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本书之旅

本书旨在“几何地”梳理我们在宏观经济学70年之旅中的所见所闻,探索中美宏观经济之旅中所见所闻背后的经济学故事。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最好的办法就是实践,本书将给你提供足够的机会。不是吗?中美宏观经济之旅中的现象正等待着你的解读。

在具体解读之前,不妨鸟瞰一下本书的核心内容。

基本问题

本书要回答的基本问题,也许正是你在中美宏观经济之旅中的困惑或苦恼:这些宏观经济现象背后的机制是什么?政府在这些宏观经济现象中扮演什么角色?

具体而言,研究整体经济的失业、通货膨胀、经济波动和经济增长这四个重大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分析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找出整体经济运行的规律。

基本假定

有一个假定将被证明特别重要,即工资和价格调整速度的快慢。经济学家通常假定,一种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可以迅速调整。这意味着,市场可以自动走向供求均衡,市场迅速出清。在回答大多数问题时,经济学家都采用这个假定,相应地,构建的模型具有市场出清的特点。

从现实看,许多工资和价格的调整确实非常缓慢。比如劳动合同规定在合同期限内工作不变,至少不能够根据劳动力市场的供求随时调整等。许多企业也会长期保持自己产品或服务的价格不变。这表明,现实中确实存在工资和价格缓慢调整的情况,即价格黏性。

价格并不总是黏性的,最终会随着供求的变动而变动。这表明,假定价格迅速调整的市场出清模型可能难以刻画现实经济生活中每一瞬间的经济行为,但确实可以描述经济体的长期趋势。因此,多数宏观经济学家认为,价格的迅速调整,是研究长期经济行为的一个很好的假定。

在研究诸如实际GDP和失业等在不同时间段内的波动等短期经济问题时,假定价格可以迅速调整未必十分合理。在短期中,许多价格固定在预先确定的水平上。因此,大多数宏观经济学家认为,在研究短期经济行为时,价格黏性也许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基本模型

为什么存在经济增长?为什么存在经济波动?什么决定了通货膨胀率?为什么有些经济体多年来物价水平比较稳定,而有些经济体的物价水平却频繁变动?本书将基于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尝试回答这些基本问题。

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 AD)描述的是: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以及消费者信心不变的情况下,每给定一个价格水平,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处于均衡状态时的产量水平。我们一般用P表示经济体中的价格水平,Y表示经济体中的总需求量,这样经济体的总需求就可以写成如下函数形式,称为总需求函数(aggregate demand function):

Y=DP

关于总需求的定义,有两点需要特别注意:(1)它给出了“总需求量对价格水平的函数关系”;(2)所谓“其他条件不变”。至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以及消费信心”等,以后会有详细说明,现在大家不妨理解为在宏观经济现实中看到或听到的货币政策等。

总需求函数给出的是“总需求量对价格水平的函数关系”。总需求函数是针对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而言的,价格水平是外生给定的变量,总需求量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根据相应价格水平同时达到均衡时所实现的产量水平。简而言之,价格水平是自变量,总需求量是因变量。

现在,我们用图形来表示刚才定义的总需求。如图2-18所示,在图形中,横轴表示经济体的总需求量,记为Y;纵轴表示经济体的价格水平,记为P。在这个坐标系里,如果总需求函数Y=DP)可以用一条连续曲线AD表示,那么AD就是相应的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曲线(aggregate demand curve)以图形的方式给出了经济体的总需求量对价格水平的函数关系:每给定一个价格水平,总需求曲线上对应的点的横坐标,就是相应价格水平下的总需求量。例如,我们在图中任意给定一个价格水平P,与之对应的总需求量就是Y。在微观经济学里,产品的需求曲线是单调下降的,通常情况下,总需求曲线也具有这个性质。总需求曲线单调下降有着深刻的经济学背景,在后面我们将重点讲述。

图2-18 总需求曲线

注:总需求曲线通常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当其他条件发生变化后,比如货币增加,总需求曲线会向右平移。

所谓其他条件不变(ceteris paribus),是指除价格水平之外,其他与经济体的总需求相关的条件都保持不变。例如前面提到的消费信心、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其他条件”。大家知道,即使经济体的价格水平保持不变,如果经济活动主体的消费信心发生变化,比如消费信心增加,经济体的总需求量也会增加。在图2-18中表现为,总需求曲线向右平移,结果是对于同样任意给定的价格水平P,与之对应的总需求量增加到Y′

现在,我们把注意力转移到经济体的总供给(aggregate supply, AS)。总供给是指,在经济体中,对于每一既定价格水平,厂商愿意提供的产量。显然,与总需求类似,宏观经济学所说的总供给,从概念上说也是一个数学意义的函数关系。用P表示经济体中的价格水平,Y表示经济体的总供给量,总供给函数(aggregate supply function)为:

Y=SP

我们可以用简单的图形表示总供给吗?对于这个问题,难以给出一概而论的答案,因为在宏观经济学中,对此确实存在争论。我们根据经济体的价格黏性程度,大致分为以下情况进行讨论。

从长期来看,价格水平是可能迅速调整的。但从长期来看,经济体的总供给取决于什么呢?显然是经济体的生产能力,表现为各种生产要素以及生产要素的利用率等。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都同意,在长期,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

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铅垂线,表明无论经济体内的价格水平如何变化,经济体都不能调整这些商品的生产能力,从而不能够调整总供给量。因为一个经济体的生产能力取决于该经济体的生产要素以及生产要素的利用率。通常,多数经济体里的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从而推动经济不断增长,比如每年增长几个百分点。表现在图2-19中,长期总供给曲线不断向右平移,每年大致向右平移几个百分点。

图2-19 长期总供给曲线

注:长期总供给曲线通常是垂直的。当其他条件发生变化,比如技术进步等,总供给曲线会向右平移。

从短期来看,价格水平是存在黏性的。一种极端的情况是,企业在短期内保持自己产品或服务的价格不变。这意味着,价格水平不变而供给水平却是任意值,即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如图2-20所示。

图2-20 短期总供给曲线:一种极端情形

注:在短期,价格是黏性的,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在短期内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意味着价格水平是完全黏性的。从现实看,这是一个很强的假定,由第1章中的中美宏观经济之旅可知,以年作为时间单位,价格水平总是存在波动;即使是以月作为时间单位,由图2-1可知,价格水平也是变动的。因此,一个较为现实的假定是:在短期,经济体里只是存在某种程度的价格黏性。这时短期总供给曲线将会向右上方倾斜(见图2-21),类似微观经济学中最常见的供给曲线。需要说明的是,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背后机制是什么?宏观经济学家还存在一定的争议,我们将在后面的章节中重点探讨。

经济体的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暗含着这样一个假设:在短期内,经济体可以调整商品的供给量。在经济体的生产能力没有充分利用之前,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经济体中的企业显然有动机来提高产出。总供给曲线到底有多陡峭?这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主要争论之一。

现在来考察总供给—总需求模型。我们分两种情况讨论:短期和长期。

我们把图2-18和图2-21整合成一幅图,就得到了短期版本的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如图2-22所示,我们画出了经济体的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总需求曲线单调下降,总供给曲线单调上升,二者的交点确定了经济体的价格水平P和产出水平Y

图2-21 典型的短期总供给曲线

注:在通常情况下,短期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图2-22 总供给与总需求:短期

注:在短期,总供给与总需求共同决定了经济体的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总需求曲线向右平移,经济体的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都会增加;但当总供给曲线较平坦时,总需求曲线的平移,则主要影响经济体的产出水平。

当消费信心、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其他条件”发生变化时,比如消费信心增加,经济体的总需求增加。在图2-22中表现为,总需求曲线向右平移,总供给曲线不变,结果经济体的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都增加了,分别为P′Y′。因此,在短期,总需求的变动能够同时影响到经济体的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当然,按照同样的逻辑,总供给变动也会影响经济体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图2-22就会发现,总需求变动对经济体的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的影响取决于总供给曲线的平坦程度。当短期总供给曲线比较平坦时,如图2-22中的总供给曲线AS′,总需求曲线向右平移的影响主要反映在产出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上,从Y提高到Y″(其中Y″Y′);价格水平只是小幅度地增加,即从P提高到P″(其中P″P′)。可以想象,当短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时,如图2-20所示,总需求的变动则只影响经济体的产出水平,而不会影响价格水平。

我们把图2-18和图2-19整合成一幅图,就得到了长期版本的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如图2-23所示,我们画出了经济体的总需求曲线AD和总供给曲线AS。总需求曲线仍然单调下降,而总供给曲线则是垂直的,两条曲线的交点仍然是均衡点。

图2-23 总供给与总需求:长期

注:在长期,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经济体的产出水平只取决于总供给,而总需求的变动只会影响经济体的价格水平。

这里,我们还是分析前面提到的消费信心、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其他条件”发生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比如消费信心增加,经济体的总需求增加。在图2-23中表现为,总需求曲线向右平移,总供给曲线不变,结果经济体的价格水平上升了,从P上升到P′,而经济体的产出水平则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在长期,经济体的产出水平只取决于总供给,而价格水平则取决于总需求和总供给给定总需求曲线,当长期总供给随着技术进步等不断向右平移时,经济体的价格水平显然不断下降。;总需求的变动只会带来价格水平的变动。

通过以上分析,你也许已经感觉到,价格调整的速度是我们理解宏观经济的关键。在以10年甚至一个世纪度量的时间范围内,除了长期增长外,其他的并无多大影响;在以天甚至以月度量的时间范围内,除了总需求,其他的也无多大影响。在其他时间范围内,比如一年范围内,价格是缓慢调整的,这时总需求的变动能够很好地说明经济体的整体行为,但绝对不是故事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