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地种之后,母亲并没有想着种植例如麦子、玉米、高粱等口粮农作物,却种起了很适应那片土地的中药材板蓝根。
说起板蓝根来,可是说全身都是宝,首先它的叶子叫大青叶,它的根叫板蓝根,浑身上下都是可以治病的中药材,接下来我们先普及一下他们的功效。
大青叶:它可以治疗热毒发斑、丹毒、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疮痈肿毒等症。还可用于痰热郁肺、咯痰黄稠;尤常用于流行性乙性脑炎,既可单味应用于预防,又可配合柴胡、银花、连翘、板蓝根、玄参、生地等,能清解气分、营分的热毒,用于治疗各种乙脑,而以偏热型较为合适。
板蓝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之功效。常用于温疫时毒,发热咽痛,温毒发斑,痄腮,烂喉丹痧,大头瘟疫,丹毒,痈肿。
这两味药对于国人统称的上火等类型疾病,都有不错的疗效(注:以上关于大青叶和板蓝根的功效描述,仅为故事剧情发展所用,并不是药典学术,请只当成故事的一部分,不要私自试用,如因此带来的不良后果,本书不承担任何责任。)
其次,母亲仅有的一亩多地,种植板蓝根可以增加一些产能,可以在有限的耕地资源下,多增加一点收入,收入的增加,对于家里来说,是一件实实在在的事情。
在父亲和母亲的照料下,板蓝根长得很好,许多不知道情况的村民们,都会打听这其中的奥秘,每当有村民询问的时候,母亲都会很耐心的讲解。
不过,已经习惯了种植农作物的村民们,对于这种当时来说不知未来的事,并不敢去尝试,母亲倒是也没有刻意的引导大家做这件事情,因为对于当时的母亲来说,其实心里也是一样没有底的。
等到收成的时候,翠绿的大青叶,土黄的板蓝根根茎,就到了风干后成品的时候了。
母亲打听过当时的价格后,心里特别的高兴,因为大略的算下来,将这些收成的药材贩卖后所得的收入,是种植农作物的两倍。
在当时人们还没有改变思想的前提下,一亩多地从收入产值算上算,可以增加两倍的产能,那是一件天方夜谭的事情。
可是对于这样的收入,村民们还是不为所动,因为经过许多代人的传承,无数次的吃不饱肚子,大家还是更相信粮食,大家对于粮食的专一,胜过一切虚无缥缈的可能性。
大家心里觉得,你那东西能卖钱又怎样,咱们都是祖祖辈辈土里刨食儿的人,什么都没有把粮食放在瓮里来的踏实。
这样的一份踏实,我觉得是来源于我华夏一族几千年来,确实是承受过太多的苦难,太多的饥饿折磨,能够实实在在的填饱肚子,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比金山银山来的都实在,反则就是一个年成的不踏实。
终于到了风干后该卖掉的时候了,母亲那段时候特别的高兴,整天一见到我和妹妹回家就说:“等卖掉药材之后,妈给你们兄妹卖肉吃。”
对于母亲这样的承偌,我是充满期待的,没有什么东西比肉对于十几岁、长身体最胜的我,来的更加充满诱惑了,我甚至常常夜晚睡觉的时候,都能不知不觉的闻到炖肉的味道,虽然药材还没有卖掉,虽然肉还不知道在那头猪的身上。
终于到了父亲和母亲准备好一切,拿加重自行车载着药材要去出售时,不知道为什么,那年板蓝根的价钱,却像是吃了泻药一样,一泻千里,突然掉到了冰点。
母亲听到这样的消息后,满肚子气是不打一出来,可是气又能怎么样呢,看着日渐落底的收购价格,母亲还是决定早点出手。
药材出手后,母亲算了一笔账,虽然是没有买到理想的价格,可是比起种植农作物来,还是有一点点的增长。
对于这样的结果,母亲最终还是想通了,不过母亲想通归母亲想通,村民们却觉得母亲那是不谋正业,在一些村里老人的数落下,母亲第二年并没有继续种植药材。
不过母亲还是很守信用,答应我们兄妹的大肉,并没有因为少了收入而食言。
其实对于乡村医生来说,他们本来就是半医半农的角色,他们在从土地里获取食物的前提下,帮着乡里乡亲治疗一些小病小痛,这本来是一件两全其美的营生,并没有什么不谋正业一说。
只是母亲的情况有点特殊,因为母亲并不是双井本村的村民,也因为双井村太小,没有人愿意来,所以就没有自己可以耕种的土地,老家有土地又顾不过来,离开另谋高就又放不下。
在这样的状态下,天长日久的,村民也就习惯了母亲这种专一的工作模式。
在这样的状态下,母亲强加给给村民的习惯一旦改变,也就变得难以接受了。
也因此,村民中间有点闲言碎语的,也很正常。
不过,有了村里借给母亲的一亩多地,一家人的主粮供应算是解决了五成,剩下五成不足,即使是买商品粮吃,也就成不了太要命的压力。
至于蔬菜,二分地的菜园子,满足夏秋的供应,也是没有太大问题的。而春冬两季,吃点土豆、白菜、萝卜,其实也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