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卢挚

卢挚(1235~?),字处道,一字莘老,号疏斋,又号嵩翁,涿郡(今河北涿州市人)。至元五年(1268)进士,累迁河南路总管。大德初年(1297)授集贤学士,持宪湖南,迁江东道廉访使。仕至翰林承旨。元初文坛,卢挚文与姚燧齐名,诗与刘因并称,曲则与黎琰、鲜于枢雁行。他代表了初期北散曲的风格特征,影响甚大。有《疏斋集》,已佚。《全元散曲》收其小令120首。

双调·沉醉东风·秋景

挂绝壁枯松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1]。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2]。

【注释】

[1]“落残霞”句:化用唐代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成句。鹜:野鸭。[2]潇湘画:指精工的山水画。宋朝沈括《梦溪笔谈》载:“度支员外郎宋迪,工画,尤善为平远山水,其得意者,有平沙落雁、远浦归帆、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阳,谓之潇湘八景。好事者多传之。”

【赏析】

描写秋天夜晚的迷人景色,气象空阔,意境飞动,令人陶醉,连作者似乎也融进曲中的山水画里了。

双调·沉醉东风·闲居

恰离了绿水青山那答[1],早[2]来到竹篱茅舍人家。野花路畔开,村酒槽头榨[3]。直吃的欠欠答答[4],醉了山童不劝咱,白发上黄花[5]乱插。

【注释】

[1]那答:那边,那里。一作“那搭”。[2]早:已经。[3]槽头:榨酒时酒液流泻而出的地方。[4]欠欠答答:形容口唇颤动,痴痴呆呆。[5]黄花:菊花。

【赏析】

这首曲作者写得非常洒脱、狂放。全用白描手法,画出一张醉翁图。用语也是平民百姓的语言。既没有道学气,也没有官僚气。山童不劝,白发黄花在头,老少扮演了一出极好的生活喜剧。

双调·折桂令·寒食新野道中[1]

柳氵蒙烟梨雪参差[2]。犬吠柴荆[3],燕语茅茨[4]。老瓦盆边,田家翁媪[5],鬓发如丝。桑柘外秋千女儿[6],髻双鸦斜插花枝[7]。转眄移时[8],应叹行人,马上哦诗[9]。

【注释】

[1]寒食:节名,在清明前两日。新野:今河南新野县。[2]柳烟梨雪参差:绿柳上弥漫着一层轻烟,洁白的梨花犹如一团白雪。参差:音cēn cī,不齐样子。[3]犬吠柴荆:犬在柴门见行人不住汪汪地吠叫。柴荆:柴门。[4]燕语茅茨:小燕在檐间不住地呢喃鸣啼。茅茨:茅檐。[5]媪:音ǎo,年老的妇人。[6]桑柘外秋千女儿:桑柘树的外边女孩们正在打秋千。柘:音zhè,常绿灌木,叶可喂蚕。[7]髻双鸦斜插花枝:两个乌黑的发髻上斜插着鲜艳的花枝。髻双鸦:形容两个发髻像乌鸦羽毛那样黑。[8]转眄移时:转动着眼睛看了一会儿。眄:音miàn,斜视。移时:一会儿。[9]哦:音é,低声吟咏。指在马上吟咏看到的景象。

【赏析】

这支曲是写作者在清明前在新野道中看到的农村景象。开头三句是写农村的自然风光。下三句是写农村老年人的悠闲生活。“桑柘”两句是写农村孩子们的快乐生活。最后三句是写作者看到这些迷人的景象,感到无比的喜爱,情不自禁地“转眄移时”,在马上不住吟诗颂赞。这支曲可能是作者做河南路总管时写的,写得景象喜人,表现出作者对农民怀有深厚的感情。

双调·寿阳曲·夜忆二首[1]

窗间月,檐外铁[2],这凄凉对谁分说。剔银灯欲将心事写,长吁气把灯吹灭。

灯将残,人睡也,空留得半窗明月。孤眠心硬熬浑似铁,这凄凉怎捱今夜。

【注释】

[1]本题四首,此选第一、第二。[2]檐外铁:指悬挂在屋檐上的铁马,即金属片,风吹时撞击发声。

【赏析】

这两支曲写相思之苦,抓住“凄凉”二字做文章,将月色之静与铁马之动相结合,既烘托出一幅凄凉的夜景,又写出主人公在平静的夜晚内心的不平静。长吁一口气能把灯吹灭,说明主人公心中痛苦之深。而灯油将尽,月色也已西斜,只剩下了半窗,极写夜之深。这么晚了还睡不着,只好像铁一样硬熬,进一步展示主人公心中深深的痛苦。作者抓住铁之坚硬与人之难捱的相通之处,把这种痛苦写得无以复加。通过借景象征心境,以动作展现心境,用比喻直写心境,层层递进,把这一份“凄凉”充分表达了出来。

双调·沉醉东风·重九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1]?

【注释】

[1]白衣送酒:檀道鸾《续晋阳秋》云:“陶潜好酒而不能常得。九月九日于宅边东篱下摘菊盈把,坐于其侧。未几,江州刺史王弘命白衣人送酒至,即便就酌,酣饮而归。”白衣:仆人。

【赏析】

该曲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秋天草木凋零,月落时分山影斜长显得清瘦的姿态。表达了作者在重阳佳节,面对衰柳寒蝉的满目秋景,却无人作陪的淡淡哀愁。

双调·殿前欢

酒杯浓,一葫芦春色醉山翁[1],一葫芦酒压花梢重。随我奚童[2],葫芦干、兴不穷。谁人共?一带青山送。乘风列子[3],列子乘风。

【注释】

[1]山翁:山简,晋代襄阳镇守,生性喜好喝酒,出外嬉游时,常常醉酒而归。[2]奚童:书童。[3]列子:列御寇,战国时代郑国人,被道教徒称为能“御风而行”、超凡脱俗的仙人。

【赏析】

题为“酒兴”,所以这首小令通篇扣住“酒”与“兴”,写酒浓,写兴高。全曲一开篇便把杯中、葫芦中全都注满浓浓的美酒,又借醉倒之态衬出酒的香醇浓烈。然而,通读全曲,我们却发现,作者重在写“兴”,酒只是借托而已。与其说主人公是因酒而醉,不如说是因大自然的美丽春色而醉。

黄钟·节节高·题洞庭鹿角[1]庙壁

雨晴云散,满江明月。风微浪息,扁舟一叶。半夜心,三生[2]梦,万里别,闷倚篷窗睡些[3]。

【注释】

[1]鹿角:镇名,在洞庭湖边上。鹿角庙在此镇附近。[2]三生:前生、今生、来生。[3]睡些:睡上一会儿。

【赏析】

元成宗大德初年(1297),作者出任岭北湖南道肃政廉访使,这首小令作于上任途中。前四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画一幅境界廓大的雨后澄江明月图:乌云散去,天复蔚蓝,一轮圆月,高挂当空;天宇下,和风温煦,水波不兴,月光如水,铺洒江面;江面上一叶扁舟随流漂荡。整幅画面平和安详,令人心凝神聚。廓大澄明的境界与一叶扁舟形成强烈的反差,在不动声色之中,巧妙地流露出舟中之人内心的孤单与寂寞之情。“半夜心,三生梦,万里别”,在宁静中陡生波澜,把因“三生梦,万里别”而引起的强烈的离愁别绪寓于画面之中,在自然客观的祥和与内心主观的愁思交融之中,主观的情调得到了充分的显现。

双调·蟾宫曲

奴耕婢织[1]生涯,门前栽柳,院后桑麻。有客来,汲清泉,自煮茶芽。稚子谦和礼法[2],山妻软弱[3]贤达。守着些实善[4]邻家。无是无非,问甚么富贵荣华!

【注释】

[1]奴耕婢织:即男耕女织。[2]谦和礼法:意即谦逊和蔼懂得礼义法度。[3]软弱:柔顺、温柔。[4]实善:即善良朴实之意。

【赏析】

厌倦城市生活的喧嚣,谙熟官场黑暗的内幕,往往把羡慕的目光投向宁静恬淡的田园生活并歌咏之。这是旧时中国知识分子甚至达官贵人的一种共同倾向,也是长期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儒道互补思想的表现之一。

全篇语言朴实无华,无一生僻字,表现出直率质朴的风格特色。

双调·蟾宫曲·丽华[1]

叹南朝六代倾危,结绮临春[2],今已成灰,惟有台城[3],挂残阳水绕山围[4]。胭脂井[5]金陵草萋,后庭空玉树花飞[6]。燕舞莺啼,王谢堂前,待得春归[7]。

【注释】

[1]丽华:张丽华,南朝陈后主的宠妃。后主建筑临春、结绮、望仙三阁,自居临春,使其住结绮游宴无度。隋军破建康,她跟随后主逃匿井中,被杀。[2]结绮临春:宋张敦颐《六朝事迹·楼台门第四》:“陈后主至德二年,于光昭殿前起‘临春’、‘结绮’、‘望仙’三阁,高数十丈,并数十间。”此曲,诗人以结绮、临春二阁的摧颓,抒发了沧桑之叹。[3]台城:六朝君主居住的皇城,故址在南京市鸡鸣山北。[4]水绕山围:化用唐刘禹锡《石头城》诗句:“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形容金陵城池形势。[5]胭脂井:又名辱井,即陈朝景阳宫内的景阳井。隋灭陈时,陈后主和张丽华曾躲入井中,后人因称胭脂井。[6]“后庭”句:玉树后庭花,陈后主所作,其词哀怨靡丽,后来被视作亡国之音。[7]“燕舞”句:化用唐刘禹锡诗《乌衣巷》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是东晋两大豪门世族。

【赏析】

这是一支借金陵怀古,以抒历史兴亡之感的曲作。诗人喟叹昔日繁华的六朝古都,随着历史的淘洗,已坍塌成灰。唯有残存的城垛、护城河的水,带着历史的烙印,诉说着历史的惨痛和变迁。“残阳”二字,极尽伤感之情。诗人联想到昔日繁华豪奢的王谢宅已作了古,唯有曾栖息过的莺燕依旧哀鸣着徘徊于废墟间,等待着春天的到来,熔铸了诗人深深的历史兴亡之感和富贵如过眼烟云的独特感受。

双调·蟾宫曲·长沙怀古

朝瀛洲暮舣湖滨[1],向衡麓[2]寻诗,湘水寻春。泽国纫兰[3]、汀洲搴若[4],谁与招魂[5]?空目断苍梧[6]暮云,黯黄陵宝瑟凝尘。世态纷纷,千古长沙,几度词臣!

【注释】

[1]瀛(yíng)洲:卢挚在大都的官衔为大中大夫,集贤学士。唐初房玄龄等十八人都曾以本官兼任学士,号“十八学士”。入选此官在当时称为“登瀛洲”,被视为登临仙境一样的幸运。舣:靠船。湖:指洞庭湖。[2]衡麓:即岳麓山。[3]泽国:水乡。纫(rèn)兰:典出屈原《离骚》中“纫秋兰以为佩”一句,纫:编织;兰:兰草,一种香草。[4]汀洲搴(qiān)若:典出屈原《湘夫人》中“搴汀洲兮杜若”一句。汀洲:水中的小陆地;搴:拨取,采摘;若:杜若,香草名。[5]招魂:屈原写有《招魂》篇,但以前人们都认为是宋玉所写。而这里的意思当指宋玉为屈原招魂,而不是屈原自招生魂或招楚怀王魂。[6]苍梧:山名,在今湖南宁远,又名九嶷山,相传舜帝死于此山。

【赏析】

这是一支怀古小令。卢挚虽已登上“瀛洲”,却被外放湖南;境遇的变迁,使他见景伤古,感慨万千。一“朝”一“暮”,形势急转直下,一下由瀛洲仙境跌入长沙这个悲凉境地。因此,他“写诗”、“写春”的结果必然是伤心千古以自伤。招屈原魂又何尝不是招自己的魂?叹黄陵庙的宝瑟已盖满尘土,发不出清音,又何尝不是自叹外放湖南,不能有所建树?长沙是屈原、贾谊等人失宠悲吟之地,卢挚不正是借以自况吗?吊古实为伤今,写人实为写己,正是此曲真挚感人之所在。

双调·蟾宫曲·箕山[1]感怀

巢由[2]后隐者谁何?试屈指高人,却也无多。渔父严陵[3],农夫陶令[4],尽会婆娑。五柳庄[5]瓷瓯瓦钵,七里滩[6]雨笠烟蓑。好处如何?三径[7]秋香,万古苍波。

【注释】

[1]箕(jī)山:在河南省登封县东南,相传是尧时巢父、许由隐居之地。此曲借箕山抒怀,发出感叹,歌颂历史上的隐士。[2]巢由:巢父和许由。相传是唐尧时人,隐居不仕,亦作巢许。[3]严陵:即严子陵,名同光,少时与光武帝同游,光武帝找到他,要他做谏议大夫,他不肯,归隐富春山,以耕田钓鱼过活,直到老死。[4]陶令:陶渊明,因曾任彭泽令,故称。陶潜因不满东晋社会现实,归隐田园,耕植以自给。[5]五柳庄:因陶潜宅边有五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并作《五柳先生传》,故后人称他的住处为五柳庄。[6]七里滩:在富春江上游,是严子陵垂钓处。[7]三径:指箕山隐士的居所。

【赏析】

这是一支借巢父、许由歌颂隐者的曲作。诗人观箕山,想起古代隐于箕山的巢、许,感古伤今,不胜感慨。谁能与巢、许相比,唯有严陵、陶渊明而已。诗人状其躬耕田亩,垂钓滩头的恬淡、高洁,仰慕追顺之意,寄寓其中。“三径秋香,万古苍波”,写出隐者独特感受,意境高洁,流露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独特的人生追求。本曲用典多,善推陈出新,愈见神奇,格调自然,不愧清丽派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