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式和方程背得再熟,考试过后多半还是烟消云散;相反,几何关系掌握以后,就不容易忘记。“几何地”学好经济学,就像学会游泳一样,尽管几年不练,以后可能游得不那么快了,但是跳进水里总还是能游,学会了的游泳是忘记不了的。这是我跟随王则柯教授学习经济学的基本体会。毕业后,有幸服务于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研习教学宏观经济学,更是体会到“几何地”学习经济学给学子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宏观经济学涉及经济体的整体行为——经济增长、经济波动、失业、通货膨胀以及政府在宏观经济生活中的恰当作用等,清楚地阐明了现代社会所面临的某些最重要的问题,能够增加人们对周围宏观经济世界的理解,增强人们对公共经济政策的评价、监督能力,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在我国,中级水平的宏观经济学是财政经济类专业学生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对于其中有志于往学术方面发展的学生来说,更是他们学术道路上的第一个台阶。

我非常认同王则柯教授的图解经济学的想法,在多年积累的为岭南(大学)学院本科生讲授的中级宏观经济学讲义的基础上,对2008年出版的《图解宏观经济学》作了修订,把宏观经济学中我认为最要紧的“筋骨”勾勒出来,与读者切磋探讨。具体而言,想要实现以下三个目标:

1.尝试把宏观经济学的两大传统(凯恩斯主义和古典主义)“紧密结合”起来。宏观经济学自身的发展历程似乎呈现了某种周期性,各种版本的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交错登台献艺。每个版本开始时几乎都有占领整个宏观经济学“市场”的趋势,但都没有做到完美无缺,竞争对手都可以推出更新的版本与之竞争。这恰是宏观经济学的持久生命力之所在。因为各种版本的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交错登台献艺,宏观经济学就会在不断的竞争、整合中向前发展。也许这就是“盲人摸象”: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摸到的大象各不同,因而争吵起来。但在大象看来,这也许是为一些互补的观点而争吵,因为每个人摸到的都不是大象的全部。

2.以总供给—总需求模型为核心,系统阐述现代宏观经济理论。首先讲述总供给曲线背后的经济学故事。在长期,总供给曲线为什么会不断向右平移?这是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范畴,重点介绍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增长理论。在短期,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其背后的机制是什么?着重阐述新古典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的殊途同归的解读。接着把目光转向总需求曲线。重点介绍IS-LM模型,并从中推导出总需求曲线,讲述其背后的经济学故事。最后将尝试“学以致用”,探讨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机制、争论和绩效等。

3.结合中国的经济实践阐述宏观经济理论,旨在增进读者的认同感和学习兴趣。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经验学科,由广泛的经验推动和指导。在这里,各种假说、争论都要接受实践的检验,若不能通过检验,最终将被否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功地推动了经济体制的市场化进程,创造了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奇迹。我国的实践需要理论提供指导,同时也是检验、发展现有理论的试验田。目前,国内翻译、引进的原版宏观经济学教材几乎都是基于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的实践撰写的,所采用的例子也都源自美国等,国内读者显然缺乏感性的直观认识。因此,本书将尝试同时大量引用中美两个国家的宏观经济现象,并做适当的国际比较分析,以此揭示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一般性以及可能具有的特殊性。

我要感谢许多学生和师长。感谢岭南(大学)学院连续的几届学生,他们听我的课,研读各章的讲义,指出其中的错误,建议更好的解释。向这些学生授课是我学术生涯的巨大回报之一。要特别感谢张尧、李健津、林晓燕、郑丹丹、岑晖、张洋、贺茉莉、王贤彬和董尧,他们阅读了全部或部分书稿。

要特别感谢孙洛平教授,他一直诚挚无私地阅读、批评与帮助改进本书。跟随舒元教授和王则柯教授学习经济学多年,很庆幸自己遇到了良师,在此表示感谢!

我的电子信箱是Lnsxuxx@mail.sysu.edu.cn,诚挚地欢迎读者和师长的指正和批评。

徐现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