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发展报告2015
- 袁卫 彭非
- 3540字
- 2020-08-30 02:06:06
六、结语:坚定改革决心,发展更有信心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在中国改革挺进深水区和攻坚期的当下,改革更趋复杂,改革任务千头万绪,艰巨程度超过以往,我们既要认识到面临的发展机遇,也要看到存在的现实挑战,要主动把握、积极适应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坚定不移、坚持不懈,从群众迫切关心的问题和事情入手,坚忍不拔地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工作,进一步完善全面深化改革的工作制度和机制,加强统筹协调,注重改革的上下联动、系统推进,坚持不懈抓好各项改革措施的贯彻落实,坚定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增强持续发展、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一)从基础教育抓起,为“两个百年”目标培育人才
教育,小到影响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影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教育是民生之首,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未来的希望,同时,教育承担为国家发展、实现“两个百年”目标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贡献的责任。作为教育大厦的基石——基础教育,怎样才能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呢?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目前,我国教育改革已进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新阶段。所谓综合改革,就是在过去单项改革的基础上进行整体性、系统性和协调性的改革,向深层次推进,着力解决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基础教育问题是关系到国民基本素质和社会公平的基本问题,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目前基础教育改革面临着三大矛盾:始终没有解决好外延发展与内涵发展的矛盾,始终没有解决好优质教育匮乏与人民群众迫切需要之间的矛盾,始终没有解决好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矛盾。各级政府应积极发挥协调职能,重点考虑如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缩小城乡之间、片区之间的办学差距,加强对薄弱学校的支持和改造,积极推动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向农村、基层流动,解决入学难。通过合并、承办等方式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解决部分学区优质教育资源不足问题,深化办学体制、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实现教育公平,提高基础教育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水平和质量。
(二)务求看病低廉与便利,打通医改最后“一公里”
自2009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向社会公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来,尽管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但是城乡居民反映强烈的看病贵、看病难并未得到有效缓解。可以说,新医改的蓝图很好,出发点也很好,如果那些深受看病贵、看病难困扰的普通民众不能切身感受到压力的减轻,如果不能在执行层面克服利益阻力导致的政策变形,医疗卫生领域的改革就难免陷入纸上谈兵的尴尬。一些专家反映,医疗卫生改革方案原则性条款太多,操作性不强,难以将国家改革的良好初衷送达普通民众。老百姓也一样,民众的信心靠什么维系?靠的就是现实的、有操作性的措施,指向看病的低廉与便利。这是最基本、最朴实的民生目标,足以提纲挈领,引领改革。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最后一年,即将进入“十三五”时期,医疗卫生部门要对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科学规划,减少盲目性、随意性;敢于啃骨头、打硬仗,重点解决阻碍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矛盾,明确路线图、时间表。通过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严格问责,确保改革落到实处。
(三)从收入与消费入手,提升居民幸福感和满意度
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十八大报告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论述,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一幅民生发展的幸福画卷。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目的是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因此,要从人民生活面临的现实问题入手。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一些企业出现效益下降,甚至由于产业结构调整或淘汰落后产能,关停一些企业,居民收入和福利增长受到影响,收入预期不乐观。另一方面,尽管当前价格总水平比较稳定,但一些生活必需品及服务价格涨幅较大,居民生活成本刚性上升。此外,产品质量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些都直接影响居民日常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诚信,从而影响了普通民众的信心。要加大支持消费政策的力度,加快收入分配改革和社会保障改革,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增加城市低保人员、离退休人员的收入。坚持价格调控和稳定工作不放松,促进基本消费品价格平稳运行。要加强源头管理,提升初级农产品质量;加强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强化餐饮行业规范整治工作以及食品企业的专项整治。扎实做好各环节和品种的监管及检测工作,明晰各级政府和企业在专项整治中的主体责任、监管责任,建立健全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长效监管机制,确保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让群众满意和放心。
(四)中国社会经济新常态,彰显大国智慧与自信
引领大国经济,需要坚毅的战略定力与驾驭全局的智慧。实现大国梦想,需要坚定的民族自信与坚持不懈的奋斗。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准确把握新常态,面对风险挑战从容镇定,宏观调控精准发力,全面深化改革有序展开,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人民生活持续改善。2014年,面对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复杂局面,面对国际社会一些人“唱衰中国”的论调,党中央牢牢把握舆论引导主动权,有针对性地消除舆论误判误读,既正视困难和问题,又以客观数据说明我国经济基本面是好的;既承认短期局部风险,又加强分析风险、明确政策的导向,增强干部群众和市场主体对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的信心,让国际社会看到中国经济的光明面,稳定了社会预期,实现了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而本次发展信心调查也证实,中国社会环境整体呈现出稳定向好的态势。社会经济的新常态,见证了中国的新成就、新亮点、新变化,彰显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新高度、新作为。党中央准确把握中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坚定沉着,统筹施策,不断增强宏观调控政策的科学性、预见性和主动性,引领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处于合理区间,质量更好,结构更优,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平衡点,准确把握近期目标和长期发展的平衡点,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结合点。盘点一年来中国经济走势,新常态下不断涌现新亮点,让人们在转变中看到希望,让市场在转型中激发信心。迎接新常态,适应新常态,从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到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从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到积极稳定对外贸易,从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到增加民生保障有效供给,一系列新思路新决策,为中国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经济正迎接新机遇,迈上新征程,走向新时代。
(五)反腐提振发展信心与国民信心、提升政府公信力
信心比增长更重要。国际国内对中国经济前景抱有信心,就会为中国经济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反腐能够提振国民信心。近来,伴随着周永康、徐才厚、苏荣等高官的落马,国家反腐的态势一浪高过一浪,身边人欢呼的浪潮也是一浪高过一浪,人民对于反腐持有高度的信心,更加关注反腐新闻,关注国家大事与民族未来,民族荣誉感也有了相应提升。中国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对不作为、乱作为、失职渎职的官员严肃追究责任,倒逼政府官员强化责任意识。反腐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开展反腐败斗争,能创造诚信透明的投资环境,创造快捷、高效、轻松的办事环境,堵塞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的漏洞,提高行政效率和公职人员的履职能力,从而加强政府对经济转型的引导作用。正风反腐抑制了公款消费和奢侈消费,有利于民间消费的增长,进而拉动中国内需。2014年我国民间消费增长迅速,且占比逐渐增大,说明民间消费正在成为推动经济转型的新生力量。反腐有助于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将行政权力装进“制度笼子”,进一步明确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促使政府权力更加尊重经济运行规律,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进而推动市场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反腐能够提升政府公信力。政府公信力是政府有效治理社会的重要前提。只有对腐败行为和涉腐官员采取零容忍态度,反腐工作深入党政机关、国有企业等各个层级,真正做到有贪必惩,才能进一步提升政府公信力,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
参考文献
[1]彭非,张延松.发展测度论:中国的实践与思考.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2.
[2]杜栋,郝晓琳.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发展综合评价与综合发展指数研究.发展研究,2012(4).
[3]纪宏,任韬,阮敬.中国消费者信心分析——源自“海峡两岸消费者信心指数”.经济学动态,2010(1).
[4]郭洪伟.消费者信心指数的编制比较.中国统计,2010(6).
[5]赵军利.消费者信心调查方法与应用.中国统计,2010(7).
[6]董春,任栋,邹红,谢邦昌.论成都市消费者信心指数的建立.统计教育,2007(12).
[7]徐国祥,马俊玲.对上海市城市社会经济指数系列的研究.统计教育,2008(2).
[8]Francesco Carlucci,Stefano Pisani.A Multiattribute Measure of Human Development.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1995(2).
[9]N.C.Lind.A Compound Index of National Development.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1993(3).
[10]J.Varelius.Objective Explanations of Individual Well—being.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2004(1).
[11]R.Andrew Allison,James E.Foster.Measuring Health Inequality Using Qualitative Data.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2004(3).
[12]Satya R.Chakravarty.A Generalized Human Development Index.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3(1).
[13]Sabina Alkire.Dimensions of Human Development.World Development,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