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能源治理:理论、趋势与中国路径
- 鲁刚 毛吉康
- 2376字
- 2020-08-29 06:45:57
三 能源地缘政治有关理论
(一)地缘政治理论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地缘政治理论得到系统性发展。瑞典学者鲁道夫·契伦首次提出地缘政治学这一概念,认为其是“将国家作为地理的有机体或一个空间现象来认识的科学”[53],并将其作为分析国家政治权力的地理基础理论。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定义,地缘政治是结合地理要素与政治格局的地域特点,对各国的政治行为以及战略等予以分析和预测,即国家政治行为会受到地理因素的影响。[54]美国学者杰弗里·帕克对地缘政治给予如下定义:“从空间或地理的视角所做的国际关系研究,它是一个表达政治行为与发生这种行为所处的环境之间的特定关系。”[55]由此可见,地缘政治关注地理环境对国际政治产生的影响,注重从地理和空间的视角出发,对国际政治问题、国际关系进行分析。
地缘政治兼具地理性与政治性的双重属性。所谓地理性,即政治活动所处的空间特征。地理因素在限制国家各种政治活动的同时,也为政治活动的开展给予了相应的资源与条件。政治性,表现为一种社会关系,其中权力与利益是其基本构成要素[56],并以此维持和促进各国间的互动。为此,国家行为体根据地理条件,以权力与利益为中心开展一系列政治活动正是其政治性的表现,包括合作与斗争。
地缘政治的研究主要分为国家、区域以及全球三个层次。其中,国家层次最为基本,以边界和领土为界,分析国家地理位置、自然及历史条件、资源等对政治活动的影响。区域层次由某些关系紧密的政治行为体组成[57],其利益目标总体较为一致,注重以行为体为单位的地缘政治力量的彼此影响。全球层次则关注世界整体的地缘政治格局,重点分析与地理因素相结合的国际政治博弈及国际权力转移。
(二)能源地缘政治
能源在海、陆、空权后成为地缘政治研究的第四个维度,能源地缘政治学研究逐步成熟。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梅尔文·科能特在《能源地缘政治学》一书中首次提出这一名词。1995年奥斯卡·怀特分析了冷战后中亚、中东与俄罗斯的油气地缘政治[58]。能源富集地区成为地缘政治博弈的重中之重。能源地缘政治学可以视作能源与地缘政治研究的结合体,按照区域特征主要可以划分为中东、中亚与俄罗斯、亚太、非洲以及拉美等地区的全球能源地缘政治博弈[59]。能源地缘政治是研究地理因素对能源生产、交换、消费以及分配等各环节的影响,以及引发的各行为体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与传统地缘政治相比,能源地缘政治学同样具有现实主义对抗性的特征,但是特殊之处在于能源不可再生,合作性也是其主要特点[60]。
能源地缘政治着眼于地缘政治对能源安全的影响,反映的是各国对全球各地区能源的控制力,以及以能源为核心设定的区域内竞争与协调机制等。20世纪末徐小杰教授提出“世界能源供应心脏地带”概念,对能源供应与消费的核心区域进行了说明,并将能源需求区域划分为“内需求月型地带”与“外需求地带”。美国、俄罗斯、中国等能源战略枢纽国家成为目前全球能源地缘政治的构成主体[61]。当前,能源民族主义性提升,能源供应方权力不对称,能源消费方竞争态势明显,这些都是能源地缘政治的主要特征[62]。
(三)国家能源战略与能源地缘政治的关系
能源附带政治权力,也是一国重要的战略工具。国家能源战略以国家为实施主体,综合运用政治、军事、外交等多重手段保障能源安全,兼具政治属性与经济属性,其核心内容均围绕能源安全展开。一国能源战略,尤其是大国利益及博弈焦点,成为从能源地缘政治到全球能源治理格局调整的重要驱动力。各国根据其能源禀赋、政治地位等情况制定和实施能源战略,包括管理能源供需、控制能源运输通道、影响能源市场及参与国际能源机制制定等[63]。随着主要国家能源战略的调整,各国能源博弈战略态势和能源地缘政治格局发生相应变化,进而对全球能源治理格局产生影响。例如,美国依靠页岩气革命实施“能源独立”战略,这在提升北美地区能源战略地位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地位。
另外,世界能源地缘政治版图也会影响各国能源战略的抉择。历史表明,随着全球能源地缘中心从墨西哥湾油气时代、中东油气时代到里海油气时代的变迁,世界主要国家都针对不同地区地缘特点,不断调整能源战略以在全球能源治理中占据有利位置。基辛格主张美国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出发确定能源战略,实现对世界能源中心的占领。[64]
能源外交是一国对外能源战略的重要内容,始终伴随着能源地缘政治。能源外交是以政府为主体,企业及其他部门共同参与,从而完成各种能源贸易、投资、技术合作等对外活动。[65]其目的在于维护本国能源安全和国家安全,追求地缘政治利益最大化,寻求地缘政治在竞争中的平衡与共赢。能源外交不仅影响着国际经济关系,而且也是国际政治关系的关键组成部分。俄罗斯学者斯·日兹宁指出能源外交是由对外政治、经济以及能源部门等共同参与从而将对外能源政策予以实现而从事的活动[66]。能源外交的内容有明确规定,与能源相关的国际活动并非都属能源外交的范畴,只有外交部门与对外经济部门或者能源企业进行的能源领域的外交活动才属于这一范畴[67]。
一国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及地缘政治条件,采用不同的能源外交策略。对于能源出口国,其在全球能源治理中具有天然的资源优势,开展能源外交的目的在于提升国际影响力。俄罗斯和OPEC国家等为提升自身经济利益,通过控制本国资源输出策略,加大能源价格波动,影响能源市场的稳定性[68]。能源消费国则通过能源外交保证本国能源供应安全,实现政治目的。长期以来,美国通过控制伊拉克地区石油资源,不仅满足自身石油需求,而且也影响着OPEC国家的战略制定[69]。
综上可知,能源地缘政治是将能源作为一种国家权力资源,通过发挥其作用,占据主要的能源中心,控制能源交通要道,从而将地缘政治利益最大化[70]。依托地缘政治开展全球能源治理,主要强调国家主体在能源治理中的作用。国家以资源性权力为载体,制定并执行国家能源战略,开展能源外交,达到向现实权力的转化,从而影响全球能源与政治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