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时期滇池流域人地关系及生态环境演变研究
- 唐国莉 马琦 陆韧
- 994字
- 2024-11-01 02:29:44
第一章 滇池水体的自然变迁
据推测,滇池形成于300多万年前。[1]滇池流域的人类活动出现在距今约1万年前,与滇池300多万年的生命体比较起来,滇池流域的人类活动在时间上可谓短暂而微不足道。滇池是一个不停变迁中生命体,它早期的水体十分广大,滇池“古湖盆面积约1000多平方公里,当时最大水深可达100米左右”[2]。但到了有人类活动的考古发现和记载的时代,滇池的水体面积已经大为缩小。滇池有人类活动之前的300多万年间如何变迁,难以细致复原,但可以推断的是,在有人类活动之前,它的变迁都是自然变迁。进入人类历史时代以来,滇池的变迁就形成了两条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变迁线索,一条是滇池依然按照其自然生态系统的条件和自然力量所引发的“渐变”和“突变”发展着,仍然保持着自然变迁的轨迹;第二条是在人类活动和影响下的变迁。滇池的自然变迁与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变迁相互交织。人类在滇池流域的活动,从适应滇池自然环境,顺应滇池生态系统变化;逐渐发展为利用滇池自然环境,拓展生存空间;随后进入利用滇池湖岸区域有利的农业条件,进行农业活动和发展“耕田邑聚”社会;再到通过干预滇池生态系统,进行开发式农业生产,充分利用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形成云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区域开发和城市化,由此构成“人”“地”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的变迁内涵。本章对滇池进行人类历史前的纯自然变迁、人类活动的历史时期滇池自身变迁和人类干预下的水体变迁进行相应梳理。
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与具有300多万年的滇池生命体相比是微不足道的,更何况300多万年的岁月中影响滇池变迁的因素纷繁复杂,本课题组成员根本无法用人文社会科学的方法解析,这是本课题研究的最大难点。但是,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也许在自然科学学界的古地质学、湖泊学、古地理学、湖泊生态学和考古学等学科中已经有部分成果和相应的答案,可供本课题研究利用。所以,对于有文字记载之前甚至有文字记载以后很长时间段内,滇池变迁的历史和基本情况,本课题所做的主要是系统汇集梳理现有的关于滇池研究各相关学科成果和资料,在这些成果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寻找滇池变迁的基本线索和特点,使分散在各学科领域里的滇池研究能够汇集交叉,为我们在现有科学研究基础上更加深入地、整体地、系统地认识滇池变迁,探索新的路径。基于此,本课题的部分研究大量引用了不同学科的研究成果,这既是本课题组成员学科局限的无奈,也是对前人研究的尊重,在此特别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