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胡祗遹

胡祗遹(zhīyù)(1227~1293),字绍开,号紫山,磁州武安(今属河北省)人。早年丧父,后刻苦读书得知于名流。元世祖时出仕,政绩显著。诗、文、词、曲、书法都有成就。著有《易经直解》《紫山大全集》,明代朱权所编《太和正音谱》中评其散曲作品“如秋潭孤月”,现存小令11首、收于《全元散曲》。

中吕·快活三过朝天子[1]·赏春

梨花白雪飘,杏艳紫霞消。柳丝舞困小蛮[2]腰。显得东风恶。野桥,路迢,一弄儿[3]春光闹。夜来微雨洒芳郊,绿遍江南草。蹇[4]驴山翁,轻衫乌帽,醉模糊归去好。杖藜头酒挑,花梢上月高,任拍手儿童笑。

【注释】

[1]快活三过朝天子:属中吕宫的带过曲,由快活三和朝天子两支曲子组成。[2]小蛮:白居易侍女,善舞。此指柳丝,习惯上以柳丝比喻女子细腰,这里则将柳丝人格化。[3]一弄儿:犹言一派。此指野外一派春光。[4]蹇(jiǎn):驽钝的坐骑。

【赏析】

这是一幅非常潇洒的游春图。以写春景之美为背景,而重在表现赏春之人欢快、自得的心境。

双调·沉醉东风[1]

月底花间酒壶,水边林下茅庐。避虎狼,盟鸥鹭,是个识字的渔夫。蓑笠纶竿[2]钓今古,一任他斜风细雨。

【注释】

[1]沉醉东风:[双调]常用曲调。句式为:六(七)六(七),三三七,七七(六)。凡七句六韵(第三句可不入韵)。首二句和三四句各自多作对仗。[2]纶竿:挂钓丝之鱼竿。

【赏析】

“识字的渔夫”,是披着蓑衣的知识分子。他们在虎狼当道时,只好和鸥鹭为盟,表明文人处境的不得已。结句以白眼冷看今古,感慨颇深。

双调·沉醉东风

渔[1]得鱼心满意足,樵得樵眼笑眉舒。一个罢了钓竿,一个收了斤斧,林泉下偶然相遇。是两个不识字的渔樵士大夫,他两个笑加加[2]的谈今论古。

【注释】

[1]渔:打鱼的人。下句第一个“樵”字,指樵夫,砍柴的人。第二个“樵”字,指柴火。[2]笑加加:笑吟吟。

【赏析】

写渔夫和樵夫的生活乐趣。作者肯定他们的放情不羁,敢于在谈笑中“评今论古”;称赞他们是不识字的士大夫,借此发泄了对现实政治的不满和嘲讽。

双调·沉醉东风·赠妓朱帘秀[1]

锦织江边翠竹,绒穿海上明珠。月淡时,风清处,都隔断落红[2]尘土。一片闲云任卷舒,挂尽朝云暮雨[3]。

【注释】

[1]朱帘秀:即珠帘秀,元世祖时杂剧女演员,兼擅驾头、花旦、软末泥,时称“当今独步”,人称朱四姐,尊称朱娘娘。元初在大都,宋亡后南下江淮间,名公文士颇推重之,胡祗遹、关汉卿、冯子振、王恽皆有词曲相赠。后嫁道士王洪舟,卒于杭。[2]落红:落花。[3]朝云暮雨:《文选》宋玉《高唐赋》序记巫山神女言:“妾寻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朝为行云,暮为行雨。”又王勃《滕王阁》诗:“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赏析】

本曲中运用了暗示、双关的艺术手法,意味悠长。如“锦织江边翠竹,绒穿海上明珠”,以“江边翠竹”之秀、“海上明珠”之贵配上锦织绒穿的精致,合映出朱帘秀的色艺双全;“月淡时风清处,都隔断落红尘土”,既暗点朱帘秀寄身“风月场”的处境,又表现出她的脱俗厌嚣、纤尘不染。末二句从王勃《滕王阁序》“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的句境化出,又兼具“高唐云雨”典故的风情意味,显示了朱帘秀婉娩风流,而又勘破情关的秀慧形象。从一挂帘子开掘出这样多的浪漫色彩,足见作者的艺术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