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VC机构的模式

风险投资实际上也没有什么神秘的,它只不过是一种针对创业公司的资金运作模式。简单地讲,就是投资机构寻找有潜力的成长型公司,投入资金,换取这些被投资公司的股份,并在恰当的时候将股份出售,套现后实现退出。

从吕不韦和哥伦布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大致看到风险投资的基本原则。下面具体来看看风险投资到底是什么,以及这种商业模式是如何具体运作的。

什么是VC

风险投资到底是什么?当然不是指给创业公司提供维生素C,也不是指哪里有风险就往哪里投资、没有风险就不投的意思。维基百科的解释是:风险投资是私募股权投资(Private Equity, PE)中的一种,通常投资给早期、具有潜力和成长性的公司,以期最终通过首次公开发行(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IPO)或公司出售的方式获得投资回报。

风险投资属于私募股权投资中的一种,是专注于投资早期公司的那一类,那私募股权投资又是什么呢?维基百科给出的解释是:私募股权投资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指以任何权益的方式,投资于任何没有在公开市场自由交易的资产。按照被投公司的成熟度由高到低分类,私募股权投资分为杠杆收购、夹层投资、成长投资、风险投资、天使投资等。

简而言之,广义的私募股权投资对非上市企业进行权益性投资,而VC属于私募股权投资里专注早期公司的一部分,而另外一部分专注成熟期公司的就是狭义的私募股权投资(见图1-1)。

图1-1 私募股权投资的含义

通常,出资人将资金投资到私募股权基金(包括VC基金)中,而私募股权基金由私募股权投资公司(管理公司)来运营管理,逐步将资金分散投资到一些目标公司。私募股权基金通常会参与被投资公司的管理,并可能会引入新的管理团队,将公司价值做得更大。

如果以上是民间说法,官方的解释则以美国风险投资协会(NVCA)的定义为准:风险投资是由职业投资人将其管理经验一起投给新兴的、迅速发展的、具有巨大经济发展潜力的公司的一种权益资本。

创业公司处于刚刚起步阶段,需要的资金量往往不大,参与这个阶段的投资通常被称为天使投资(Angel Investment)。天使投资,是个人(不是职业化管理的投资基金、企业、政府或其他机构)将自己的资金投入一家初创公司早期阶段的行为。天使投资人(Angel Investor,简称“天使”或Angel)是一些个人,他们将自己的钱直接投资给目标公司,这些公司的规模通常较小,而且处于公司生命周期的最初阶段。

简单来说,帮助初创公司从0到1属于天使投资;帮助创业公司从0到10属于广义VC,其中从1到10那一段属于狭义VC;帮助创业公司从0到IPO的那一段属于广义PE,其中从10到IPO的那一段属于狭义PE。

从上面的这些解释和定义中,我们可以发现构成风险投资的几个关键因素。

 

● 第一,是钱,就是风险投资机构投到目标公司的资本,是由专门的投资人提供;

● 第二,风险投资是一种股权投资,一般不以贷款等债权投资形式体现;

● 第三,投资行为是由职业风险投资人负责的;

● 第四,被投资公司还很年轻,处于快速发展期,未来有可能获得成功。

 

上面是将风险投资作为一种商业模式的定义,也说明了风险投资是干什么的。但在媒体报道、投资活动、运营管理实践中,我们常常听到和看到的“VC”这个词,还可以作为“风险投资公司”(VC Firm,简称“VC公司”或“VC”)、“风险投资人”(Venture Capitalist)、“风险投资行业”等的简称。

比如问“你是哪家VC的”,意思是问你在哪家风险投资公司工作;问“你是VC还是创业者”,意思是问你是从事风险投资业务的投资人,还是创业者。“2018年VC募资总额3000亿元”,指的是在2018年风险投资行业里,所有新设立基金的总规模为3000亿元。

风险投资基金(简称VC基金)的业务包括四个典型的环节:基金募资(募)、项目投资(投)、投后管理(管)、项目退出(退)。它的商业模式与一般的生产企业的经营模式类似(见图1-2)。

图1-2 VC基金的商业模式

风险投资人先挑选供应商,从一些优质的创业者手里低价买入“原料”——这些创业公司的股份;然后对“原料”进行加工——给被投公司提供一些增值服务,或者干脆就等着创业者自己努力;通过一段时间的等待,让这些股份(“原材料”)变为更加有吸引力的产品,并获得价值的提升;最后,VC基金将这些股份卖给其他大型企业,或者让被投公司在股票交易所上市。通过二级证券市场,VC基金将持有的被投公司股权脱手,将股份高价卖给二级市场的投资机构或公众投资人,从而完成一个项目的投资循环,实现投资收益。

VC公司的组织形式

如上所述,风险投资是专注于投资早期、高潜力、高成长的公司,以现金换取被投资公司的股权,通过被投资公司的上市或出售、股权增值变现获得投资回报。

风险投资基金是一种集合的投资工具,通常是有限合伙的组织形式,也有少数有限责任公司等其他组织形式。这个投资工具的唯一功能是将第三方出资人,或者叫作投资者的钱聚集起来,投资到众多目标公司中,并作为股东出现在工商股东名册中。按照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规定,VC基金需要在协会进行备案。

风险投资公司(简称“VC公司”或“VC”)是VC基金的管理人,负责为VC基金找钱,就像创业者为自己的公司融资找钱一样,VC公司也要向投资者募资,募集到足够的资金,并成立VC基金之后,才能开始投资。VC公司里负责投资的专业人士称为“风险投资人”,也就是我们常常所说的“VC”,他们负责寻找、挑选、评估拟投资标的,并将管理经验、技术力量、外部资源以及资金等带给被投资的公司。按照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规定,VC公司需要在协会进行登记,成为基金管理人之后,才可以募集设立VC基金。已登记的VC基金管理人名下,可以有多只基金备案。

在哥伦布的风险投资故事中,我们可以将西班牙女王看作出资人,她与哥伦布设立了一只VC基金,哥伦布就是一位VC投资人,他在汪洋大海之中寻找投资目标——陆地和陆地上的财宝。

按有限责任公司形式成立的VC基金,与普通的公司没太大的区别,国内本土设立比较早的VC公司,基本采取这种组织形式。现在主流的VC基金组织形式是有限合伙制的,包括美国绝大多数的VC基金,国内的美元VC基金以及多数人民币VC基金,如图1-3所示。

图1-3 有限合伙制的VC基金组织形式

在有限合伙制的VC基金中,出资人叫作有限合伙人(Limited Partner, LP), VC公司叫作普通合伙人(General Partner, GP)。如无特殊说明,本书后面的内容也以有限合伙制VC基金作为讨论基础。

VC基金一般是由VC公司出面发起,邀集一定数量的LP参与出资设立而成。在VC基金的合伙协议中,必须确定基金的规模、投资策略、利益分配机制、违约责任等条款,VC基金还会设定一个最低投资门槛,作为每位出资人LP参与投资的条件。一些大型VC基金,每期基金的募资规模常常超过10亿元,它会要求每位投资人LP至少投入1000万元。显然,只有机构和非常富有的个人才能拥有这些数额的资金。

VC基金的所有权和管理权是分离的,以保证GP能够独立地、不受外界干扰地进行投资。VC基金是属于全体合伙人共同拥有的,VC公司作为GP,除了要拿出一定资金参与之外,还同时要管理基金运作。LP参与分享投资收益,但是不参加基金的日常决策和管理。另外,为了监督GP的商业操作和财务状况,降低投资风险,VC基金要聘请独立的财务审计顾问和律师,并设立董事会或者顾问委员会,他们会参与投资的决策会议,但是最终决定由GP来做。

前面讲过,天使投资本质上是早期VC基金,但与设立VC基金进行机构化运作不一样。天使投资人常常是这样一些有钱人:他们曾成功地创办过企业,对技术的感觉很敏锐,又不愿意再辛辛苦苦地创业了,希望出钱资助别人创业而间接获得收益。天使投资人的想法,简单地说就是“不愿意当总(经理),只肯当董(事)”,吕不韦就是这样的一位天使投资人。

有些天使投资人独立行动,自己寻找项目进行投资,国内大多数天使投资人的情况基本如此,但也有少数的天使联盟和天使俱乐部,大家一起合作。美国的天使投资非常活跃,据官方统计,美国有30多个活跃天使投资人,更多的情况是一些天使投资人凑到一起组成一个天使投资小组(Angel Group),来共同寻找、评估和投资项目。

VC基金的寿命

有限合伙形式的VC基金,存续期限一般是8~10年(有时会延期1~2年),到期就结算清盘,VC公司通常在基金的前3~4年(投资期)会将全部或大部分可投的资金投资出去,有些基金也会预留一部分资金用于优质项目的后续跟投。

一家VC公司可以同时管理多只独立的VC基金。为了维持其持续运营,不至于钱投完了没事干,VC公司通常每3年左右就会募集一只新的基金。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某某VC公司正在募集第五期基金、某某VC管理有三只基金、累计资金规模超过20亿元之类的消息。

在VC基金生命周期的后几年,也就是第5~10年,甚至延期一两年,VC公司会将其手中持有的被投公司的股权变现,使VC基金获得投资回报,如图1-4所示。

图1-4 VC基金的生命周期

VC基金的钱从哪儿来

美国VC基金的资金主要有两个来源:机构和非常富有的个人。机构包括公共养老基金、公司养老基金、保险公司、捐赠基金/基金会等,比如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基金会就属于捐赠基金。另外,为了让投资者放心,VC公司也会拿出一些钱(占基金总额的1%左右)一起投资。

根据美国风险投资协会、加州公务员退休基金(CalPERS)年度报告(2006)及耶鲁大学捐赠报告(2006),美国VC基金的资金来源比例如表1-1所示。可以看到,机构投资者的资产配置偏向于上市公司的股权或者债权,而私募股权的比例都很小,给予VC基金的就更少了,但这个比例在逐步上升。

表1-1 VC基金的资金来源

国内的机构投资人还不太成熟,社保基金、保险公司等更愿意把资金投给PE机构。但全国都在推动创新创业,很多地方政府都设立政府引导基金,可以给经过评审的VC公司所设立的基金出资20%~40%,这些基金的剩余部分,就需要GP从其他渠道募集社会化的资金。通常来说,政府引导基金的目的是激活民间资本,扶持当地产业,因此对VC基金的投资有所要求,比如投资在当地的资金额度要超过引导基金出资额的1倍。

相对来说,民间资金的诉求就比较简单,VC公司能够有不错的预期收益机会就好。民间资金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 母基金(Fund of Funds, FOF)。母基金也是一种私募股权基金,只不过不是直投创业公司,其投资标的是VC基金,通过投资多只VC基金,做到投资的高度分散。现在母基金的数量还不算太多,活跃的包括歌斐母基金、宜信母基金、京北天使VC母基金等。

● 上市公司及大企业。有些上市公司自己设立投资公司做直接投资,也有一些出资参与VC基金。

● 企业高管及高净值个人。一些上市公司、大企业的高管以及成功的创业者,他们无论是通过薪酬,还是通过期权、股权的方式,都拥有比较充裕的资金。

● 富二代。他们是一些家族财富的传承者。

 

VC基金的资金是所谓的承诺资金(Committed Capital),这些承诺资金在VC基金的投资期内逐步分期到账,并不是设立时一次性全部到位,因为资金一次性到账也会闲置。

比如,某LP承诺给一只VC基金出资1000万元,那么他会在基金设立之时,以及其他特定的时间收到GP的出资请求(Capital Call),每个请求的金额为其出资总额的25%~50%。通常,LP需要在10个工作日之内按VC公司的出资请求,投入所需资金。如果LP没有如约投入,他们就构成违约。在经济和金融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很多VC公司会担心这个问题。

如果LP的资产严重缩水,他们是否还会如约向VC基金出资呢?

首先,如果VC基金的大部分LP是机构投资者,那么在这些LP的资产配置中,只有很少的百分比份额是给VC基金的,绝大部分份额是上市公司的股票。如果股市集体跳水,导致他们的资产总额严重缩水,承诺给VC基金的投资额对应的比例可能会超过预期,这是这些LP资产管理所不允许的,因此,有些LP可能被迫违约。

其次,有些历史业绩非常好的VC公司,比如红杉资本、IDG资本、经纬创投等,实际上对LP非常有吸引力,有很多投资机构争先恐后地想投资给它们。因为它们的投资回报一贯很好,LP是不会轻易对它们违约的。而且LP有优先认购权,即有权在此VC公司设立的下一只基金中优先获得投资份额。所以,对于好的VC基金,有LP违约也不用担心,有很多原LP或替补LP等着接手它们的出资承诺。投资承诺及相关权益的转让,有专门的VC二级市场。

最后,VC基金的合伙协议约定了LP违约责任。VC公司可以根据合伙协议的对应条款,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对违约的LP,对其分红比例进行重大打折(如50%)。

比如,某位LP承诺投资400万元,在投资了200万元之后,不继续投资了。那么基金在分红时,将按此LP只投资100万元(50%)的金额,与其他LP按投资金额的比例分配。此LP违约的数额(200万元)按比例由未违约的LP分摊承担。同时,VC基金可以将违约LP的分红延迟到基金到期的时候支付。

这种处理方式会迫使LP不选择违约,同时对于没有违约的投资人也有好处。

也有些合伙协议允许违约LP继续留在基金中,不予惩罚,但其基金份额只以已经投入的资金计算。这种方式的不利之处在于会鼓励其他LP违约,并且VC基金可能无法募集到全部的承诺资金,基金规模就必须缩减。

VC的投资流程

每家VC公司都有自己感兴趣和关注的行业、领域,没有哪一家VC公司什么行业都看、什么领域的好项目都投。VC公司的人手毕竟有限,专业知识也有限,“遍地撒网”的方式,很难做好投资。因此,每家VC公司都聚焦在自己关注和熟悉的投资领域,比如有的专注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也有的专注生物医药、新零售新消费、文化创意等。

每家VC公司还都有自己的投资规模和阶段:种子期、早期、成长期。一般来说,关注不同阶段的VC公司,单个项目投资的资金规模差异很大,典型的情况如下。

 

● 种子期:10万~300万元

● 早期:100万~2000万元

● 成长期:1000~5000万元

 

受限于基金规模及对应的管理费数额,每家VC公司的人手有限,对投资项目的投资和管理能力也有限,所以,资金规模为5亿元、10亿元的基金,通常并不会投很多项目,而是通过投资成长期、成熟期的公司,提高单笔投资的额度,来保证投资项目的数量不至于过多。比如红杉资本一期基金动辄超过10亿元、20亿元,如果每家公司只投资1000万元、2000万元,那对应的就应该投资100~200家公司,相应地,合伙人要在几年里筛选成千上万家公司,每位合伙人还要在100多家被投资的公司担任董事,这明显是不现实的,因此它们每一笔投资的数额不能太小。比如平均单笔投资5000万元,那么10亿元的基金,就只需要投资20家公司,被投公司的成熟度大大提高,VC合伙人的管理难度大大降低。

一家创业公司如果需要3000万元扩大业务规模,找天使投资人或关注种子期公司投资的VC公司根本没用,即使他们把自己所有的钱都投给它,可能还不够。就像当初盛大网络在需要融资5000万美元的时候,找到联想投资,当时联想投资管理的资金总规模只有3000万美元,全给盛大网络都不够。同样,如果创业者只需要融资100万元,就不要自讨没趣,去敲专注成长期公司VC公司的大门。对于初创的种子期公司,它们通常只需要融资100万元、200万元甚至几十万元就可以了,别说是投成长期公司的VC公司,就是资金规模小的VC公司也不会参与,对于这些初创公司的投资,往往就由一类特殊的风险投资人——身边的亲朋好友,或者我们前面提到过的天使投资人来完成。

常规的投资流程

VC公司的投资与个人投资不一样,必须有一定的方法、流程和决策机制,如图1-5所示。

图1-5 VC投资流程

● 第一步,VC投资人会根据自己的行业偏好,通过各种手段寻找项目。

● 第二步,投资人通常会要求先看项目方的商业计划书,以决定是否有必要面谈沟通;当然也有一些项目是先与创业者沟通之后,再要求看商业计划书的。

● 第三步,投资人与创业者面对面沟通,对于商业计划书中不够清晰的地方进行详细、深入交流,可能会多次交流。任何来源的项目,都需要打动VC公司里的第一个人才能往前推进,不管是合伙人还是投资经理。

● 第四步,如果投资人被项目打动,他会在VC公司内部定期举行的项目评估会上推荐这个项目,让大家进行讨论和排序。

● 第五步,如果这个项目能够在VC公司内部被看好,并能进入“潜在投资项目”排名榜的前列,接下来,投资人就会针对项目做一些初步的尽职调查。

● 第六步,初步尽职调查之后,对公司的情况做一些验证和核实,如果发现确实还不错,VC公司就会与项目方谈判和签订投资协议条款清单(Term Sheet),也称为投资意向书。

● 第七步,投资协议条款清单不是最终的投资协议,VC公司随后就要对项目进行详细、深入的尽职调查,甚至会聘请外部第三方专业机构来对公司业务、财务、法务、团队等进行全方位的了解,以及对信息、数据进行核实。

● 第八步,最终这个项目会被送到VC公司内部的最高决策机构——投资决策委员会(Investment Committee, IC,简称投委会)去获得最后的审判决策。

● 第九步,一旦通过投资决策,VC公司就根据投资协议条款清单的内容,起草和签署一系列的正式投资相关法律文件。

● 第十步,VC公司将VC基金里的约定投资款,按照约定的批次和时间汇入创业公司的账户。

● 第十一步,VC公司里的项目负责人适度参与被投公司的后续发展,并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投后服务。

● 第十二步,找到合适的机会,VC基金出售其所持有的被投公司股权,套现退出。

 

VC基金一旦投资进入被投公司,就变成了该公司的股东,持有公司的股份。如果被投公司发展不顺利、关门大吉了,公司破产清算后剩余的资产,VC基金要优先于公司创始人和一般员工,把该拿的钱拿回去。但是,可以想象,这时能拿回的钱相对于当初的投资额而言,通常只是一个零头;如果被投公司发展顺利,成功上市或者被大公司收购,VC基金要么以现金的方式直接变现退出,要么获得可以在证券市场流通的股票(当然,会有针对性锁定期的出售限制)。

因此,为了降低风险,每只VC基金都必须分散投资,要投十几家到几十家公司,而不是“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见图1-6)。

图1-6 VC筛选项目

决策模式

在投资决策委员会召开投决会,具体针对某家拟投资的公司进行审批表决时,每家VC公司的做法都不一样。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常见的模式。

 

● 全票通过:任何拟投项目,必须是所有合伙人(投委会成员,下同)一致赞同。

● 绝大多数票通过:任何拟投项目,需3/4以上合伙人赞成,且主管合伙人赞成。

● 分级通过:投资额超过某个额度(如2000万元)的拟投项目,必须是所有合伙人一致赞同,小于或等于这个投资额的项目,需多数投资人赞同。

● 打分制:对拟投资项目进行打分,汇总所有合伙人的分数,满足分数要求的项目就通过。

● 银子弹制度:对于投资额小于或等于某个额度(如300万元)的拟投资项目,只需一名合伙人赞同即可,但所有合伙人每年只有1次机会(一颗银子弹),如果该被投项目在当年获得了后续溢价融资,银子弹恢复。

 

VC公司投资决策模式的差异,主要是基于自身情况的考虑,不同的决策模式各有利弊。比如全票通过制,对于合伙人比较多的VC公司,就不太合适,往往会导致项目很难通过;银子弹制度,能够很好地平衡早期项目的风险和潜在收益。

下面举一个实例,看看某家VC机构的“打分制”决策模式是如何考虑和操作的。这家机构有三位合伙人,每个拟投资的项目都由一位合伙人主导,另外两位合伙人也要对项目非常了解,并参与项目的尽职调查过程。

在投资决策时,每位合伙人根据自己对项目的了解,独立评分。项目的评价分成四档:1分表示非常认可,2分表示比较认可,3分表示感觉一般,4分表示非常不认可。

三个人的分数汇总,只有小于6分的项目,才算是通过投资决策。将三人的打分情况简单分类,如表1-2所示。由表可以看出,只有A、B、C、D四种情况的汇总分数小于6分,即三人都对项目非常认可;或者两人非常认可,一人比较认可或感觉一般;或者一人非常认可,两人比较认可。

表1-2 打分情况分类

通过分析可知,一个拟投项目要通过投资决策,至少要有一位合伙人非常认可这个项目(给1分),不能有任何合伙人非常不认可这个项目(给4分)。这种做法的好处在于,任何一位合伙人要想自己主导的项目通过投资决策,必须让另外两位合伙人充分了解和认可,尽管合伙人的背景有差异,但也要在团队内部形成认知的一致性。如果某位合伙人基于自身的理解,对项目非常不认可,那也要放弃。

当然,这种决策模式也有不足之处,就是任何一位合伙人都拥有了一票否决权。这个问题可以结合“银子弹制度”来加以解决。

VC公司里有什么人

VC公司是VC基金的GP,是其实际管理人,负责VC基金的日常投资运营。相对来说,VC公司其实都是“小”公司,绝大部分采用“合伙人”制。别看它们手里掌管着几亿元、几十亿元、上百亿元的资金,可办公室里也就几杆枪,是一个小小的团队。

目前,国内最大的VC公司可能是深创投、达晨创投、红杉资本、IDG资本、经纬中国这几家,但它们的规模也不过几十人、100人左右。其实这也不奇怪,因为VC投资人的工作是把大笔资金投资给高成长的公司,成为这些公司的股东,持有其股权,并等待被投公司发展、股权升值。VC投资人并不参与也不需要参与被投公司的日常运营。

VC公司采取“合伙人”制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两点。

首先,VC是一个需要高度个人能力和经验的行业,每家VC公司都必须有高度成熟的合伙人,来相对独立地具体负责投资项目,所以不能像一家企业那样用“总经理负责”的方法,而要采取“合伙人”的管理制度。

其次,“合伙人”制的形式,可以对VC公司的合伙人有更好的经济激励,能够保证他们在投资过程中更加科学和合理。

“合伙人”制VC公司的最高管理者通常是合伙人,不会有CEO、总经理之类的头衔。VC公司的合伙人不仅在VC公司内部和VC行业有不错的地位,而且在科技界也有一定的知名度,比如美国最著名的VC公司之一——KPCB的合伙人约翰·杜尔就是谷歌、太阳微系统、亚马逊等多家上市巨头公司和更多未上市公司的董事。

为了简便,我们通常将VC公司,以及VC公司里的人统称为VC。一家典型的VC公司里的人头衔非常多,多到甚至令圈外人士摸不着头脑。微博知名博主@义云堂曾发过一个调侃的微博,大致意思如下:

 

一企业家接待某VC机构来访,会议室一下进来一堆人,接过一张名片:副总裁!心想:官职不小,对方很重视呀!又接过一张名片:董事总经理!顿生敬意:这是头儿呀!又接过一张名片:合伙人!顿生敬意:这是老板呀!又接过一张名片:管理合伙人。嗯?管老板的?又接过一张名片:创始合伙人。噢,这跟俺一样,这才是真正大老板啊。这时过来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头,递过一张名片:首席合伙人。企业家顿时泪流满面:爷爷们,到底谁是老大呀?!

 

VC公司因为通常规模比较小,不像普通公司那样划分很多部门或者设置很多行政职务。VC公司主要针对投资业务设岗位,按照资历和过往投资业绩,其大致的业务层级如下。

合伙人级

合伙人是VC公司的最高领导,可以享受VC公司的最后收益分成,他们通常也是VC公司的股东。按照他们内部职能的差异,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以下几类。

(1)主管合伙人(Managing Partner)、创始人合伙人(Founding Partner)。他们是VC公司的主要管理人,发起设立VC公司,负责VC基金的募集、项目的管理和退出,以及决定基金内部的重大事情,是投资决策委员会的成员。

(2)合伙人(Partner)。他们是VC公司项目投资的主要负责人,维持VC基金的正常运转。他们各自负责某一个或几个细分领域,寻找及评估项目,做出投资的决定,并代表VC基金,在被投资公司的董事中占据席位,参与被投资公司的投资管理。

(3)投资合伙人(Venture Partner)。投资合伙人也可以称为“兼职合伙人”,顾名思义,他们不是VC公司的全职员工,但以合伙人的身份参与项目的投资,获得项目对应的收益分成。他们可能是一些成功的创业者、知名人士,希望通过VC公司的平台,参与一些项目投资的事情,但又不愿意有太多束缚。

高级投资管理级

投资业务上的职级由高到低,分别包括董事总经理(Managing Director, MD)、执行董事(Executive Director, ED)、董事(Director, D)、副总裁(Vice President, VP)。董事总经理通常在投资业务上,负责某个细分行业,因此,一家VC机构可能有很多位董事总经理。各个职级之间,需要投资经验、业绩的积累来实现晋升。

据说,某著名的美元基金的政策是,任何职务,只要给基金赚回5亿美元,就可以升为合伙人。有一位MD招进来一位VP,该VP有个项目表现得非常优异,很快就给基金赚回了10多亿美元,他也顺利晋升到MD的位置之上,成为合伙人。

他们是合伙人的得力助手,有些VC公司设置了投资总监、副总监、投资主管这样的职级序列,这都无关紧要。他们负责找项目,与创业者会面,筛选项目,参加行业峰会。MD、ED、VP之类的头衔,在他们面对创业者或政府部门时,有很好的身份优势。有些VC公司,甚至不设置投资经理,VP就相当于投资经理。融过资的创业者会发现,手头的VC名片里,最多的可能就是VP了。

基础投资管理级

(1)投资经理(Associate)。他们有两重任务:一是要四处寻找项目源,二是具体执行拟投资的项目。比如当合伙人确定了一个投资项目,投资经理要负责进行尽职调查,准备投资文件,协调审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和创业团队,控制投资项目的进度等具体事务。在投资之后,投资经理还要负责这些被投资项目日常管理方面的琐事。

(2)分析员(Analyst)或投资助理(Investment Assistant)。这些职位通常是大学毕业生进入VC行业的第一个台阶,他们一方面要对VC基金投资的行业做研究和分析,为基金的未来投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另一方面,对于具体的项目也要做具体的行业分析、财务分析。在投资前,这些分析是尽职调查的一部分工作;在投资后,他们的工作是项目日常管理的一部分。

其他投资职务

(1)入驻创业者(Entrepreneur in Residence, EIR)。他们通常是成功的创业者,赚了大钱之后,需要有个平台来重新调整一下自己的定位,对他们来说,VC公司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他们在这里可以帮助VC公司对项目进行评估,帮助VC基金投资过的公司出谋划策。有些EIR可能还会进入VC公司投资的公司,担任CEO或其他高层管理者;或者在找到好的创意之后,再次创业,VC公司也愿意作为其最早的投资人;有些EIR也许感觉不错,就留下来成为专职的VC投资人。

当然,VC公司也需要他们的经验,有他们的参与,VC公司对项目的判断会更准确些,给被投资的公司的帮助会更多一些。

(2)外部顾问团队。不少VC公司和大学试验室、研究机构、行业协会、知名大公司、科技园区、投资银行的相关人士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以便能获得最新的技术趋势、行业信息和项目来源,并保持与国内外资本市场的互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