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教授地理学文选(一)
- 肖雄
- 7415字
- 2024-11-01 19:17:04
云南经济建设之地理基础与问题
张印堂
过去隔闭离绝的云南,数年以来,已由国人的惨淡经营,积极的建设,一变而为我国后方的重地了,值此长期抗战,它的重要,益形增加。〖战〗时云南在我国国际交通上的价值,以滇缅交通的中断,国人对之已有充分的认识,于此无赘述的必要。为了维系我国与盟邦互助连络的畅通,最近盟邦异口同声高唱收复缅甸,恢复滇缅交通,以增强我国抗战的力量,更十足的表现了云南所处地位的重要,关于此点——云南在整个东方战场上所具军略地位的重要,因非本文范围——于此不拟置论,现在专就吾人在战时或平时,若要建设云南,它的经济地理基础何在,又有何种问题,作□概略的申述,以唤起读者的注意。因为一地之一切建设或开发的设计,均须循其基础,善为利用,行之以宜,方能奏效,此乃各地一般之定则,云南自亦不能例外。关于云南经济建设之地理基础与问题,兹暂各举三点分论于后。
甲 建设之基础
(一)云南农作基础广大,于各种经济作物甚为有望
吾人尝言,“有土斯有财”,此语虽属老生常谈,但却是言之有理,盖以一地之富源,不拘是天赋之矿藏、林木,或人为的农作牧畜,无一不是以土地为根据的。有了广大的土地才有丰富矿藏与密茂森林之可能及农牧的基础,否则是无一能实现的。但是有了广大的土地,或以天赋之不足,或以地势与气候的限制,不一定就有建设的基础与发展的可能,例如我国西藏北部之高苔原区与蒙新一带之大戈壁,面积虽属辽阔,但都是不能生产的土地,所以“有土斯有财”之省区,在我国并不甚多,此言若喻之云南,尚称适当,何以言之?以云南是我国最大省区之一,面积卅五万余方公里,而居民仅一千三百万人,各县人口密度,高者如昆明每方公里尚不到三百人,而其他各县多在百人以下,低□有少至十五至二十五人者,如镇南、广通、腾冲、龙陵,得党等均在卅人以下,全省平均密度,每方公里为三十七人,云南之地广人稀,由此可见。而土地之利用尤□,各县耕地占全县面积,多者至百分之三六,少者低之百分之〇·四,全省平均略占百分之一一左右,荒地之多,为全国冠。且云南耕地之利用,尚未精密,冬夏耕种者仅限□部一带,于南部各县,不分高低与水旱,所有田地冬季皆使休闲,荒弃不用,□是南部之已耕地而冬季待用者遍地皆是。现政府为增加食粮的生产,提倡冬耕,冬耕可能,于云南南部最为有望。云南荒地,以气候优越,绝对不能利用者,虽无确切估计,但可断言,为数很少,且可耕未用之荒地,到处有之,而以南部尤夥,例如顺宁以南,大部为处女地,或称之为“无主地”,急待开发之农田甚多,未辟之坝子尤夥,平均坝内之已耕地,不到全部面积之1/3,所以尚有大□可以耕植,稍加开辟,即可变为良田,如孟定坝,面积广三百卅方里,而居民仅七千人左右,每方公里仅二十二人。肥沃之山地,人口村□均属稀疏,往人有行卅公里,沿途不见一村寨者,人口之少于此可见,况云南荒地之价值,绝非我国西北之干燥荒野所可比拟。
云南居民直接从事农作者,各县多寡稍有不同,多者占全数人口九九%,少者除工业发达之县区如筒[个]旧低至一六%之外,多在四〇%以上,而全省平均农人竟达八三%,由此可知云南农业于一般民众生活之重要。
(1)农作现状及其分布之一般。云南北部,终年耕作,无时间断。冬季以温低雨少,山地与低坝,不分地势之高下,皆属耐寒之干性作物,以蚕豆、小麦为主,大麦、豌豆、胡麻、菜子等次之。夏季坝子以地平多水,作物□以水稻为多,间有少数之玉米与豆类,山上以多旱地,取种则以玉米为主,高粮[粱]、豆类、苎麻次之。而南部以地低偏南,适当热带边际,气候终年温湿,若以土质气候而论,于发展农作上,较北部尤为适宜,惟因地处边区,地旷人稀,农作反更为粗放,低坝高山,居民均少,低坝本可四季耕作,但以需要无多,每年只种一次,且有两年或三年一耕之轮种休闲现象。山地夏旱稻、玉米,低坝则种以水稻、甘蔗,冬则均告休闲。
云南农□之耕作正与我国他省(东北三省除外)所种农作物,几尽为农人之食品与佐食品,带有产业性之经济作物极少,甚至毫无。农户依然多以自耕自食、自给自足为目的。所以农人生活是死板的。我国农业历史虽最悠久,但其发展却很幼稚。将来如何使我们的农作商业化,确□当务之急。农作商业化的意义,便是推广种植经济作物,活动农民生计,改造我国农村生活,健全乡间社会经济合作的组织,正如战前欧西的丹麦,由一顽固的、贫弱的、家庭各自为政的旧有农业生活,一变而为一个极度工商业化的、活动的、富裕的、具有合作组织的乡村社会生活,整个国家为之焕然一新,确是我国改造农民生活,建设乡村事业的模范,是我们各省急应效法的。行之于农业粗放、气候温湿的云南,不但轻而易举,而且希望至大。
(2)宜植之经济作物。若使云南农作工商业化,随地应行提倡种植之经济作物,要者,下列三种:
(a)种蔗与制糖业。云南种蔗制糖,夙称普遍,产糖区域,多至十数县,如婆溪、弥勒、易门、元谋、会理、景东、宝川、□山,芒市,云县、孟定等,皆其著者,惟均系土法制造,用作农闲副业,制成之糖商(?)为当地或临近数县之商品,规模甚小。大举种植专营者无,查云南南部凡一千公尺以下之低坝,气候土质,均宜种蔗,灌溉亦称便利,如能垦荒植蔗,设置新法糖厂,建设云南使为我们食糖之主要产地,殆非难事。
甘蔗原为热带与副热带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其所需气温,平均最低在摄氏一六·一度至一七·八度之间,所需雨量在四五英吋以上,以四七至五五时[吋]间于最宜。世界产蔗糖最富之区,均在赤道雨林之边际,如东西印度群岛等处,滇南沿边一带,为热带季风雨区,适当赤道雨林之北,温度雨量,均宜种蔗。例如孟定一带最冷,均温为摄氏一六·五度,年均雨量为六四吋,为种蔗之理想气候。如龙陵沿边宜蔗各坝荒地数十分之一,用以种蔗,两万余市亩之蔗田,实属□举,两万余市亩蔗田,每年可产甘蔗四万万磅,足供大量制糖之用。且甘蔗为宿根作物,无须年年栽培,移植之后,即可长成,继续收割,可达三十年之久,无年年栽培之消耗,以是于滇南大规模种蔗,兴办制糖工业,甚为有望。
(b)种植油质作物与榨油业。油质作物,种类很多,如花生、芝麻、胡麻、油菜子等均属之,于云南种之,当以胡麻与油菜子两种最为适宜,胡麻、菜子原为滇北冬作物之一部分,于北纬二五度以北,拔海在两千八百公尺以下之山地,分布尤多,两种均可榨油,前者用作燃料,后者食燃两可,滇北农民所食之香油及所用点灯之燃料,多以此是赖。用途虽广,惟种制皆为农民冬作副业,为局部之小规模商品。菜子、胡麻均为耐寒之硬性干作物,于云南北部冬季种之极为适宜,所榨之油除作乡民燃料与食用之外,更可用为提取各种机器油与汽油之原料,平时内蒙各省出产甚多,为西北输出之主要商品,在我华北出口贸易上,已占重要之地位,且于海外市场上,也已引起一般外商之注视,而在云南以出产有限,尚未为国人所注意。尤有进者,菜子、胡麻榨油余渣,既可用以肥田,又能充作饲料,以是之故,于农牧兼营的山地区,种之更为适宜。
(c)植麻与麻织业及药剂之制造。云南山地,最宜种植苎麻与亚麻。北部山地夏季种之为宜,南部则冬夏皆可。山地居民,织麻布者,虽亦不少,于姚安、镇南、蒙化、弥渡一带尤为发达,惟大都作为农闲副业,出品仅供家庭衣著或作麻袋之用,行销不远,无何商业价值。过去以交通困难,外销不易,故种产皆少。今后交通日见发达,大量种植,精工制造,使之工商业化,极为有望。查苎麻亚麻用途甚广,纤维可织布制衣,于不宜植棉的云南,提倡麻织业,尤为适当,其种子可榨油制药,渣则肥田,其梗汁更可提制麻醉药剂,将来推广种植之务,于云南麻织业与制药工业上,定有莫大之助益。
(二)气候优越,于培植副热带林场极为适宜
云南气候,在我国各省之中,为最适和的地区,冬季最暖,而夏则最凉,故有四季如春之说。云南雨量亦很适中,旱涝皆少,雨水调和,亦为各省冠。南部夏季虽似□于温热,但于热带经济林场之培植,最为有益,植林种树不但可以减少冲刷,保护土质,更能借林木枝叶的脱落腐烂,将林木成长取用之肥质归还土中,增加土壤的肥性。土质硗薄不宜植作的荒山,若先用以培植经济林场,方为适当。惟吾人若化云南之荒山为用之地,究以培植何种林木的最适宜且有价值呢?若以经济地理的眼光观之,根据云南之经济地理基础,利用开发,当以种植具有商品价值之树科为最宜。具有商品价值之林木很多,概而言之,不外下列数种:
(1)种桑育蚕与制丝业。云南北部之荒山,气候较为干燥,要以种桑育蚕与制丝业最为有望。按育蚕理想之温度,最高为摄氏二四·四度,最低为二一·一度,最适宜之温[湿]度为百分之七五至百分之八十,滇北各地春夏秋三季之温度均合理想之标准,桑叶充足,每年可养育至五六次之多,较江浙之年仅养育两次者,不啻霄壤,是以云南北部之荒山于种桑育蚕上确有得天独厚之地理基础。故法人兰伯特氏称“云南为世界上种桑育蚕制丝事业之天堂”,殆非虚语。如据蚕桑改进所之调查,楚雄一县,宜桑之荒山约占全境面积百分之七〇,合计二百余万市亩,如全用以植桑育蚕,年可制两千万担之生丝,约值数千万万元。其他各县大都与楚雄同,宜桑荒山之多,不知凡几,如能普遍推广种植,发展制丝事业,繁荣农村,有何难耶?
(2)茶林与油树培植与制茶及榨油业。云南中部一带,气候较为温湿,种茶植桐最为适宜。茶、桐本为副热带之经济灌木,更为我国长江中下游之特产,其生长之环境,以空气流通,地势空旷之丘陵为最宜。二者所需之平均气温,最低为摄氏一二·二度,最高为二六·七度,变化稍大,亦无妨碍,惟平均雨量须在六十吋以上,水流须畅,方易培植之。滇中一带之山地,例如于蒙化南、罗邱、公郎一带之地势与气候,极近植茶种桐之标准。现云南产茶之地,要者仅五福、佛海、顺宁、缅宁、双江及宜良数县而已。而经思普出境之茶早已驰名遐迩,过去之基础甚佳,惟以交通困难,运销不便,未能大事生产,将来若能改进交通,便利运销,增辟市场,发展大规模之茶、桐培植场,最为有望。笔者曾对蒙化、云县、顺宁、得党、缅宁及双江六县作一估计,若以该六县荒山十之一之面积,专种茶林,约可有九十余万亩,每亩以年产一担计,年可产茶近百万担,共值数千万万尤。桐油为我国出口之特产,油树之种类甚繁,如油树、桐树、漆树等,其中以桐树为最普遍。滇西油树,过去在云县一带试种颇著成效,惜未能大量推广。龙陵、腾冲一带之山地中之香果子树颇多,为油树之一种,当地多用其果实榨油,作燃料之用,颇有提倡价值。此外北部山地,盛产核桃,以为榨油原料之一,且油味清香,几同麻油,用以煎菜甚为适口,其壳可作防毒之原料,值此战期,尤当提倡种植利用之。由此观之,云南于我国油、茶之生产上,其培植之基础,实驾乎长江流域之上。
(3)咖啡与胶树的培植。咖啡与胶树,为热带之主要经济植物,我国因位置关系,向系仰给入口,漏卮颇巨。我国除海南岛外,滇南沿边为仅有之宜植区域,自抗战以来,树胶之需用,尤为迫切,提倡栽培,实属刻不容缓。按胶树有为高大树科者,有为矮小灌木者,有为蔓长攀藤者,三种所需之地理条件,各有不同。树科胶树,性喜湿热,均温须在摄氏二六·七度左右,雨量至少须在七五吋以上,以热带低下之冲积平原为最宜,栽植经十余年,方可长成,滇南不宜于此种胶树之种植;灌木胶树,多植于热带较干之高地,需雨四十吋,均温在摄氏二六·七度以下,即可种植,此种胶树最宜滇南沿边之栽植;攀藤胶树,宜植于副热带区域,故于滇南内部之丘陵地区,颇宜种植。
至于咖啡,其生长之气候条件,气温以摄氏二一·二度为宜,雨量以六十至七十吋为佳,地势须空旷,空气要流通,故于副热带之高原山地为最宜繁殖,滇南山地,地势气候,均甚适合,故咖啡亦应提倡栽培之,以杜国人消耗之漏卮。
(三)矿藏丰富,于兴办工商业最为便利
国人尝称我中国为一“地大物博”之国家,若细加分析考察,一般讲来,我国“地大”还算有余,而“物博”却嫌不足。较之美苏等国尤为瞠乎其后,但是若分区言之,我国名副其实、地大物博之省份,亦不多见,惟若用之于云南一省,确还差强可用。盖以云南一省,地土确属广大,而物产亦很丰富,其地下之矿藏种类尤多,分布亦广,于金属矿藏尤感丰富,于轻重工业的发展均具有基础,且有数种确为他省所不及者,如锡、铜等。以是云南在我国矿藏的分布上,实具有特殊重要之地位也。
(1)主要矿藏分布之一般及其重要。云南之金属矿藏要者有个旧之锡、钨,东川、会理及永北一带之铜,易门、牟定、蒙化、昌宁及腾龙一带之铁,姚安、楚雄、弥渡、耿马、班洪一带之铅、银等,分布至广。外如顺宁、保山一带之辰沙(汞),及金沙、澜沧诸流域之沙金,会理之锌等,亦甚著称。云南非金属矿产,蕴藏较富,而开采已具成效者,有路南黾山、可保村及一平浪之煤,凤仪、蒙化交界之砒,广通、盐兴、盐丰、剑川、兰砰[坪]、宁洱、磨黑等地之盐,均其要者。外如大理之大理石、武定之矾、腾西之玉等亦颇著称,已知未开而具有兴办价值者亦颇不少,如祥云、云南驿、公郎、云县及耿马之煤,楚雄之石棉等皆其要者。
云南之矿产,就其对工商业与民生之关系言之,当以煤铁与食盐为最重要。煤系兴办一切工商业必备之燃料,而铁乃为一切制造各种工具所需之原料,于一般工商业发展之关系,二者不得缺一。至于食盐乃为人生日用必备之食料,尤为重要。以上三项谅为读者所最注意最关切者,故特分别略述于下:
(2)煤铁的分布及其开采情形。(a)煤:云南煤矿大部为泥炭与褐炭,层薄质劣,储量不大,少开采价值。其他仍以无烟煤为多,烟煤特少,已发现者仅路南、黾山、可保村、杨林、一平浪、新庄数处。□有云县、顺宁交界之近似烟煤之上等褐炭。其中就质量与分布位置言之,当以一平浪、新庄之煤为最重要,祥云、云南驿之无烟煤次之。至于云县之上等褐炭及公郎、耿马两地之无烟煤,以质地良好又临近将来之滇缅铁路,亦颇重要。云南煤矿,开采全系土法,现经开采者,虽有路南、可保村、杨林、一平浪、祥云、弥渡等处,但以交通困难,运输不便,产销均属有限,将来之重要当随交通之发展与工业建设之需要,与日俱增。
(b)铁:云南铁矿分布至广,几乎各县均有铁矿的发现,其中尤以易门、牟定、蒙化、昌宁、保山、腾冲、昆阳、宜良、路南、武定、罗茨等县为最著。云南炼铁,向沿用旧法,故产量不丰。过去全省炼铁土炉,平时熔炼者,总共不过五十余座,年产生铁四五百吨。现昆华铁业公司在易门××,新炉告成,日出十吨,产量大增,本省工业所需钢铁,均以此□赖,裨益我国后方工业之发展匪浅。各县铁矿开采方法,或为明槽,或稍稍挖硐,将矿砂运至炉旁,即可熔炼,土法熔炼异常简单,炼铁之季节,多在冬春雨少农闲时采〖炼〗,当雨季农忙时便停火不炼。柴与木炭为其燃料,每炼铁一吨需木炭一千斤、柴三千斤(合成木柴每炼铁一吨,需柴十吨),是以燃料颇成问题。且土炉常以燃料问题,势须移动,颇不经济。自抗战军兴,我国东部原有铁厂,或因战事所毁,或为敌人控制,而外货进口,又感困难,铁之需要日增,不能不在后方另谋自给之道,故云南之铁产益形重要。
(3)食盐的分布及其开采情形。云南盐矿,在产销的分布上,共分三区,即滇中区(包有广通、盐兴诸井)、滇西区(包有盐丰、剑川、兰砰[坪]诸井)与滇南区(包有普洱、磨黑诸井)是也。三区每年共产一百万担左右,每区各占1/3。大抵滇中区,因地近公路,运输稍便,然因煎煮困难,盐量常感不敷运销;而滇西与滇南两区,因位置偏僻,运输困难,所制成品,时有积存,适与滇中区,供不应求之现象相反,来日石佛铁路完成,于滇南区之产销运输上,当有莫大之裨益。盐为人生所必需,值此战期,沿海沦陷,海盐断绝,滇省盐产于我西南后方之价值,不言而喻。
乙 建设之问题
以上所论,系就云南之地理环境,仅言其经济发展的可能基础而已。若实际从事建设,尚有若干困难问题急待解决者。兹将其□者三端举例据实略为证明之:
(1)地形艰险,交通梗阻,产销两难。云南经济建设的基础虽甚富厚,而可发展的事业益多,然均须运输便捷,始能开发,否则是绝难求其实现。如顺宁的茶,现虽有中国茶叶贸易公司在该处惨淡经营,制成红茶,以冀向外国推销,惟因运输不便,故进展甚难,因顺宁茶由顺宁经下关至昆明市场上,运费已大于成本,即或滇缅与滇越之交通未断,若再运至海外,售价过高,绝难与外货竞争。即昆华铁业公司在易门东山开采熔炼之铁,运至昆明成本,铁砂开采费仅占百分之一,燃料占百分之十之十一,熔炼人工费百分之六至七,而运费竟过百分之七十,故运输实为当前最大之问题,即炼铁、煮盐等之燃料问题,并非以柴炭绝对缺乏,实由无便利之交通,较远□柴炭不能作有利之运用所致也。是以便利交通,确为云南一切经济建设与富源开发之先决问题也。
(2)地旷人稀,人工缺乏,建设不易。云南地广而人稀,一切建设事业,所需人工,颇成问题,如开矿、煮盐、筑路等,莫不以人工困难为其问题也。加以近年来壮丁之服兵役及外移,于人工之影响尤甚,到处大感人工缺乏,此不但影响一切建设事业之推动,更有碍于各地原有农耕工作之进行,是以农工均受影响,以是如何解决人工问题,亦为云南经济建设先决条件之一。
(3)农民贫瘠,时令不一,适应困难,以上吾人已申言之矣。云南一切之经济建设与启发事业,当以“因地制宜”为目的,农人耕种应从事经济作物,工作时期,要与季节时令,调整配合。但是在农民贫瘠、时令不一的云南,适应得当,谈何容易。譬如,元永井盐矿的开采与煎煮,季节影响至巨。如雨季卤水之含盐成分,常比平时减低一半,因之煎煮所需之时间与柴薪、人工等费,均较平时为多,且井洞排水困难,致成本大增,农忙季节,人工缺乏,采矿取盐均告困难,是以开采煎制之时期,确有配合调整之必要。再者,种蔗之利益,较种其他作物,原为优厚,然不见发达者,推其原因,固不外□交通困难,销场狭小,然农村凋敝,经济困难,农民缺乏资本,亦为其主因。因植蔗收益虽大,然须一年之后,方可见效,且需工较多,施肥之费用亦巨,故一般农民只能挖肉补疮,暂顾目前,均无力作久远生息之计划,是以植蔗者日少,而农民之生计日蹙,地不能尽其利,货不能畅其流,本为一般农村衰弱之原因,是以如何解决民困,实行农作贷款,及使工作时期与季节配合调整,均为云南经济建设急待解决之问题也。
综观上述,开发云南之重要基础可知,若欲从事建设,必须在此基础之可能范围内妥定适切之计划,并针对此困难问题,预谋解决之途径,庶乎其有成功之望。
《边政公论》第2卷第1、2期合刊,194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