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发展报告2015
- 袁卫 彭非
- 5235字
- 2020-08-30 02:06:06
二、中国发展信心调查:新常态下民生固本,纠风反腐增强信心
为了了解民情民意,倾听百姓对中国发展的心声,与中国发展指数的客观编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自2012年起,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面向中国大陆民众对中国发展的信心进行调查。中国发展信心调查(2014)作为中国发展指数客观测量的补充,其问卷以中国发展指数的四个分指数为维度,从健康、教育、生活水平以及社会环境四个方面入手,以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CATI)的方式,对中国大陆民众2014年底的中国发展信心进行了调查。
本次调查在2013年调查的基础上,改进了有效样本随机抽取的方式,基于全国固定电话号码和手机号码的抽样框进行抽样。最终样本包含中国大陆100余个大、中、小地区,其中包含城镇和农村,覆盖东、中、西部地区,样本具有全国代表性。样本主体性别分布均匀,男女比例较为协调;年龄结构合理,各个年龄层次均有覆盖;文化程度以大专以下居多,占62.1%,大专及本科占31.9%,硕士及以上占比为2.0%;就业分布方面,各类就业人员加总起来约占63.9%,高于非就业人员,且在各类就业人员中,个体经营者占33.4%,高于其他就业者,非就业人员中,离退休人员约占36.0%,无业人员占32.4%;收入方面,个人月收入在3000元及以下的受访者占大部分,约为47.2%;样本城乡分布均匀,其中农村样本占48.1%。
在中国发展信心调查(2014)的分析中,我们分别使用绝对值和百分比来进行表述。绝对值是发展信心分值,采取100分制。对于正向指标,越接近100分表明信心越高,而对于逆向指标,越接近100分表明信心越低,所有指标均采取标准化处理和等权方式合成各分项指数和总指数。百分比则反映调查样本中持不同信心分值的比例结构。
调查结果显示,2014年整体发展信心较强,达80.6分,60分以上的占81.8%,大部分人对中国发展持有较强的信心,2014年的发展信心得分大于2013年(79.8分),说明2014年中国民众的发展信心有所增强。在四个维度信心指数上,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的健康信心平均得分73.5分、教育信心平均得分66.8分、生活水平信心平均得分65.0分、社会环境信心平均得分63.0分,都超过了“及格”的水平。
而在生活水平信心中,百姓最担心的前三位问题是看病(13.6%)、孩子上学(13%)和住房(12.8%),这三大问题是当前百姓对民生改善有所忧虑的重要因素。
(一)反腐行动涨信心,房价调控仍堪忧
中国发展信心调查(2014)继续对百姓比较关心的反腐问题、环境改善、节俭措施和房价调控进行了调查。在2014年受访者表现出信心提升的态势,主要表现在反腐信心(得分为74.51)、房价调控信心(得分为58.50)的提升上。其中,受访者对反腐行动的信心较上年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可以看出2014年大规模强有力的反腐行动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欢迎。厉行节俭举措(满意度得分为78.67)自八项规定施行以来继续受到受访者的认可。对于未来环境改善的信心(得分为68.32)基本与上年持平,仍然处在不高的水平。受访者对未来几年房价调控的信心较之2013年有了显著提升,但仍然处于很低的水平,说明百姓对过高的房价仍然比较担忧。
图8 2013年和2014年受访者对社会时事热点的信心对比
在2014年的调查中,我们抽选了2013年的432个样本进行追踪调查,相同的受访者在2014年和2013年对于社会时事热点的信心跟总体受访者的情况基本一致。受访者对反腐行动的信心较2013年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对厉行节俭举措的满意度也有所提高。追踪的受访者对房价调控的信心比2013年有所增长但涨幅小于总体受访者,对未来环境改善的信心与2013年持平。
2014年政府大规模的强力反腐行动,从“拍苍蝇”、“打老虎”,到“海外猎狐”,都得到了百姓的全力支持,其成果也得到了民众的肯定,从而提振了群众对反腐的信心。调查结果显示,百姓在反腐倡廉方面信心较2013年有提高,整体信心指数得分为74.51,其中有超过2/3的受访者对反腐行动充满信心,甚至有约1/4的受访者打出了100分,显示出他们对反腐败的高度支持。
关于房价调控的调查结果显示,整体信心为58.50分,较之上年的47.87分有了显著提升,但仍然信心不足。2014年房价涨幅明显减弱,部分地区房价下跌,百姓对房价调控信心有所增长,但调查结果还是显示出他们对政府调控房价感到无力,超过半数的老百姓不认为政府政策能够把房价拉回正常轨道,房价调控仍然是百姓非常担忧的问题。
(二)健康水平小幅下降,医疗改革前景光明
调查显示,受访者的健康信心总体较好,虽然受访者本人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满意度给出高达79.6的分数,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打100分的占24.7%,接近1/4,但是相比2013年受访者的健康状况满意度得分81分,仍有小幅度下降,说明2014年受访者对自己目前身体健康状况非常满意的比例较高,但是整体评价低于2013年。
看病便利程度信心得分为71.5分,认为看病条件与过去相比有所改善的受访者占了53.9%。医疗保障改善程度(70.8分)和医疗改革信心程度(71.96分)都表现出受访者对医疗保障方面的良好信心。看病便利程度、医疗保障改善程度、医疗改革信心程度的得分都有所提升,表明民众对于2014年医疗改革初步成果的认可和对未来医疗改革发展充满了信心。
在2014年进行的追踪调查中,受访者的健康信心和总体受访人群的评价趋势一致。相同的受访者对自身健康水平评价比2013年小幅度降低,但健康程度还是处于一个较高的评价水平;而他们对医疗保障的改善程度和医疗改革信心程度比2013年都有所增强。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4年8月2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助力医改、提高群众医疗保障水平。医疗改革再次成为民众关注的热门话题。调查结果显示低学历的受访者对医疗改革有更高的信心,而硕士及以上学历、中青年以及高收入群体的信心相对较低。以学历水平分组为例(见图9),可以看到,大专以下受访者对健康信心的四个方面分值都相对较高,尤其对医疗改革抱有相对较高的信心,而硕士及以上受访者对医疗改革信心指数得分却只有56.46分,与大专以下受访者的信心指数分数(74.36分)相去甚远。
图9 2014年不同学历受访者健康信心各分项指数对比图
(三)教育政策提振教育信心,综合改革促进教育公平
教育部在2014年提出了多项改革举措,其中包括高考制度、教师工资标准等方面的内容,这些政策和措施从一定程度上提振了百姓对中国教育发展的信心。调查显示,受访者对中国教育发展的整体信心保持稳定(66.8分)。值得注意的是,受访者对高等教育的作用评价得分较2013年有明显提高,从70.9分上升至73.0分,表明党和国家实行的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日益得到民众的认可和支持。在教育信心的其他方面,受访者对所在地的学校教育满意度为68.2分,表明他们对当地的教育整体来讲还是比较满意的(评分高于60分的受访者有62.1%);认为学校教育对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作用认可度较高(达到72.2分);而受访者对教育改革的信心比对医疗改革的信心强(达到74.0分),有23.7%的受访者给教育改革信心打100分,表明民众对于未来中国的教育改革抱有非常大的信心。
2014年的追踪调查结果显示,相同的受访者对所在地的学校教育满意度明显下降,但他们对教育投入(逆指标)的抱怨程度只是小幅度增加,不如总体样本对于教育投入抱怨度的增幅大。
分就业类型看,在企业工作的人员教育信心最弱,在校学生和离退休人群反而教育信心较强(见图10)。近些年高考制度的公平问题越来越多地引发人们的关注,2014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规定,今后考生们将不再分文理科;根据《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考生们的综合素质考察将进入高考档案并经历公示等系列程序。这些高考改革政策直接惠及了还在校园里的学生。此次调查的大部分离退休人员家里也有在校的学生,这部分离退休人员较为关注晚辈们的学业,我们也欣喜地看到,本次调查的在校学生和离退休人员对教育改革表现出极大的信心,表明2014年教育部的综合改革政策确实促进了教育的公平公正。
图10 2014年不同就业类型受访者教育信心各分项指数对比图
(四)生活水平基本满意,改善民生依旧重要
2014年CPI不断走高,房价依旧居高不下,受访者对生活整体信心打分为65.0分,只达到了“及格”的水平。从具体方面看,民众对生活水平满意度较高(72.3分),并且对生活水平提高持较强信心(75.8分),选100分的人数比例有21.5%,表明民众对未来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很有信心。生活成本的平均分为78.9分(逆指标),相比2013年的82.6分,有明显降低,表明受访者认为2014年的生活成本有小幅度的降低。而关于生活中最担心的问题排在前三位的是看病(13.6%)、孩子上学(13%)和住房(12.8%),看病难、住房难、孩子上学难以保证,这三大问题始终是百姓对民生改善最关心的方面。此外,食品安全、物价问题的关注度也超过了10%。在持续增长的中国发展指数下,基本民生保障问题的解决还需给予更大的支持。
2014年追踪调查结果显示,相同受访者对于生活水平信心的评价在这一年并没有明显的变化,并且这部分受访者要比总体受访者对未来生活信心更强。
不同人群生活水平信心不同,分受教育程度看,大专以下人群的生活水平信心最高,其次是大专及本科学历,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人群生活水平信心最低;分年龄水平看,青壮年的生活水平信心最低,23~30岁人群生活水平信心仅61.1分,中老年人生活水平信心最高(51~60岁人群生活水平信心为68.0分,61岁以上人群生活水平信心为70.8分);分城乡看,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信心要高于城镇居民(见图11),并且农村居民对生活水平的评价也稍高于城镇居民,这可能与近些年我国不断推行惠农政策有关。
图11 2014年城乡受访者生活水平信心总指数和各分项指数对比图
(五)社会环保举措需加强,贫富差距增大引重视
社会环境方面,调查涵盖了贫富差距、社会信任、环境保护、交通便利、社会环境改善等方面。
关于贫富差距与社会信任,受访者普遍认为:
当前贫富差距程度大(81.26分(逆指标)),53.7%的受访者认为中国目前的贫富差距状况非常大(80分及以上);人与人之间信任程度低,2014年的平均得分仅为53.6分,成为问卷中社会环境方面评分中得分最低的一项。2014年,中国家庭财产不平等程度在快速提高,在中国家庭财产的构成中,房产占比超七成。房产不平等是我国财产不平等的主要贡献因素。贫富差距加剧,社会信任滑坡,虽然是老生常谈,但仍应警钟长鸣。
关于环保与交通,调查显示:
受访者对于当地环境保护平均满意度仅为62.4分。2014年,雾霾遍布大江南北,笼罩中国,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环境污染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不高的环境满意度鞭策着政府要继续采用多种措施,努力促进环境质量提高。
出行方面,受访者对交通便利程度的改善满意度较高,达到78.5分。
调查显示,民众对社会环境改善的信心平均得分为74.3分,有38%的受访者打分在80分以上,比2013年的平均得分(70.8分)高,体现出相比于2013年,民众对环境改善的信心更强。受访者对未来社会改善还存在较强的信心,表现出民众对新一届政府依旧充满信心。
调查还显示,不同人群的社会环境信心不同:
● 学历越高,社会环境信心越低;
● 收入越高,社会环境信心越低;
● 农村居民的社会环境信心高于城镇居民。
进一步对收入水平细化后发现(见图12):3000元以下月收入群体对社会环境各个方面的信心表现相似;2000~3000元月收入群体以及8000~10000元月收入群体是两个分界点,3000元以上月收入群体对社会信任、环境保护、交通便利、社会环境改善信心的评价随着收入的增加而不断降低,10000元以上月收入群体对这四方面的信心又略有上升。说明高收入人群对社会环境的期望值较高,较难达到满意程度。以社会环境改善信心为例,月收入8000元以上群体的信心指数急剧下降,而他们大都是现实中的私家车一族,大城市中的交通拥堵问题与有车族的艰难在本次调查中得到验证。
图12 2014年不同收入受访者社会环境信心各分项指数对比图
(六)发展指数城镇高,发展信心农村高
中国发展信心调查(2014)显示,2014年中国未来发展整体信心的得分为80.64分,处于比较高的水平,说明整体而言受访者对中国未来发展整体具有较强信心,相对于2013年(得分为79.76分)而言稳中有升。
分城乡来看,农村居民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整体信心要高于城镇居民,出现了发展信心与发展指数测度的不匹配现象。城镇地区的发展指数明显要高于农村地区,然而其发展信心却不及农村地区。城乡居民对中国未来发展信心与其发展指数之间的背离是有多方面原因的,这一不匹配的现象值得深思。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新型城镇化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应强调的是,城镇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顺应经济发展规律来逐步推进。201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了未来城镇化的发展路径、主要目标和战略任务,统筹相关领域制度和政策创新。《规划》最大的亮点是强调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规划》提出保障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改善基本医疗卫生条件、拓宽住房保障渠道等一系列举措,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并要求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机制。《规划》是从宏观性、战略性、指导性的角度制定的一个有利于质量型城镇化的指导方案。它出台之后,有利于扩大内需,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有利于推进社会公平公正,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