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驿传的发达

唐朝开国元勋魏征,当年奉使出关时,写下一首沉雄慷慨而启盛唐之风的名作《述怀》:


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杖策谒天子,驱马出关门。请缨系南越,凭轼下东藩。……


对于此诗及其本事,人们都很熟悉,但对他“驱马出关门”是乘传而行便未必清楚了。那是唐高祖武德元年(618):


魏征随(李)密至长安,久不为朝廷所知,乃自请安集山东,上(即李渊)以为秘书丞,乘传至黎阳,遗(李密旧将)徐世勣书,劝之早降。《资治通鉴》卷186。


于是,徐世勣便投降了李唐王朝,被赐予“御姓”,成为凌烟阁上赫赫有名的开国功臣李世。但他的孙子后来在扬州起兵讨伐武则天,又被削夺李姓,复还原姓,这就是赚得骆宾王一纸千古檄文的徐敬业,而徐敬业兵败被杀后,他的首级还是由驿马载入洛阳的。参见《太平广记》卷163“杨柳谣”。

唐代疆域辽阔,气魄恢宏,文化昌盛,声威远播。它的水陆交通线覆盖全国,通达四邻,为大唐帝国空前规模的人员来往、物资交流和信息传播,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正如陈鸿彝先生所概括的:


唐政府除对上述国家干道倍加注意外,在各州郡之间,还修筑了地方干道,各县之间,也有大道相通,这样层层级级,构成一个覆盖全国的巨大而稠密的交通网络,水陆通联,江海并举,使全国经济文化交流空前活跃起来。……“忆昔开元全盛日,远行不劳吉日出”,讲的就是交通形势。陈鸿彝:《中华交通史话》,150页。


与之相应,唐代的驿传也达到令人叹为观止的完美程度。据柳宗元《馆驿使壁记》一文所述,唐代以长安为中心有七条重要的驿道,呈放射状通往全国各地,“告至告去之役,不绝于道;寓望迎劳之礼,无旷于日”。驿道不仅平整宽阔,而且夹道绿树成荫参见 [英]崔瑞德编:《剑桥中国隋唐史》,133页。,往来使者,通行无阻。

在驿道沿线一般每隔三十里设一驿(馆)王宏治先生尝言:“三十里置一驿是唐代的法定驿程。但在西北、西南等边远处,或‘须依水草’,或‘地势险阻’,驿程往往超过三十里,为六、七十里,甚至达百里之遥。而在京畿腹地,则因事繁剧且急切,又往往少于三十里,甚至仅八里。”详见其《关于唐初馆驿制度的几个问题》,载北京大学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编:《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第三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唐朝极盛时期“天下驿凡一千六百三十九”,其中水驿二百六十个,陆驿一千二百九十七个,水陆兼驿八十六个。参见《唐六典》卷5“驾部郎中”。李白流放夜郎时,乘的就是水驿。这个“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余光中)的浪漫诗人,如今被押解着去荒远之地,心情自然十分苦闷,因而途中作诗写道:“扬帆借天风,水驿苦不缓。”(《流夜郎至西塞驿寄裴隐》)参见《全唐诗》卷173。而当他突然遇赦获释时,那心情又像飞流而下的小船一日千里:“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一般来说,水驿备船,陆驿备马,所备船马数目如下:


陆驿驿马,京城都亭驿七十五匹,诸道之驿视其繁闲分六等,依次为六十、四十五、三十、十八、十二、八匹;水驿驿船,繁者四只,次三只,再次二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缩印本),888页。


另外,“凡驿马给地四顷,莳以苜蓿”《新唐书》卷46。,就是说每个驿站拨给四百亩驿田,专门用于种植饲料。

唐代驿传系统的最高管理部门,属尚书省六部中的兵部,具体说是兵部所属兵部、职方、驾部与库部四个部门中的驾部。驾部有郎中一员,从五品上;员外郎一员,从六品上;主事三人,从九品上;此外,令史十人,书令史二十人,掌固四人。其中,“郎中、员外郎之职,掌邦国舆辇、车乘、传驿、厩牧、官私马牛杂畜簿籍,辨其出入,司其名数”《旧唐书》卷43。。除中央部门外,地方诸道各设馆驿巡官四人参见《新唐书》卷46。,诸州由兵曹司兵参军分掌《旧唐书》卷44:“兵曹、司兵掌武官选举、兵甲器杖、门户管钥、烽候传驿之事。”,诸县令兼理。为督促这些常设部门的工作,唐玄宗开元年中,又“以监察御史兼巡传驿”,至唐代宗大历十四年(779),正式定“御史一人知馆驿,号馆驿使”《资治通鉴》卷240胡三省注。。唐中期后,宦官势力猛增,窃权弄柄无所不为,从8世纪后期开始,他们进而插手“管理驿传、馆舍”[英]崔瑞德编:《剑桥中国隋唐史》,713页。,频充馆驿使。参见《资治通鉴》卷240宪宗元和十二年十一月壬辰,“诏以宦者为馆驿使”。

在驿道上乘传驰驿,决非随心所欲如郊游旅行,而是有一整套严格的规矩。首先,任何“搭乘”人员,不管是驿使还是往来迁黜的朝廷命官,都必须持有通行证——“传符”《旧唐书》卷43:“传符,所以给邮驿,通制命。”。在京人员的传符,由中央三省中的门下省审批《旧唐书》卷43:“(侍中二员)若发驿遣使,则给其传符,以通天下之信。”,在外则由各军州颁发。《旧唐书》卷13:“(贞元八年)闰月癸酉,门下省奏:‘邮驿条式,应给纸券。除门下外,诸使诸州不得给往还券。至所诣州府纳之,别给俾还朝。……’从之。”其次,什么级别的干部乘什么级别的车,都有定制:


给驿(马)者自一品八匹递至七品以下二匹,给传(车)者一品十匹至八九品一匹,有特敕始可限外加马。《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缩印本),888页。详见《新唐书·百官志》。


最后,最要命的是,驿道上的各色人等每天应走多远,也有法定的里程,若在指定的时间不能到达指定的位置,就要受到轻重不等的相应处罚。如驿使传递公文,耽误一日杖八十,若耽误的是军事情报,则处一年徒刑。参见《唐律疏议》,中华书局1983年标点本,210页。根据唐制,“乘传(车)日(行)四驿(一百二十里),乘驿(马)日(行)六驿(一百八十里)”《资治通鉴》卷203则天后垂拱二年三月胡三省注。。这种驿传的定程化,其便利统治的优越性不待多言,如对一切属于官事范畴的人员流动实施严密的监控,若想越雷池一步立刻就会露出马脚。再如,“对于京师的当权者来说,那遍布全国的驿站和驿道,便有如拴着一串串蚂蚱的绳子,若是心血来潮,要追加什么处置,只须顺便提起一串,指点着其中的一只,说一声‘钦此’,缇骑顺藤摸瓜,省心极了”夏坚勇:《湮没的辉煌》之《驿站》,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6。。由于时速、里程、停靠地点等都有定式,因而一上驿道就如列车开行般准时正点。白居易在一首忆念元稹的诗中写道:“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同李十一醉忆元九》)而这一天元稹恰到梁州驿站。

驿传的功用很多,远不仅限于递送公文。下面就是一些具体的实例:


秦王(李)世民自河北引兵将击圆郎,会上(李渊)召之,使驰传入朝,乃以兵属齐王(李)元吉。《资治通鉴》卷190。

(李)建成死,诏遣通事舍人崔敦礼驰驿召(建成心腹李)瑷(时为幽州大都督)。……(李瑷密谋起事)发驿征兵。《资治通鉴》卷191。

唐永淳(高宗年号)之后,天下皆唱“杨柳杨柳漫头驼”。后徐敬业犯事,出柳州司马。遂作伪敕,自授扬州司马。(不久徐敬业兵败被杀,首级被)驿马驮入洛(阳)。《太平广记》卷163“杨柳谣”。

(698年,狄仁杰率军击突厥,获胜后)散粮运以赈贫乏,修邮驿以济旋师。《资治通鉴》卷260。

(中宗之子李重福谋反)自均州(湖北十堰)诈乘驿与(洛阳人张)灵均继进。……(乱平后)诏曰:“……私出均州,诈乘驿骑,至于都下(洛阳),遂逞其谋……”《旧唐书》卷86。

晋谢灵运须美,临刑,施为南海祗洹寺维摩诘须,寺人保惜,初不亏损。中宗朝,安乐公主五日斗百草,欲广其物色,令驰取之,又恐为他人所得,因剪弃其余。遂绝。《隋唐嘉话》卷下。

(史)思明本不识文字,忽然好吟诗,每就一章,必驿宣示,皆可绝倒。尝欲以樱桃赐其子朝义及周贽,以彩笺敕左右书之曰:“樱桃一笼子,半赤一半黄,一半与怀王(史朝义封怀王),一半与周贽。”小吏龙潭进曰:“请改为一半与周贽,一半与怀王,则声韵相叶。”思明曰:“韵是何物!岂可以我儿在周贽之下。”……郡国传写,置之邮亭。《安禄山事迹》卷下。

(安史之乱爆发后),(封)常清乘驿赴东京招募,旬日得兵六万,皆佣保市井之流。《旧唐书》卷140。

…………


从以上这些遍布典籍、随手拈来的事例中,我们不难看出驿传的“多功能”面貌。除去大宗的物资转运,中央与地方的任何大大小小、正常异常的交往,可以说都无不经由驿传系统。这种形形色色无所不包的交往,概括起来无非两大类,一属人员流动,一属信息传通。人员流动主要涉及官员之入京、赴任、出使、贬谪,此外是朝廷特命征召的各色人等,如贤士、僧道、罪人等。这里一个较典型的事例,就是武则天“盛开告密之门,有告密者,臣下不得问,皆给驿马,使诣行在”。见《资治通鉴》卷230。至于信息传通,后文将做详细探讨,此处暂不多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