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或贡献

创新是一项神圣而艰难的工作,如果说本书在此方面有所贡献的话,笔者冒昧地认为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

(1)较完整地提出了城镇化政府公共投资的理论分析框架。本研究较全面地梳理了城镇化发展、结构转型与政府公共投资及其效率的相关理论,提出的理论分析框架主要秉承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的社会制度进化论中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理论的研究思想,基于速水佑次郎的关于经济子系统和文化-制度子系统的辩证社会发展模型(速水佑次郎,1997),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发展中国家“二元结构”经济,尤其是中国城镇化政府公共投资的实际情况加以改进。本研究认为城镇化政府公共投资的行为、政策目标及其投资规模、结构在城镇化进程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探讨并形成了“城镇化结构转型目标(政策和制度)、政府公共投资(规模、结构和政府行为)与宏、微观经济增长及结构效应”三位一体及其传导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

(2)较深入地分析了城镇化政府公共投资的行为及其效率的影响因素和指标构建。本研究从理论分析框架出发,比较分析国内外城镇化政府公共投资的制度变迁、发展动态和经验,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考察影响城镇化政府公共投资效率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我国城镇化发展战略与经济结构调整目标,确定城镇化政府公共投资效率指标框架。

(3)通过梳理总结人口迁移理论和人的城镇化等相关理论,运用模型分析人口迁移和人口的城镇化的相关关系,对东、中、西部人口迁移成本和收益的城镇化案例进行分析和比较,剖析城镇化过程中人口迁移的原因以及人的城镇化的意义,有益于对人的城镇化发展内涵进行补充。

(4)综合应用博弈模型、生产函数与投入产出相结合模型等方法,研究我国财政分税制背景下城镇化政府公共投资效用、行为及其效率的投入产出效应、产业结构及其溢出效应等;基于以上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结果,在解决问题时提出了征税和补贴的总体思路和相关制度措施。

本研究是对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发展、结构转型及其政府公共投资效率理论的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