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制造:助推高精尖产业发展
- 张伯旭等编著
- 2790字
- 2020-06-25 22:39:58
一、新时代赋予智能制造的新使命
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等一系列重大政治论断,明确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各领域各行业谋划好新时期发展大计的时代坐标和科学依据。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是新时代赋予智能制造的新使命。如何理解这个新使命?通过学习,我们有如下的体会。
(一)制造强国战略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建设路径,为我们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加快新型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明确提出“国家强大要靠实体经济”“抓实体经济一定要抓好制造业”“我们要做一个强国,就一定要把装备制造业搞上去”等重要论断并系统地阐述了其制造强国战略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包括:一是强调工业和信息化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地位,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二是强调充分认识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取得的成就,要增强赶超自信。三是强调要做好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发展智能制造。四是强调推动制造业从数量的扩张向质量提升的战略性转变,把其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五是强调要把制造业搞上去,创新驱动发展是核心。六是强调支持制造业绿色化改造,引导实体经济向更加绿色、清洁方向发展。七是强调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探索军民融合发展新路径。八是强调做强国一定要把装备制造业搞上去。九是强调开放包容,以全球视野来谋划和推动制造业转型发展。
上述九个方面的重要论述构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制造强国战略思想的核心要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制造强国战略思想,已经并将继续引领我们开拓一个制造强国建设的新时代,我们必须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始终坚持,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原则和行动指南。
(二)我国制造业发展进入新时代面临新任务
我国制造业进入新时代和面临的新任务可以从国内、国际和未来三个视角来认识。
一是立足国情,我国制造业面临三个“基本事实”。即:我国整体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制造业传统比较优势逐步削弱,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亟须跨越转方式、优结构、换动力的关口;我国在完善基础设施、丰富人力资本、完备产业体系、拓展市场空间、高效动员体制等方面形成了突出优势;我国产业技术水平越来越接近全球前沿,整体处于技术追赶后半程,在高铁、特高压输变电、通信设备、网络应用等部分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二是放眼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加速兴起。信息网络、生物科技、清洁能源、新材料与先进制造等领域孕育一批颠覆性技术,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等新型网络形态不断涌现,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应用技术拓展升级,5G时代正在开启,军民“一体化”国防科技创新和生产体系深度整合,工业加速向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方向发展,数字经济正成为全球产业变革和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加紧对智能制造等高端领域的布局,力图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
三是面向未来,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制造业发展面临诸多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集中表现为“六个不适应”。即中高端供给能力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适应,价值创造能力与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需要不适应,核心技术掌控能力与日趋严峻的安全风险形势不适应,绿色发展能力与“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的要求不适应,生产力布局调控能力与区域城乡之间包容普惠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能力与产业国际竞争的体系化态势不适应。
我国发展基础条件、社会主要矛盾以及面临形势的变化,意味着制造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意义发生了重大变化,将从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逐步转变为技术创新的基础依托和实现经济良性循环、把控经济命脉的关键;意味着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进入战略攻坚期,将从量的积累、点的突破逐步转变为质的飞跃和系统能力的提升;意味着中国产品、中国企业、中国制造将更多地在价值链高端深度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从技术、标准、规则的模仿者、跟随者、遵守者逐步转变为赶超者、创制者、引领者。这些变化,是全面深刻的变化、影响深远的变化、鼓舞人心的变化。我们必须立足长期积累形成的战略优势,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新要求,把推进制造强国建设作为战略任务、长期事业,大力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集中力量提升中高端供给能力、价值创造能力、核心技术掌控能力、绿色发展能力、生产力布局调控能力和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能力,加快建成适应科技新变化、人民新需要、优质高效多样化的产业供给体系,支撑和引领国民经济体系的现代化。
(三)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
党的十九大作出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实现现代化,工业化是前提,制造业是主导力量,信息化是强力支撑。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制造强国建设为主题,与网络强国战略紧密扣合,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打造形成数字经济时代下制造业国际竞争新优势,有力支撑起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协同发展、充满活力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着力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着力推动信息网络技术和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深度融合;着力推动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着力推动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推动信息网络技术和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深度融合,就是要:坚持以智能制造作为两化融合的主攻方向,充分发挥制造大国和网络大国的双重优势,推动工业经济向数据驱动型创新体系和发展模式转变。大幅提升网络设施支撑能力、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产业融合引领能力、网络空间防护能力和依法管网治网能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前瞻布局工业互联网,大力发展智能融合型产业,打造一批具有生态控制力的平台型企业,构筑形成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数字经济新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