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收继婚,延续父系氏族种性

也速该死后,按照他的遗言,铁木真回到母亲诃额仑身边。这时铁木真还在德薛禅家里做家内役。也速该或许是想让铁木真和他同父异母的哥哥别克帖儿一起,帮助母亲照顾几个年幼的弟弟和妹妹。别克帖儿稍长于铁木真,父亲被毒死后,他渐渐地开始行使最长男性成员的特权。在兄弟们发生矛盾的时候,诃额仑也总是站在别克帖儿一边,这让铁木真难以忍受。作为寡妇,诃额仑没有被已故丈夫的兄弟所收纳,她的最可能的伴侣是别克帖儿。这个家庭关系紧张,暗藏分裂的危险。

诃额仑向自己的儿子们讲起阿阑豁阿折箭教子的美丽传说。她告诫他们,应该谨记在心的,是曾经抛弃他们的泰亦赤兀惕人,而不是兄弟失和。然而这个故事却让铁木真听出了其他含义。阿阑豁阿是蒙古人的女祖先,她在丈夫去世后又生下了三个儿子,非常可能是她跟自己的一个养子所生。阿阑豁阿编了一则感光受孕的美丽故事,消释了儿子们的疑惑,而且把这三个没有名分的儿子当作纯正蒙古人的祖先。铁木真当然不相信这些,他非常明确一点,别克帖儿长大后,诃额仑将接受他作为丈夫,因此,别克帖儿将是一家之主。铁木真决不接受这样的安排。

呼韩邪大单于死后,王昭君又嫁给了呼韩邪的长子,新即位的复株累大单于

古代蒙古人中流行“收继婚”习俗,即在一家之长死去之后,由其成年的长房长子继承家长地位,后者可以行权将自己生母之外的父亲其他庶妻收娶为自己的妻子。收继婚又称转房制,指如果丈夫早逝,妻子不能外嫁,而必须转嫁给死者的兄弟、堂兄弟甚至死者的子侄辈。《史记·匈奴传》有曰:“兄弟死,皆娶其妻妻之。”这种习俗在匈奴人中早已存在。北方民族大都是父权制,一个男子势力强大后,作为父权家长,在他周围除了妻室儿女,还会聚集一群附属民。如果这个男性家长死去后,他的妻子改嫁,其子女和附属民就会离散,整个父权家族就会消亡。所以司马迁说是“恶种姓之失也”。

收继婚习俗,是保存和延续父系氏族“种姓”和“宗种”的手段。北方汉民中也有收继婚现象,个别汉人采用收继婚多是为生活所迫,与草原民族保其“种姓”的要求大不一样。第一次西征时,成吉思汗把他女儿阿剌海别吉的继子孛要合带在身边,他表现出色,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士兵。蒙古人征服中亚穆斯林,大军返回蒙古时,阿剌海的丈夫镇国已经死了。1225年,成吉思汗把孛要合交给自己的亲生女儿,成为她的丈夫。在和自己的继母结婚时,他才十七岁,阿剌海已经快四十岁了。和她结婚后,孛要合得到了正式的头衔,被授予北平王。

蒙古人还有另一种习俗,即在家长去世,而诸子尚未成年时,死者的长妻自然就成为一家之长。在汗位继承的交替期,由女王摄政就是这一习俗的延续。窝阔台汗长妻乃马真脱列哥那,贵由汗长妻斡兀立海迷失都有过摄政的经历。也速该留下两个妻子,别克帖儿的母亲叫索济格勒,但没有资料表明她和诃额仑谁是长妻,究竟谁该获得这个家族的最高支配权呢?如果按自然叙述那样,索济格勒是长妻的话,引发他们兄弟间矛盾冲突的理由就比较充分了。铁木真面临两个无比紧迫的问题,他的母亲要被他的哥哥收纳为妻,而且别克帖儿将永远凌驾在他的头顶。

铁木真对待他的另一个异母弟别勒古台,也可以证明这一点。除掉别克帖儿之后,铁木真和别勒古台相处亲如兄弟,因为他不再对铁木真构成威胁。别勒古台自幼随铁木真出征,为其兄掌领马匹,作战骁勇,且足智多谋,任断事官之长。大蒙古国建立之后,作为西道诸王,分封于斡难河与克鲁伦河流域。

别克帖儿之死有些悲凉。他静静地坐在一座山丘上,铁木真和他的亲弟弟合撒儿悄悄向他靠近,像潜近一只正在吃草的瞪羚。当接近到易于攻击的距离,合撒儿弯弓搭箭,突然从草丛中冒出。别克帖儿没有试图逃跑,他不愿在他弟弟面前露出怯意。他用诃额仑的话教导他们,他们的敌人是泰亦赤兀惕人。他盘腿而坐,任由他们向自己靠近,看着合撒儿将箭射进自己的胸膛。他已知道他们毫无悔意,就向他们提出最后的要求,请求他们放过他的亲弟弟别勒古台。他们把他抛弃在荒野上,让他一个人孤独地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