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岁末国内外字词盘点忙

田源 吴喆

“汉语盘点”是商务印书馆联手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新浪网、《中国青年报》推出的一项品牌活动,从2006年开始,已连续举办六届。今年的“汉语盘点”活动全新扩容,从年度汉字的单体发布,到与“十大流行语”“十大新词语”的一体发布,充分表明“汉语盘点”活动已成为一项国内颇具影响力的品牌活动,也使“汉语盘点”活动的内容更加饱满,更体现出年度汉语的盘点特色。不仅如此,其他媒体或网站也纷纷进行自己或本行业的年度字词的评选(包括国外),成为岁末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 2011年汉语年度字词、十大流行语与十大新词语

“2011年度中国网络推介字词”榜单仍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新浪网、《中国青年报》联合发布。在经过网民推荐、专家评审、网络票选三个阶段之后,“控”“伤不起”“债”“欧债危机”最终脱颖而出,分列年度国内字、国内词、国际字、国际词第一。

在今年的提名中,有很多具有强烈年度色彩的词语,如“信”“德”“限”“微”“萌”“文化”“坑爹”“穿越”“高铁”“跑路”“临时工”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当选的国内字“控”字反映了一年来政府为了控制通胀所做的努力和百姓对物价和房价下降的期盼,同时又契合了“微博控”等时尚用语,折射出“控”已成为一种生活状态。对“控”字还有更俏皮的解读,仿照《说文解字》肢解该字——“控=手+空”,意即一年到头,两手空空。对此,我们或许不能只当玩笑看,应该正视戏谑的文字游戏背后另一个维度上的民意传递。近年来,“控”还有一种借鉴日语的新意蕴,形成如“微博控”之类的语言景观重构,使“控”成了一种新式社会认知的自我投射。

结合前年“被”字的走红,我们不禁联想到民众权利意识的强化。从“微博控”们的网络日常表达和关切领域,也可看出他们更是“权利控”,他们督促着公权运行,张扬着民生诉求。由此可见,“控”字风行的2011年,不光是公权宏观调控下的年度景观,为了不让“控”成为“手+空”,微博控、权利控的“微公益”“微监督”等连缀出的更贴进民生、更微观的年度图景,或许更加摇曳生辉、炫彩夺目。

新词语“伤不起”,最终以高票当选年度国内词,这充分反映了网民和媒体对这个词的高度认同。“×××,你伤不起!”这近似咆哮的语言,既承载了全民娱乐时代中个人近乎无厘头的情绪化表达,也展示了有关人士由于种种不如意而变得日益敏感的情绪和脆弱的神经。“伤不起”的遍地开花,既是当事人伤痕赤裸的展示,也是对社会公平、公正的呼唤。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主任吴英成教授指出:“‘控’‘伤不起’这些入选的字词真正反映了中国近年来的生活,也是语言一种真实的反映。这些词语从语言的角度来说,有很多内部结构已经不是常规性的。这反映中国在使用词汇上比以前更活泼、大胆、开拓创新,这也跟中国的社会风气非常有关。”[1]

另一个汉语盘点活动“2011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新词语”榜单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商务印书馆联合发布。“伤不起、起云剂、虎妈、政务微博、北京精神、走转改、微电影、加名税、淘宝体、云电视”当选十大新词语,真实记录了2011年度中国出现的新事物、新概念,反映了这一年中百姓心理上、观念上悄然发生的变化。

“十大新词语”的姐妹榜单“2011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商务印书馆联合发布。该榜单分为综合类、国内时政类、国际政治类、国际时事类、经济类、科技类、社会生活类、文化类、教育类、体育娱乐类、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专题、民生专题、楼市专题、社会问题专题和食品安全专题十五类,真实记录了2011年度的世界万象与社会变迁,客观映照了时代发展中国际和国内社会的诸多热点。(详见附录)

北京语言大学新闻系主任高金萍教授指出:“去年开始,在我们十大流行语中开始出现一些来源于草根民众、来源于网络的流行语词,包括‘给力’‘犀利哥’,今年这种词语更多地入选到流行语中,包括‘淘宝体’‘撑腰体’‘hold住’等等。我们从汉语体系的角度上来说,来源于草根、来源于网民的这种流行语往往是非正式的语言,非正式语言的出现与增多,意味着主流媒体话语的民主化,意味着话语权力走向平等与对称。这是从去年开始的一个重大发展趋势。”[2]

二 2011年互联网十大热词、流行语

网络热词是借助网络平台获得广泛传播的网络词汇,它所代表的意义已经超出了词语本身的含义,通常反映着网民对一些社会现象的看法和态度。作为网络文化的一部分,网络热词更是一种社会流行现象。

2011年网络热词评选,由全球最大中文百科网站互动百科联合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语文出版社、腾讯微博共同发起,评选途径主要有以下四个:根据互动百科全站590余万词条的浏览量、修改版本数据统计出30条候选热词;互动百科、微博开通投票通道;专家投票;综合专家和网友的投票意见,最后由评委敲定。通过网友投票、专家选取并结合每月对全站词条浏览量及版本数的综合统计,最终发布2011年度互联网十大热词,如图1[3]所示。

图1 2011年互联网十大热词

与此同时,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也发布了2011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精准地把握了网络话语流行趋势的脉搏,勾勒出了一年来人们的生存图景、情感图景的轮廓,集中反映了各个行业、各个年龄层人群对于现实生活压力的宣泄。

“伤不起”“Hold住”“吐槽”“有木有”“卖萌”“死了就不用写作业”“互粉”“反正我信了”“蜗婚”“一潘”,这些网民们耳熟能详、津津乐道的词语,昨天进入百度2011年十大“世说新语”的榜单之中。网民用话语的力量表现自我、彰显个性、表达诉求,网络流行话语从单纯的恶搞逐渐走向某种价值意义的传达。[4]

三 其他领域网络热词盘点

除了以上由较为权威的机构组织且影响较大的汉语盘点活动外,社会各界、媒体、地方政府甚至某些行业都在岁末积极进行种类繁多的热词盘点活动,用为数不多的几个热词,或反映社会热点,或象征本地风土人情,或映射本行业一年来的重大事件,寥寥数语,“已窥全豹”,且具有独特的行业特色或地域风情。“网络热词”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具有草根文化的特质,折射着青年群体的生活理想和生活态度,是共同话语体系中的一种最佳交流媒介。

1.新华网和天涯论坛的热词评选

新华网分别评选出了发生在2011年的具有时代印记性的大事热词以及那些在“改变”中国的人物热词,用具有重要社会影响的事件以及人物作为热词评选的重要切入点,更能反映一年来社会发展的“脚步”。

2011年热词中的那些事,它们是时代的印记:微博打拐、撤侨、谣盐、瘦肉精、三公经费、看海、动车事故、地沟油、漏油、京沪高铁、个税起征点、限×、萝卜招聘、绿领巾。

2011年热词中的那些人,他们在一步步“改变”中国:最美妈妈、药家鑫、郭美美/红十字会、小悦悦、徐武、李娜、临时工、还债局长、苹果/乔布斯。

2011年流行文化热词:官微、“××体”网络文本、随手拍、穿越剧、围观门、翻拍、公民环保、郭美美、微公益、限×令。

另外,天涯论坛等一些知名论坛也纷纷开展了年度流行语的评选活动,微博打拐、百年不遇、谣盐、五道杠、Hold住、伤不起、穿越、下跪、新闻联播等经过网友投票,当选天涯2011年网络流行语。[5]

2.上海高校“校园十大流行语”

大学校园流行语使用广泛、传播迅速、变化频繁,是校园文化和生活的重要表征之一。有些流行语显得另类,读上去莫名其妙,但背后隐藏了知识性。从这些校园流行语,可以探究出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对社会的关注度。

为了迎接上海市学生联合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的召开,了解青年关注的热点,由上海市学联发起,上海市学生联合会主办,共青团华东理工大学委员会、华东理工大学学生会承办了上海高校“校园十大流行语”评选活动,全市各高校通过校园网络在学生中间征集了20个候选流行语后,经校园评选和网络投票,最终评选出此次上海高校“校园十大流行语”:“打酱油”“给力”“hold住”“你OUT了”“被雷到”“肿么办”“有木有”“囧”“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宅男、宅女”。[6]

3.行业领域的热词盘点

《人民日报》2011年经济热词:稳定物价、结构性减税、楼市限购、中小企业融资难、欧债危机。

文化基层网站2011年文化网络热词: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草根明星、建党伟业、百度文库风波、“××体”、故宫“十重门”。

中国教育新闻网2011年中国教育热词:红校服、绿领巾、测智商、性教育、校长撑腰体、虎妈狼爸。

粤港餐饮网2011年中国餐饮市场十大热词:勾兑、食品添加剂、地沟油、涨价、蟹券、阴阳菜单、换标、传统小吃、收购、农餐对接。

《京华时报》以百度搜索指数为衡量标准,评选出了8个最能反映2011年我国楼市现状及发展的热词(如图2)。

图2 2011年楼市热词

慧聪热泵网评选出2011年空气能热水器行业热词:节能减排、建筑节能、价格战、空气能热水器十大品牌、渠道、认知度、行业标准、支持政策、热泵采暖、差异化竞争。

中国网民文化节评选出2011年流行文化热词:“官微”、“××体”网络文本、“随手拍”、“穿越剧”、“围观门”、“翻拍”、“公民环保”、“郭美美”、“微公益”、“限×令”。

2011年职场热词:给力、微招聘、职场木乃伊、灰色技能、裸辞、考碗族、用工荒、压力山大、奈特尔家庭、淘职客。

四 2011年海峡两岸年度汉字

“2011海峡两岸年度汉字评选”由旺旺中时集团旗下《旺报》和《厦门商报》、新浪网联合主办,两岸总投票数超过437万。在大陆新浪微博上搜索“汉字评选”,共有14000多条相关微博,有关年度汉字的微博超过2万条。最终,以“微”为首,“爱、信、变”紧随其后,共10个汉字当选为“海峡两岸年度汉字”(如图3)。

图3 2011年海峡两岸年度汉字

“微”字的脱颖而出并非偶然。过去一年间,微博极大地影响着互联网舆论的广度和力度。“精英”与草根同台,草根的诉求一经名人转发,便能成为舆论热点;媒体和记者纷纷开通微博账户,在这里找到第二“发声”通道和与受众的互动平台;商业机构尝试“微博营销”;政府组织也开始借助微博平台,塑造亲民形象,倾听民意。2011年微博的用户数量从2010年底的6311万剧增至2亿,成为用户增长最快的互联网应用模式。[7]

此外,台湾一家报纸也评选出台湾年度汉字“赞”,显现了台湾民众的自信。

五 《咬文嚼字》2011年十大流行语

自2008年起,《咬文嚼字》开始发布流行语,国家语委监测机构就将该刊每年发布的十大流行语作为重要的衡量数据。《咬文嚼字》的流行语榜单和其他年度热词榜不同,是从语文角度挑选本年度最流行的“语词”。此榜单不单以网络流行度为唯一依据,更看重其在传统媒体上的影响,同时注重词形结构的稳定性,即兴式的谐音词如“河蟹”(和谐)、“童鞋”(同学)不选。今年的流行词空前活跃与繁荣,大众在消费着衣食住行的同时也消费着语言。经过汉语专家反复评议、甄选,《咬文嚼字》公布了2011年十大流行语(如表1)[8]

表1 2011年度《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

六 2011年全球流行语盘点

年度流行语在反映一个国家这一年的态势时,也许并不那么直观,但却一针见血,它们出现在人们的茶余饭后,出现在媒体的大小版面,出现在高速传播的社交网站。流行语不仅代表了其本身所反映事件的重要性,更反映了一个国家在这一整年的精神状态,反映了最普通的人们对自己的国家和社会的一种感受。《环球》杂志编辑部联合新华社国内外各大分社所评选出的年度国别流行语就很能说明问题,请看表2。[9]

表2 2011年度各国流行语

许多国家也会举行每年一度的本民族语言盘点活动。比如日本,2011年全国共有近50万人参与了“年度汉字”评选活动,“绊”字以61453票位居首位。这个“绊”在日文中与现代中国汉字的意义不同,它不是“绊倒”的意思,而是“纽带、联系”的意思,这倒与古汉字“绊”的意思接近。日本“年度汉字”是向全民征集的,被公众推举最多的汉字便当选。今年“绊”字出线的理由是,东日本大地震之后,“绊”字频繁出现在日本人的生活中,每一次义卖、义演中,都可以看到这个字,因为该字在日语中含有纽带、联系的意思。经过这场大灾难,日本人才知道身边的人,不管是家人还是亲友,对自己人生的意义有多么重大,每个人与其他人都是不可分离的,就像是有联系、有纽带一样,亲友会让我们一生都放在心上。日本受汉文化影响深远,从年度汉字的评选,也可以看出这个邻国对汉文化的珍视。

日本的“新语·流行语”评选始于1984年,比“年度汉字”评选早11年。它由一家出版机构主办,编辑部从报纸杂志和读者问卷中选出60个与日本人当年生活紧密相关的候选词,再由评审委员会选出前十名,最终在12月1日公布结果。2011十大年度热词中半数与“3·11”大地震有关,排在首位的是球迷对日本女足的爱称“日本石竹花”。另外,形容因地震导致的交通拥堵而无法回家的“归宅难民”,代表地震后人与人之间真情互助、相互牵挂的“绊”,逐渐占据日本人生活的“智能手机”,日本首相野田佳彦用来自嘲平民出身的“泥鳅内阁”等词入选年度十大“新语·流行语”。

而在德国,德语协会组委会每年都会评出反映当年热门话题的词语,今年“压力测试”位居十大年度热词之首。“压力测试”原本出自人类医学领域,但在2011年,“压力测试”被广泛用于“核电站”“政府”“银行”“火车站计划”等方面。位居第二的热词是“杠杆”,该词主要出现在欧盟救援计划中。其他入选的热词包括“默科齐”,这是将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法国总统萨科齐的姓组合起来,反映他们协力推进新财政契约、抗击债务危机的新词。另外,还有因福岛核危机而入选的地理名词“福岛”。德国前国防部长古滕贝格因博士论文抄袭事件被迫辞职,此事也在德国掀起轩然大波。随后,又有多名官员曝出类似的论文抄袭丑闻。古滕贝格的名字也成就了另一个年度热词“古滕贝格们”(Guttenbergen)。

受瑞士广播公司委托,一个由五名说德语的成员组成的评审团从1000多个德语候选词中挑选出“Euro-Rabatt”,作为瑞士2011年的年度热词。“Euro-Rabatt”是欧元贬值的缩写,意在表明瑞士消费者如何从欧元区进口货物的相对低价中获利。瑞士有四大国语,分别是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罗曼什语,其中把德语当作日常用语的人最多,大约占瑞士总人口的65%。[10]

附录 2011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11]

1.综合类十大流行语: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十二五”开局、文化强国、食品安全、交会对接、日本大地震、欧债危机、利比亚局势、乔布斯、德班气候大会。

2.国内时政类十大流行语: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三公经费、走转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稳定物价、“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打“四黑”除“四害”、赴台个人游、南海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3.国际政治类十大流行语:卡扎菲、击毙本·拉登、穆巴拉克受审、“占领华尔街”、柏威夏寺、季莫申科被捕、伦敦骚乱、伊朗核问题、叙利亚局势、俄罗斯大选。

4.国际时事类十大流行语:福岛核泄漏、挪威爆炸枪击案、飓风“艾琳”、窃听丑闻、“9·11”十周年、英国王室婚礼、泰国洪灾、英国大罢工、“魔鬼交易员”、卡恩案。

5.经济类十大流行语:金砖国家、美债危机、戛纳峰会、民间借贷、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房价调控、小微企业、离岛免税、个税起征点、入世十年。

6.科技类十大流行语:天宫一号、神舟八号、屠呦呦、“沃森”、云电视、“阿特兰蒂斯”号、Siri、歼20、超级稻、“蛟龙”号。

7.社会生活类十大流行语:红十字会、京沪高铁、小悦悦、电荒、抢盐、河南宋基会、最美妈妈、菜贱伤农、微博打拐、反淘宝联盟。

8.文化类十大流行语:《富春山居图》、中国旅游日、北京精神、茅盾文学奖、西湖申遗、百度文库、西安世园会、哥窑瓷器、非遗法、史铁生。

9.教育类十大流行语:校车安全、南科大、虎妈狼爸、绿领巾、打工子弟学校、网络公开课、“入园难”、异地高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非希望工程。

10.体育娱乐类十大流行语:李娜、深圳大运会、“穿越”、××体(撑腰体、淘宝体、断电体等)、姚明退役、Hold住、旭日阳刚、NBA停摆、伊丽莎白·泰勒、限娱令。

11.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专题十大流行语:“七一”重要讲话、伟大历程、建党伟业、共产党人、红色经典、唱红歌、理论创新、学党史、红军小学、红色记忆。

12.民生专题十大流行语:“幸福感”、醉驾入刑、控烟、PM2.5、农超对接、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猪肉价格上涨、北上广、收费公路专项清理。

13.楼市专题十大流行语:限购令、保障房、公租房、房贷利率、新国八条、一房一价、房价控制目标、房产税试点、房产加名税、房闹。

14.社会问题专题十大流行语:郭美美、药家鑫、达·芬奇家居、天价酒、尼美舒利、彭宇案、故宫“十重门”、渤海溢油事故、华商协会、网络谣言。

15.食品安全专题十大流行语:瘦肉精、地沟油、塑化剂、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膨大剂、染色馒头、牛肉膏、“潲水油”、毒豆芽、明治奶粉。

(原载《中国语情》2011年第3期)


[1]http://tech.hexun.com/2011-12-22/136564253.html.http://book.sina.com.cn/news/c/2011-12-14/1716293678.shtml.

[2]http://www.dajianet.com/news/2011/1215/177499.shtml.http://book.sina.com.cn/news/c/2011-12-14/1726293679.shtml.

[3]http://www.hudong.com/wiki/2011%E5%B9%B4%E5%BA%A6%E5%8D%81%E5%A4%A7%E7%83%AD%E8%AF%8D.

[4]http://zj.sina.com.cn/finance/news/consumer/31/2011/1222/10517.html.

[5]http://www.taizhou.com.cn/news/2011-12/15/content_488826.htm.

[6]http://whb.eastday.com/w/20111208/u1a944519.html.

[7]http://fortune.chinanews.com/tw/2011/12-08/3517623.shtml.

[8]http://xmwb.xinmin.cn/xmwb/html/2011-12/22/content_18_4.htm.

[9]http://news.sina.com.cn/c/sd/2011-12-12/100523617268.shtml.

[10]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1-12/17/c_111251900.htm.

[11]http://book.sina.com.cn/news/c/2011-12-14/172629367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