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语情研究(2009~2015)(全2册)
- 赵世举 李佳
- 7750字
- 2020-08-29 06:21:38
第三篇 社会用语(上册)
2009年度各家热词盘点与透视
李璇
一 年度热词谁领风骚
流行语是“社会的反光镜”和“时代的透视机”。笔者综合了2009年各大网站、权威媒体关于年度热词的评选,罗列如下。
(一)综合类评选
1.2009年12月30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中国中文信息学会联合发布了《2009年度中国主流媒体十大流行语》。
(1)综合类
新中国成立60周年、落实科学发展观、甲流、奥巴马、气候变化、全运会、G20峰会、灾后恢复重建、打黑、新医改方案
(2)国际时政类
卢武铉、洪都拉斯、他信、伊朗大选、索马里海盗、护航编队、朝鲜核试验、阿富汗增兵、诺贝尔和平奖、《里斯本条约》生效
(3)国内时政类
上海世博会倒计时、“7·5”事件、王彦生、海上阅兵、“小金库”治理、舍己救人大学生英雄集体、流失海外文物、社会法庭、防灾减灾日、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
(4)经济类
创业板、保增长、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地王、消费券、IPO重启、克莱斯勒、迪拜世界、“中国制造”、3G拍照发放
(5)科技类
钱学森、日全食、美俄卫星相撞、天河一号、港珠澳大桥、电纸书、波音787、武广高铁、“光纤之父”、Windows7
(6)社会生活类
被××(被就业、被增长等)、楼××(楼脆脆、楼歪歪等)、×(房、水、电、油、天然气等)价上涨、蜗居、家电下乡、绩效工资、食品安全法、后悔权、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全民健身日
(7)文化教育类
双星陨落(季羡林、任继愈)、罗京、有偿家教、奥数、微博、择校、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作弊器、献礼片、《通用规范汉字表》
(8)体育娱乐类
迪士尼、迈克尔·杰克逊、刘翔复出、小沈阳、酒井法子涉毒、《建国大业》、周立波、赌球假球、亚洲之路、明星代言
(9)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专题
国庆阅兵、彩车、阅兵村、“双百”人物、《复兴之路》、国庆安保、空中梯队、联欢晚会、光立方、民族团结柱
(10)两岸及港澳专题
澳门回归10周年、陈水扁获刑、台风“莫拉克”、崔世安、海峡西岸经济区、《告台湾同胞书》30周年、东亚运动会、陈江会、《中华大辞典》、承认大陆学历
(11)环保专题
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新能源、低碳、节能减排、地球一小时、“无车日”、《京都议定书》、全球行动日、“双轨制”、碳关税
(12)甲型H1N1流感专题
甲型H1N1流感、流感疫情、甲流疫苗、接种疫苗、输入性病例、二代病例、居家观察、流感防控、猪流感、“金花清感方”
(13)社会问题专题
假币、飙车、躲猫猫、鹤岗矿难、违法酒驾、钓鱼执法、血铅超标、尘肺、罗彩霞事件、手机黄毒
2.新华网盘点2009年26个热词
(1)最激动人心的网络词汇
典型热词:60周年,国庆盛典,中国制造,索马里护航
同类型热词:金砖四国、打黑风暴、人梯精神、奥巴马访华
(2)最耐人寻味的网络词汇
典型热词:被××、躲猫猫、欺实马、钓鱼执法、楼脆脆、侯药华
同类型热词:温和腐败、开胸验肺、临时性强奸、替谁说话、有身份、牵尸要价
(3)最雷人的网络词汇
代表热词:偷菜、贾君鹏、寂寞党、杯具派、春哥教、烎
同类型热词:不差钱、绵羊音
(4)最让人心酸的网络词汇
典型热词:蜗居、经济适用男、蚁族、拼爹、贫二代、嫁黄世仁
同类型热词:地王、嫁碗族、丈母娘需求、凤凰男
3.“互动百科”2009年热词榜单
1月8日,全球最大的中文百科网站——互动百科“2009年度热词盛典”在北京隆重举行。在晚会现场,百科发布了“2009年度十大科技榜”“十大人物榜”与“十大锐词榜”三大榜单。榜单共30个词条,内容均来自“互动百科”词库。评选过程包括用户编辑、提名和投票,最后参考词条的编辑量、浏览量等因素完成评选。
(1)十大科技榜
微阅读、地磁倒转、甲型H1N1流感、碳捕捉、物联网、大日食、歼-15、可燃冰、地球脑、捕风运动
(2)十大人物榜
迈克尔·杰克逊、钱学森、王传福、曾轶可、周立波、季羡林、酒井法子、乌塞恩·博尔特、谭卓、孙中界
(3)十大锐词榜
蚁族、物联网、甲型H1N1流感、低碳生活、创业板、独二代、欺实马、迈克尔·杰克逊、被增长、寂寞
(二)非综合类评选
1.新浪网列出的2009年度热词
60周年、大阅兵、保八、索马里护航、气候变化、低碳、血铅超标、校长推荐制、躲猫猫、钓鱼执法、欺实马、严打酒驾、同命同价、户籍制度破冰、文化产业、蜗居、地王、六连号、楼××、大学生就业、油价、甲流、被××、偷菜、网瘾训练营、刘翔复出
2.《半月谈》列出的15个热词
躲猫猫、家电下乡、甲流、新医改、开胸验肺、“7·5”事件、通钢事件、重庆打黑、血铅事件、后危机时代、新农保、足球打黑、新中国60年、低碳经济、“地王”现象
(三)年度汉字评选
因为评选出来的这些汉字其实都是可以在特定的语境中作为词来使用的,所以与我们讨论的年度热词不矛盾。
1.东方论坛盘点2009年网络最具代表性的”36个汉字”
春、郁、黑、哀、懂、雷、门、命、牛、完、日、拆、具、猜、穷、难、切、俗、苦、被、蟹、哥、爱、房、残、钱、叉、马、寂、尸、信、逼、囧、绝、翻、人
2.《联合早报》盘点的十个最牛汉字
第一“拆”;第二“被”;第三“黑”;第四“雷”;第五“最”;第六“借”;第七“蜗”;第八“碳”;第九“伞”;第十“钓”。
3.《羊城晚报》评选十大年度汉字,“被”字居首位
《羊城晚报》携手金羊网、腾讯、新浪、搜狐、网易、凤凰网六大网站展开的“2009年度汉字”评选吸引了5.5万名读者、网友的踊跃投票,“被”字以32.26%的得票率遥遥领先其他候选汉字,荣登2009年度汉字榜首。其余九个汉字依次为:庆、蜗、哥、机、烎、爱、牛、醉、具。
二 评选结果面面观
(一)综合类与非综合类
1.综合类评比涵盖热词数量多、范围广,涉及2009年度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其中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中国中文信息学会联合发布的《2009年度中国主流媒体十大流行语》中包括130余个词语,新浪网和百度也对所选的词语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类规整。这些热词中既有新词新语,也有旧词的新义,它们大都在2009年的社会生活中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使用较为频繁。
2.非综合类的评选词语中则以新词新语或含义特殊的词语居多。它们的背后闪现着热点新闻的影子,是大事件的浓缩。
(二)评选排行何以有别
1.依据的语料不同
由于各媒体评选所依据的语料不同,因此评选的结果必然出现差异。
《2009年度中国主流媒体十大流行语》所提取的语料来源于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DCC动态流通语料库2009年1月1日至12月20日的全部语料。内容包括平面媒体语言分中心的16家主流报纸语料库,有声媒体语言分中心10家电视台、7家广播电台的有声语料库以及网络媒体语言分中心2个门户网站的网络新闻,共计1234992个文本,1330013723字次语料。
10家电视台和7家广播电台包括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等10家电视台以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广播)等7家广播电台,共有127个栏目的节目转写文本,共计14589个文本,94113638字次语料。2个门户网站包括新浪、QQ新闻,共计380000个文本,583782399字次语料。
而互动百科评选的“科技榜”“人物榜”以及“锐词榜”三部分,共30个词条,内容均来自自己的百科词库。
2.评选的方法不同
在我们选取的这些颇具影响力的榜单中,有些是由专家和媒体从业者通过对语料的统计分析得出的,有些则是通过网络投票统计评选出的。有的评选过程综合用户编辑、提名和投票,最后参考词条的编辑量、浏览量等因素得出结果。评选的方法不同,也是导致结果不同的主要原因。
三 年度热词的特点与成因
热词主要是指伴随着现实社会事件的发生,在网络等媒体上几乎同步发生、迅速流行的热门词语。热词是语言系统对社会现实最敏感的反映,不仅是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还是一种深刻的文化现象。
(一)2009年热词的外在特点
1.简洁明了,易记易传
一般来讲,热词都是由重大事件和风云人物引发,传播速度极快,这与流行语切中要害又简洁明了的语言特征不无关系。根据语言交流的经济性原则,流行语一般只有3到6个字,句式简短,很少运用长句子和复杂句式,易记易传。在海量信息潮涌和注意力经济主导的网络语言环境下,语言的经济性原则被发挥到极致。
“欺实马”“躲猫猫”和“楼歪歪”仅分别用3个字就简洁凝练地完成了对新闻事件的命名,直指这三起非正常事件的官方解释中的蹊跷之处,形成极大的语言冲击力。借用简约凝练的流行语,民众参与相关新闻事件的讨论时,不需多余的解释说明就可简单指称,提高了交流速度,符合当代追求高效的交流习惯。
2.标新立异,俚俗奇巧
标新立异是流行语的一个显著特点,主要体现在词汇和语法两个方面。一是对旧有词语的变异新用及新词新语的创造。如“杯具”因与“悲剧”谐音在网友的追捧下几乎有代替“悲剧”之势,且词性多变,可用作形容词、名词等,并衍生出“洗具”“餐具”“茶具”等一系列词汇。二是突破常规语法限制,活用词性和句式等,造成奇崛的效果。比如很流行的“被+名词”“名词+××”“史上最牛……”等。网络给人们提供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的空间,流行语挣脱了传统书面语言的束缚,往往构思奇巧、突破常规、标新立异,同时也具有坊间俗语的亲切感,朗朗上口,雅俗共赏。
3.反讽隐喻,富于张力
“躲猫猫”“临时性××”“楼歪歪”“欺实马”等热词经过网友机智的加工,不断发酵,已经变成了意味深长的反讽和隐喻,富于语言张力。人们使用这些流行语时,既在谈论相关事件,又脱离相关背景,泛用于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谈笑戏谑间充满了讽刺的意味,隐含着网友对某一现状的不满和批评。如呼唤真实诚信时说“不做周老虎,真相拒绝躲猫猫”等。
4.复制简便,类推性强
流行语往往结构灵活、词意泛化,预留了很大的互动空间,可以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上任意复制、戏仿,灵活套用,带来更多的新鲜感和互动积极性。如在“被时代”和“被就业”的基础上提炼出的“被××”句式,以及“临时性××”开放句式被广泛用于各领域。而“躲猫猫”“杯具”等固定的词语也被活用于很多场合,如“涨价方案还在躲猫猫”“人生就是一张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等。类推使流行语的所指一再变幻、延迟,如此使用语言符号不单是为了表达意义,更是一种借用能指与所指的语言游戏,说者和读者共同分享再创造的乐趣。网友乐此不疲地将流行语辐射到各个领域,在游戏式的互动中无形扩大了事件影响,也延续了流行语的生命力。
(二)2009年热词的“火热”动因
美国学者布赖特(J.B.Pride)在他的《社会语言学》一书中提出了“语言和社会结构共变”理论:当社会生活发生渐变或激变时,作为社会现象的语言会毫不含糊地随着社会生活进展的步伐而发生变化。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的变化程度不可谓不激烈。截至2009年4月18日,工信部发布的最新中国网民人数为3.16亿,占中国总人口的24%,仍然为全球网民最多的国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知情权、话语权、注意力等重要的社会资源正在被重新分配。网络被当作最自由、最草根的平台,越来越多地主导了舆论的方向。网络流行语的爆发就是转型期中国的社会结构和语言系统共变的产物,其产生并迅速流行的动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观照现实的热情
近年来,通过网络传播引起关注的社会事件激增,而且几乎每一个热点新闻事件都会催生出一个或多个网络流行语,是公众参与公共事务讨论的重要方式。流行语的风靡本质上是一种对公共空间和民主权利的社会性群体呼唤,因此流行语现在几乎成为网络民意的风向标。
2.年轻人的参与热情
流行语的频发也与中国网民结构有关,流行语的语言特征迎合了网民主体的心理需求。CNNIC历次网络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十多年来,中国的网民群体急速增长,但35岁以下的网民一直占网民总数的80%以上,35岁以下的中青年网民是网络流行语最重要的创造者和使用者。年轻群体处于生命的活跃期,对社会变化感知敏锐,想象力和创造力强,并且具有较强的表现欲和叛逆性,网络流行语的新异简洁、讽喻戏谑、互动空间大等特点契合了他们创新求变、颠覆传统、主体参与和游戏的心理需求。当下的中国社会,青年人处在现代性与自我认同的挣扎中,生存焦虑感和角色归属感并存,心理上既要追求真我个性又渴望得到认同,因此他们一方面主动创造新奇反叛的流行语,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效果,期望凸显自我,另一方面又常常将流行语作为群体标签,从众跟风使用,标示自己“网络达人”或“愤青”的身份,以获得一种“彼此同在、心领神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他们出于“使用与满足”的动机做出使用或不使用某个新词语的个人选择,这些选择不断累积汇合,就决定了哪些词语在网络上流行或消失,也决定了它们的生命周期。可以说,流行语是反映社会心理需求的集体作品。流行语折射出了一种叛逆、浮夸、去中心和玩世不恭的社会心态,反映了这个时代大众化、娱乐化的审美情趣,从传统内敛的文化到这种社会心态的转变,在中青年网民群体中最强烈地表现出来。
3.草根文化的网络基础
网络的去中心化、匿名性和互动性为流行语提供了相对宽松自由的语言环境和技术条件,加速了新词产生和扩散的生命周期。通过简便的点击、回复等操作,网民就可以迅速而广泛地制造热点,使其传播流行。网络使流行语呈现爆炸式的增长态势。从前口耳相传的流行语,其孕育和扩散的过程可能需要几年,但网络强大的复制能力和传播潜能,使流行词朝夕成熟、转瞬远播。以巴赫金的狂欢理论观照流行语,我们可以发现,网络就像狂欢中向百姓开放的“广场”,匿名性使权威界限消融,中心和边缘发生变化,草根民众获得空前的表达自由。在网络这个“熄灭了灯光的舞台”上,各种被压抑的语言行为呼啸而出。流行语,某种程度上就是巴赫金所谓的“杂语”:高下混杂、专事骚扰、擅长破坏。这种草根群体热衷的杂语狂欢,造成了语言自由转义的欢闹场景。网友在游戏般的随意转义、拼贴、戏仿中,体会到了藐视、突破和颠覆既有语言权威带来的快意,呈现了一种推崇个性、平等和自由的现代草根文化。
四 2009年度热词的“模因论”考察
如果说2008年走红的流行语如“山寨、囧、雷”等多来自文娱事件,民众是在挑战现代汉语语言规范的话,那么,2009年,伴随着对社会公共事件的主动关注,民众积极推动事件的发展进程,流行语也绝大部分来自社会公共事件。各类流行语所产生的新生或富有衍生义的词语或结构以其强大的生命力表明,网络流行语是语言风暴也是文化风暴。
Meme源于生物学词汇gene(基因)。这个词是牛津大学动物学家Richard Dawkins在其著作The Selfish Gene中首次提出的。他构想了人类社会文化传递的复制因子——模因。在“模因论”中,模因往往被描述为“病毒”,比如说对某种事物,如标语口号、时髦用语、音乐旋律、创造发明、流行时尚等,只要有谁带个头,人们就会不自觉地跟着模仿起来并传播开去,形成“人云亦云”“人为我为”的模因现象。
1.从流行语的模因看“欺实马”“楼××”等热词
(1)“欺实马”
语言模因可以分为基因型和表现型。基因型语言模因的特征是“相同的信息异型传递”。如“欺实马”是网友为了表示对2009年5月7日晚杭州“富家子”胡某驾驶三菱跑车飙车撞死浙大学生谭某一事的不满而杜撰出来的一个词,本意是“70码”。“欺实马”文化的第一层含义是对社会规则的违抗,第二层含义就是个别执法机关的不作为以及法律意识的淡漠。“70码事件”就是因当地警方有保护胡某之嫌的“车速70码论”而起。“欺实马”文化横行,归根结底是违法成本的低廉导致,这又指向法律监管防线的松懈失守,最终引发人们对交通规则背后法律权威迷失的担忧,这种对社会心理与法律尊严的损害是比恶性车祸更致命的危害。
(2)“楼××”“被××”
所谓语言模因的表现型指模因在复制传播过程中出现的不同信息的同型传递现象。这类模因由于表达的需要采用了同一的表现形式,但有些内容已经失去了现实意义。人们在使用中只保留其形式而变换各种新的内容来满足不同的表达需求。
“楼歪歪”指的是2009年7月中旬的一场大雨后,四川成都“校园春天”小区原来距离很近的两栋楼房居然微微倾斜,靠在了一起,人们形象地称它为“楼歪歪”。最令楼内居民郁闷的莫过于鉴定机构出具的一纸报告——“此楼安全”,而安全的理由之一,就是此楼的倾斜尚未达到危险的标准。“楼歪歪”虽然扶不起来,但是,它以整体倾斜的方式拷问我国的楼房工程质量监管制度,对杜绝类似事件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向国人尤其是向建筑行政管理机关的高层领导敲响了警钟,具有积极的警示作用。至此,又有了“楼脆脆”“楼晃晃”“桥黏黏”等词。如“××门”“楼××”“被××”这类格式的新词和热词,在2009年可谓层出不穷。
2.从流行语模因的变异看“不差钱”“躲猫猫”等热词
(1)“不差钱”
模因可以是简单模因或模因复合体(memeplexes)。简单模因就是单个模因,模因复合体就是相互结合在一起而能够同时被复制的一组模因。不同模因之间具有相互竞争性,而相似模因之间却有协调推广作用,从而有可能形成较大的模因复合体。模因复合体的形成不是因为选择过程迫使它们必须相互结合成群,而是为了自身的生存,即为了得到复制和传播。因为“作为复合体的整体体组成部分,比处于分离状态时更容易得到复制,发挥比简单模因更大的影响”,如体育娱乐类的网络流行语“不差钱”一般是指自己买东西时有足够的钱给卖家。但是经过2009年新年春节晚会《不差钱》小品的演绎,如今是什么都可以“不差钱”:“纪录片《百花》北京将播,赵忠祥当主持不差钱”(新民网,2009-08-20);“地产股二季业绩环比增116%下半年开发不差钱”(焦点房地,2009-08-20);“金融危机下大小威不差钱”(体坛网,2009-08-20)。“不差钱”文化的风靡,正好说明了诸如此类的语言模因在复制传播的过程中会不断地产生变异。
(2)“躲猫猫”
一些不常用的、古旧的语言模因,因为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而被强化,从而变得广为流传,成为强势模因。如社会问题专题里的流行语模因“躲猫猫”,一是指一种游戏,亦称“摸瞎子、捉迷藏”,属南方方言,北方则称作“藏猫猫”;第二种意义出自2009年2月12日云南省晋宁县警方的用语。这是继2008年流行词“俯卧撑”之后,又一个可以致人死亡的身体行为。举例如让家电消费“躲猫猫”,以旧换新防高价(解放网2009-08-19);后“躲猫猫时代”的不信任危机(红网,2009-02-24)。
模因具有变异性,但也具有保留性。尽管其形式或内容会不断变化,但始终保留、继承着原始模因的基本特征和性质。人们凭借着对原来模因的认识、理解和感受,在头脑里经过类推、联想会很快辨认出新模因的形式,或者轻松破译新模因所表达的含义。从语言形式上看,它是对旧模因的复制;但从内容上看,它更是一种独具匠心的拟创。
结语
语言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的变化。社会每项细微的变化和发展都会在语言中及时表现出来,而语言中的词汇向来是反映社会变迁的最敏感最活跃的构成部分,2009年度的热词正是这样鲜活地反映了我们所处的时代、国家、社会发生的各种变化。人们可以通过了解流行语来把握社会的发展趋向以及人们的价值观和当前心态,如蜗居、经济适用男、蚁族、拼爹、贫二代、嫁碗族、丈母娘需求、凤凰男、女媒青等等。
盘点2009年度热词,我们仿佛又重新经历了那已经逝去的波澜壮阔的一年。这些热词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某些事件的记录和民众的语言盛宴,更是改革开放30年来,祖国语言文字对社会发展、思潮变迁、文化激荡的又一次沉淀和熔炼。透过这些热词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对祖国、对社会的期待和呼唤。我们需要见证社会良知的健康力量,我们也呼唤民主法制的健全机制。
(原载《中国语情》2010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