨论了中国金融运行中值得关注的几个现象,前瞻了金融结构的演变方向,探讨了金融监管背景下的金融创新、发展小微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等热点问题。
这是一场国内学术界及实践界的权威人士的交流盛会,杰出校友就论题各抒己见,凭借对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和多年积攒的工作经验,提出了许多令人深省的观点。他们逻辑清晰、深入浅出,以丰厚的学术底蕴、渊博的知识积累和参与中国经济建设多年的实战经验折服了在场的所有听众。会后,我们将老博士们的精彩演讲和相关研究成果汇编成了《大变革时代的中国经济》这本书。
在“老博士论坛”的筹备过程中,我们得到中国人民大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陈雨露校长和伊志宏副校长给予了直接的关注和帮助,我借此机会向他们表达衷心的感谢。我还要感谢中国人民大学校友办郭海鹰主任、汉青经济与金融高级研究院梁晶院长及陶然副院长、经济学院杨瑞龙院长以及财政金融学院郭庆旺院长,他们亲力亲为,为论坛的成功举办直接作出了贡献。在本书的策划与编辑过程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贺耀敏总编辑、经济分社刘晶社长以及王晗霞编辑给予了至关重要的指导和帮助,我代表“老博士论坛”向他们表达敬意。同时,我还要向老博士们表达真诚的谢意,“老博士论坛”的成功以及本书的出版离不开你们的投入和努力!
贝多广
2015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