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脑思维:逻辑推理游戏从入门到精通(全新升级版)
- 马外乙
- 2181字
- 2020-08-26 12:42:47
第二章 归纳法:疏而不漏的推理之网
技巧简介:理性总结与合理发散
上一章我们提到过演绎推理的定义,即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的必然性推理。而下面我们要说的归纳推理则与演绎推理相映成趣——这是一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或然性推理。
归纳推理的前提是关于个别事物或现象的命题,而结论则是关于该类事物或现象的普遍性命题。因其结论所断定的知识范围超出前提所断定的知识范围,所以归纳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不是必然性的,而是或然性的。“或然”意为“有可能但不一定”。也就是说,同样在前提正确且推理正确的情况下,通过演绎推理这一必然性推理必定会导出正确的结论,而归纳推理则未必。
归纳推理是一种通过观察、实验和调查得到个别事实,再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原理的推理方式。比如,我们常常听到“燕子低飞要落雨”“龟背潮,下雨兆”等有关天气的俗语,这些都是我们的祖先通过归纳推理所得出的结论。他们通过观察发现,“燕子低飞”和“龟背发潮”的现象往往预示会下雨,于是便把这两种反复发生的个别事实上升到一般原理。
再比如,人们是怎么发现某味中药能治疗某种疾病的呢?这种知识是通过先人无数次的实验得来的。起先他们偶然发现病人服下某味中药后病情好转,于是便给其他病人也服下这种药,病情好转甚至被治愈的情况屡见不鲜……于是他们通过这种经验的反复累积总结出结论,即某味中药具有治疗某种疾病的作用。如此一来,多次得到的个别认知就通过归纳推理上升到一般性认识。
归纳推理分为完全归纳法、简单枚举法、科学归纳法三种方式。在实际运用归纳推理时,应当根据情况来判断具体使用何种方式。接下来,我们举例说明这三种方式之间的异同。
一天,妈妈想锻炼一下大毛、二毛和小毛,于是对他们说:“妈妈想请10个同事吃苹果,你们每人去市场买10个苹果回来,记住要买甜的。”
苹果有的甜有的酸,怎么才能买到甜苹果呢?小毛正在发愁,突然想起有一次妈妈带自己去买衬衫,小毛不确定哪种颜色穿着好看,就把所有颜色都试了一遍。于是,小毛找一家卖苹果的摊子,拿起苹果就咬,甜的装进袋子里,酸的放到一边……最后,小毛终于把10个甜苹果买回家,只不过这10个苹果都是小毛咬过一口的,自然没法用来招待同事。而且,由于不得不把那些咬过的酸苹果也买下来,小毛多花许多冤枉钱。妈妈笑着问小毛:“幸好只让你买10个苹果,要是让你买100个苹果,你得尝到什么时候呀!”
二毛找到一个提供试吃的苹果摊子,摊子前的盘子里摆着削成小块的苹果,客人可以先尝后买。二毛尝了尝,觉得很甜,于是就在这家摊子买了10个苹果。只不过,在妈妈把二毛买的10个苹果分发给同事后,其中有两个人说自己吃到的是酸苹果。
大毛则找到学农学专业的小姨,问哪个品种的苹果吃着甜、甜苹果在外观上有什么特点。小姨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告诉大毛,红富士苹果大多很甜,而甜的红富士苹果绝大多数具有苹果柄处有同心圆、果皮上有条纹、颜色红艳这三个特点。根据小姨的建议,大毛顺利地买到了10个甜苹果。
在上面的例子中,小毛使用的是完全归纳法。它是以“某类事物中的每一个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一属性”为前提,做出“该类对象全部具有或不具有该属性”之结论的归纳推理,是一种前提蕴含结论的必然性推理。虽然完全归纳法与演绎推理具有同一优势,即只要前提真实、形式有效,则结论必然真实,但它的局限性也很明显。由于使用完全归纳法需要考察某类事物中所包含的全部个体对象,当个体对象的数量过大、无法考察穷尽时,或当对象不易考察时,则不应使用完全归纳法。
二毛使用的是简单枚举法。它根据“某类事物中的部分个体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同时不存在反例”这一前提,推理出“该类事物全部具有或不具有这种属性”之结论。简单枚举法的局限性同样很明显:作为一种或然性推理,它的结论所断定的知识范围超出前提所断定的知识范围,即就算前提真实、形式有效,结论也未必真实。所以,在使用简单枚举法时应尽量增多考察对象的数量、扩大考察对象的范围,并注意有无反例出现,从而尽可能地提高推理的可靠程度。
大毛使用的是科学归纳法,即以科学分析为主要依据,由“某类事物中的部分对象与其属性之间具有某种因果联系”这一前提,推理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此种属性”之结论。科学归纳法与简单枚举法都属于不完全归纳法,都是或然性推理,因此也存在同样的局限性。但简单枚举法是以经验认识为根据,科学归纳法则以相应的科学理论作为指导,因此科学归纳法的可靠程度远高于简单枚举法。
说到这里,也许有读者会对归纳推理的或然性产生疑问:与百分之百可靠的必然性推理相比,或然性推理的价值与意义体现在哪里呢?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然而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相对和绝对是任何事物都同时具有的二重属性,世上的一切事物既包含绝对的方面又包含相对的方面,而必然与或然的关系也是如此。发生在现实世界中的问题不同于数学问题、逻辑问题,我们在尝试解决发生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时往往会受到诸多客观因素的干扰。在前提真伪难以确定、逻辑结构难以形成的情况下,演绎推理也就难以运用。这时,归纳推理就可以大显身手。
如果说演绎推理是直指真相的推理之链,那么归纳推理就是一张以科学理论和严谨思考为纲、以理性总结与合理发散为经纬的推理之网,二者相辅相成。为了在可能性的汪洋大海中网罗真相,我们在运用归纳推理时要格外注意推理的可靠性,尽量使这张网“疏而不漏”,否则一旦“网开一面”,真相便有从网中溜走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