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防腐蚀业第一县·萧县防腐
- 萧县防腐编委会办公室
- 6220字
- 2020-08-30 01:39:04
第二节 防腐蚀产业的雏形
1979年4月,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通过中央提出的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调整、改革、整顿、提高”。1981年5月国务院下发《关于社队企业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方针的若干规定》(国发〔1981〕77号)。是年,省、地先后召开会议、下发文件,要求加快社队企业发展,4月8日至11日,萧县召开全县社队企业工作会议,各区、镇、分管社队企业的副区长、副镇长,各区、社企业办公室主任,家具(机械)厂主任,共107人参加会议。县革委会主任马心广作动员报告,县委副书记丁同乐作会议总结讲话。会议传达省委、省政府负责人对社队企业的重要指示,学习省、地社队企业会议精神,总结全县1980年社队企业工作,部署1981年计划指标。马心广在报告中指出,现有企业要立足本地,搞好革新、挖潜,进行整顿、提高;要提高产品质量,增强竞争能力;要加强经济核算,降低生产成本,企业的利润分配,要有利于民,使农民得到实惠。
这次会议为防腐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理出了思路,对以后几年防腐业健康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这一时期防腐业的发展正处在重要的起步阶段。由于萧县劳动力资源丰富,全县160万亩土地,就有33万多名劳动力,可以腾出大批劳动力常年外出搞防腐;防腐业在萧县起步早,属于传统行业,懂行的多,能工巧匠多,外地门路也多;干防腐成本小,设备简单,而且见效快,收益大;社会需要量大,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因而,比其他行业发展快。1980年底,防腐建筑业排在全县社队企业各行业的首位,有162个防腐建筑队,5887名从业人员,总收入656万元,占全县社队企业的27.3%,比1977年增长7.6倍,在萧县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在防腐工程队干活是一种荣誉和骄傲,社会关注度高。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中央调整方针贯彻后,社会上就出现一些议论,认为防腐行业不正规,与其他社队企业一样,以小挤大,以土挤洋;国民经济调整,从中央到地方控制新建项目,防腐业不吃香了,路子窄了;靠找米下锅,不好办,不好管;出了问题,找来麻烦……
会议的召开,为办好防腐业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防腐业是节约资源的一个措施,为大工业提供服务,不与大工业争原料、争能源,不会带来工业污染。防腐工程队属集体所有,赚取的利润在全体社员中分配,社员能分享企业的成果,能安排剩余劳力,完全符合国家社队企业发展方向。国家提倡挖潜现有企业的生产能力,各地在整顿提高中,都把延长设备的使用期作为整改措施,急于搞设备防腐,增加防腐市场的潜力,对防腐业而言,是新的市场,是新的发展机遇。防腐业不是不能搞,而是要大搞;不是要慢搞,而是要大干快上。
加快发展社队企业政策的贯彻落实,增强了全县上下办好防腐业的信心和决心,鼓舞了全县上下发展防腐业的干劲和斗志。萧县防腐人信心百倍,群情激昂,积极行动,奔走四方,联系业务,开拓市场。
1983年,刘月生、刘善清、刘敏学等早期防腐人,或成为一个地方抓经济工作的负责人,或成为一个地方带领农民致富的名人;李正民、满孝敏、彭雪冰等新生力量分别进入油田、石化等国家重大工程基地,占领一方市场;王平哲、王前进、刘雪原、李勇、徐礼州、黄龙、张顺起等后起之秀在全国各地开始崭露头角。
是年,全县已建立的工程队有120多个,业务遍布26个省、市、自治区,防腐业年收入约占社队企业总收入的20%。其中,常开光带领的裴庄防腐专业村裴庄防腐工程大队,刘月生带领的杨楼综合厂防腐工程队,彭广信带领的陇海防腐工程队,李正民带领的杨楼区防腐队,刘善清带领的李阁防腐队,李忠仁带领的黄口防腐建筑工程队,朱玉生带领的建安防腐工程队,彭雪冰带领的龙华防腐工程队以及纵庄乡防腐工程队,张青文带领的黄口防腐工程队,张遵胜带领的朱庄防腐工程队,刘光兴带领的南陆庄陇北防腐工程队,芈集防水防腐第二工程队等已经由小变大,承揽的工程由少变多,技术力量由弱变强,形成具有相当规模和市场竞争力的队伍。
他们在实践中摸索防腐保温安装市场发展的规律,为扩大防腐企业服务范围,占领国内防腐市场的高地,各自积极筹备建立一定规模的公司。
1989年7月21日,安徽省乡镇企业局下发《关于同意成立“安徽省防腐工程公司”的批复》(乡企生字〔1989〕117号),同意成立安徽省防腐工程公司。隶属萧县乡镇企业局领导,实行单独经济核算,自负盈亏。原杨楼镇企业办公室主任袁长乐首任总经理,刘敏学、李正民任副总经理。他们组建18个工程处,两个分公司,中层领导和各施工队都实行聘用制,租用萧县乡镇企业局的房子为办公场所,当年产值580万元。
防腐业的收入用于整治水利设施,补贴农业生产,修建道路、桥梁、供电设施、学校等,实行“以工补农”,增加农业的投入,支持农业扩大再生产,改变农民的生产条件,改善农户生活,让经营农业的农民从防腐业的发展中得到实惠,借以促进农业的全面发展。1981年萧县进行第一轮土地承包,调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关于同意成立“安徽省防腐工程公司”的批复》文件
1981年秋在全县农村普遍推开,1982年至1985年中共中央连续每年1月下达“一号文件”,发至基层,在稳定统分结合的农村经营体制的基础上,出台一系列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全县农村经济出现新的飞跃。1983年粮、棉、油和人均收入均创历史最高水平,1985年与1980年相比,全县农业总产值增加1.25亿元,粮食总产增加6000万千克,农民人均收入增加225元。
1980年至1983年,全县农业总产值由15722万元增加到31739万元,粮食亩产由150千克增加到211千克。1978年全县每个农民从集体分配收入54元,低于当时全国农民人均收入133.5元,低于全省农民收入113.8元。1983年人均收入由1980年的75元增加到301元,人均占有粮食由29千克增加到389千克。
萧县农民1979—1989年收益分配统计表
防腐业的兴起,改变了农村单一的经营模式,加快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催生了一大批专业户、联合体、专业村、专业乡。据1985年底统计,全县共有专业户11450户,占农户的5.4%,其中从事专业生产的劳动力达19767人,占劳动力总数的9.2%,经营种类有10大行业,30类项目,经济联合体共有1405个,参加农户10293户,占农户的4.8%,专业户、联合体合计21702户,占总农户的10.2%,出现24个专业村。防腐专业村裴庄1982年防腐收入超过20万元,是全县4个收入超20万元的村之一,1985年防腐收入首次达到200万元,全村479户、879个劳力中,有320户、450人常年从事防腐。
防腐业的收入和积累,直接投资于其他行业,影响和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黄口区社队企业办事处1979年组织400人的防腐、建筑队伍,在大庆油田承包工程,两年纯利润52万元,利用这些盈利资金新建黄口公社的机械厂、复合肥料厂、造纸厂、水泥预制厂、砖瓦厂等企业;杨楼区利用防腐业的收入投资建设棉纺织厂、地毯厂、食品厂等;防腐行业的业务员为发展乡镇企业牵线搭桥,引进资金、技术、人才,为全县社队企业的发展间接地作出贡献。
1984年,防腐业发展成为萧县乡镇企业的龙头,在防腐、建筑、建材三大支柱行业中排在第一位,涌现了杨楼防腐专业镇,黄口、马井、闫集等乡镇形成多个防腐专业村,防腐业的地位和作用充分显现。防腐业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乡镇企业的发展。1985年乡镇企业发展到33891个,其中联户办的2901个,户办的30284个,乡镇企业总产值迅速增长,它们主要从事防腐、建筑、农副产品加工、建材、开采等行业,并出现10万元以上的大户22个,50万元以上的大户2个。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到80年代初期,防腐业的发展突飞猛进,但在这一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1983年,县乡镇企业局对乡镇企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分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虽然思想有了很大的解放,但是,与面临的新形势相比,思想解放的程度还远远不够。1982年,中共中央《关于打击经济领域严重犯罪活动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下发后,由于一开始学习得不好,没吃透文件精神,理解片面,认为社队企业是打击的重点,致使一段时间束缚了手脚,业务员不敢外出联系业务,一些正在施工的工程受到影响。如王寨区张楼乡与胜利油田签订的22.5万元的防腐合同,延迟3年未完成,1984年甲方两次汇款4.2万元催促,但依然无人上工。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学习的深入,下半年,对《决定》的政策界线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认识到《决定》打击的是犯罪,而不是对内搞活经济政策中由于某些制度、办法不完善而发生的问题,认识到《决定》对防腐业而言是保护,是促进防腐业发展的好文件。思想得以安定,业务才得到正常开展。尽管如此,仍对防腐队伍人员的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胆子变小了,步子变慢了。此外,这一时期,防腐业自身的问题也开始显现出来。全县各油漆队、防腐队都是自发组织起来的联合体,多数发展趋势良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也有些施工队在从事防腐工程中,缺乏技术培训,没有施工经验和团队管理经验,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管理水平低,财务混乱,技术水平低,机械损坏严重,形成防腐工程质量不高,有的施工队今年办,明年停,分合聚散连续不断,立足不稳,加上防腐企业的应收款增多,资金周转上存在较大困难。这些防腐工程队,知识不足,人才匮乏,急需引进、培训人才,增加技术、财务、管理等专业人员。这些问题,单纯依靠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苦干精神已难以解决,致使发展的难度越来越大,不能适应防腐市场的需求,必须以人为本,以科技为依托,全面提升队伍素质,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
全县防腐业在发展中暴露的问题引起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为解决这些问题,促进防腐业健康发展,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1983年,县社队企业局按县委、县政府要求,在防腐工程队的农民工中,选派一批有初、高中学历,年富力强的人员到高等院校深造,学习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防腐企业的创新能力,首批到安徽合肥农村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培训管理人员30多人。针对防腐蚀作业流动性大的特点,要求他们克服短期行为,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无论项目大小,个个争创优质工程,在哪里施工,就把优良的工程质量带到哪里,绝不交付不合格的工程,绝不留下安全隐患,绝不砸萧县防腐业的牌子。萧县防腐业以建设“诚信萧县”为己任,并把它作为提升企业素质和形象的重要措施,落实到每一项工程,贯穿于每一次商务活动,严格按合同要求施工,绝不偷工减料、掺杂使假,树立萧县防腐蚀企业可信、放心的形象。
1984年6月29日至30日,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乡镇企业“能人”代表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有采购员、推销员、业务员,还有部分经营管理好、经营效益高,先进企业的厂长、经理、主任、技术员、会计等230多人。会议第一次明确提出由过去“重点抓农业”变为“重点抓乡镇企业”,进一步肃清“左”的流毒,扫除思想障碍,解决企业内部存在的经不起社会舆论影响,认为低人一等,怕担风险,怕挨整,有畏难情绪等问题,提高认识,坚定信心。放开手脚,重点搞好智力开发、技术、资金的引进和产品、劳务的输出,成立智力开发委员会,联络省内外、国内外的萧县籍学者、科技工作者,请他们为建设萧县贡献力量。用改革的精神,搞好现有乡镇企业的整顿。推选有才能的人掌权办企业,推行人事劳动制度的改革,企业领导班子由厂长、经理组阁,全面推行经济承包责任制,可以实行浮动工资,可以实行计件工资,也可以像农业那样,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余下的由职工分配,奖金发放也是上不封顶,下不保底的原则,奖金由企业自己决定,其他任何部门不得干涉。狠抓技术培训,努力提高职工和企业素质,必须爱惜人才、培养人才,有了人才,企业才有希望。人才是企业的支柱,在当前人才缺失、技术缺失、企业素质差的情况下,必须采取多种方法培养人才。各行业、各部门都要大力支持乡镇企业的发展,在资金、技术、市场信息等方面提供方便。
这次会议的召开,符合萧县乡镇企业广大职工多年的心愿和要求,开得适时必要,开出了方向,开出了干劲,开出了决心。参加这次会议的不少人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受过批判、挨过整,这次会议为他们“正名”,并称他们是萧县致富的带头人。特别是在这次会议上表彰和命名一大批先进集体、防腐状元以及李正民等50多位乡镇企业先进个人。县委、县政府为全县“能人”撑腰、壮胆、鼓劲,为振兴萧县经济、发展乡镇企业,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提出一系列政策措施、发展目标、发展要求,在政策上扶持、资金上支持、政治上鼓励、服务上创优、人才上保护。不仅对乡镇企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而且为防腐蚀产业的发展创造了环境,对开创防腐业新局面,产生深远影响。
杨楼镇业务员李正民说:“我们以前有‘两怕’思想,一怕冒富;二怕犯错误,怕政策变,找麻烦,不敢干。县长的讲话,给我们壮了胆,有县长撑腰,我们就敢干。”黄口区业务员李从兴1983年跑防腐盈利3.2万元,怕冒富,家里缺房住,一间屋也不敢盖。听了县长的讲话,解放了思想,胆子大了,不仅积极跑业务,而且也敢治家了,县“能人”会议后,到家就买了6万块砖,准备盖五间大瓦房。
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1985年,全县分期分批培训各类人员500人,其中县乡镇企业局培训100人,区镇培训400人。培训主要对象是企业财务会计和管理人员,解决企业财务账目不清、家底不明、成本不实、乱支乱用等混乱状况,健全财务制度,提高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县乡镇企业局成立了防腐协会,搭建平台,积极开展活动,促进技术、信息交流;马井区委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以改革的精神,调整、充实、加强乡一级企业办事机构,在上海设立信息联络站,派副区长王诗仁进驻上海,了解经济行情,抓经济信息,为防腐企业服务;萧县防腐工程总公司派出8人到上海、合肥专业学校学习技术;裴庄村花费5000元选拔2名高中生到上海科技大学学习防腐预算知识和经营管理技术;县乡镇企业局汇同县科委,举办建筑、防腐技术短期培训班,参加培训人员40余名,聘请防腐、建筑专业工程师、技师讲课,对成绩合格者发了结业证书;能人四处出动,各显神威。裴庄大队30多名业务员1984年签订防腐合同200多万元;李正民会后连夜乘车,积极外出联系业务,一个月内拿到手的防腐合同就有33万元;刘店乡业务员宋巨民、裴庄大队业务员杜文生为联系防腐业务,几乎跑遍全国,完成几十万元防腐合同;黄口镇防腐业务员李德仁、黄口区企业办公室副主任马立顺,分别与湖北、山东、大港油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各签订五六十万元的防腐合同……
会议确定的“能人”优惠待遇得到落实。1981年至1985年,先后将20名防腐企业负责人转为国家干部,为140多名技术人员评定了职称,将一批对企业和社会作出贡献的知名人士选为省、市、县政协委员,其中刘善清被选为安徽省政协委员、省政府参议员。
萧县防腐产业1979年、1984年、1989年经营收入情况对比表 单位:万元
1985年,为跟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适应防腐市场发展的需求,萧县防腐企业一方面引进先进技术,提高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以技术创新为保障,以先进设备为基础,促进萧县防腐业的迅猛发展。1985年初,从上海请来具有专业和先进技术的退休老工人毕会民作技术顾问攻关,掌握了工业防腐的最新工艺——不锈钢喷涂。这项新技术的应用,得到了南京、福建、西安、山东、河南、陕西、宁夏等厂方单位的好评。1985年在全国率先采用高压热喷枪等电器机械化操作,并熟练掌握喷铝、喷锌等金属热喷涂新工艺,开始推广使用聚氨酯泡沫浇注、三氧化二铝新涂料等。萧县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降低了农民工的劳动强度,增强了国内防腐蚀市场的竞争力,防腐蚀业务遍及河南、安徽、江苏、山东、江西、湖北、上海等16个省市的化肥厂、化工厂、酒厂、印染厂、油田、炼油厂等大中型企业,由于坚守合同,保质保量,在国内防腐蚀市场有了较高声誉,萧县防腐蚀产业逐步开始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