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届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优秀论文集(2014~2017)
- 祁述裕 钱蓉
- 1381字
- 2020-08-29 05:41:29
结语 场景理论的中国意义
1.特里·N.克拉克教授提出的场景理论建立了微观文化动力学,深化了对文化在经济发展中动力作用的认识。强调文化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动力作用在西方学术发展过程中有着清晰的脉络,但不同时期,学界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和分析的视角有着明显的差异。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文化的价值,他在《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提出,新教伦理是美国走向经济繁荣最重要的动力。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从产业的角度分析文化在提升国际竞争力中的价值和作用,他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文化的优势是一个国家最核心的竞争力。波特所说的“文化”是指价值体系。他认为,造成国家贫富差距的重要因素是国家价值体系的不同。特里·N.克拉克教授则从消费社会的角度分析文化的价值,将此前学者主要从精神层面对文化的理解,转为从生活层面对文化的理解。韦伯的社会学理论、波特的竞争力理论更多是从国家的视角分析文化对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克拉克则更多是从社区这样的微观层面,从生活文化设施、文化实践和人群状况等角度分析文化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价值和作用。如果说韦伯的社会学理论、波特的竞争力理论更多是宏观文化动力学,克拉克的场景理论则更多是微观文化动力学,深化了对文化在经济发展中动力作用的认识。
2.场景理论强调不同文化要素的协同性和在地性。场景理论不是孤立地讨论生活文化设施,而是强调文化设施与社区、文化实践活动、人群的协同和互动,生活文化设施只有在互动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其价值。场景理论还强调不同的生活文化设施所体现的文化在地性,这种在地文化展示了区域精神气质,也是城市创新动力的重要源泉。比如,中关村创意大街的创业咖啡厅就不太可能出现在景德镇;同样,景德镇以陶瓷工艺为主的创意市集也不可能出现在中关村创意大街。场景理论的这一观点对当前我国的城市建设有很强的针对性。一是有助于匡正城市建设中普遍存在的热衷于建设高档文化设施,忽视日常生活文化设施建设的现象;二是有助于避免单纯注重文化设施建设,忽视其他文化要素的配套建设;三是有助于避免热衷于引进文化设施,忽视从本地区发掘特色文化资源。
3.场景理论为探讨如何激发城市活力提供了分析工具。当前,我国城市经济正在经历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型。各地都有不少探索,也提出了一些具有启发性的新理念,如创意空间、创意社群、众创空间等。这些新理念虽很有意义,但在实施途径上往往语焉不详、缺少系统分析方法。场景理论以城市特定空间为载体,旨在通过对生活文化设施人群、文化实践活动、价值追求等相互作用的分析,探讨如何激发城市活力,既有新的概念、数据收集方法,也有分析框架和策略,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为集聚城市发展动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供了可借鉴的分析工具。
4.借鉴场景理论需要用中国视角。世界各国的城市转型和发展有共同性,克拉克教授的场景理论对中国城市转型和发展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但场景理论是在继承西方国家城市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其概念、术语等也都是对西方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进行的提炼和归纳[13]。借鉴场景理论需要用中国视角。这至少包含三方面含义:一是立足中国现实,分析中国问题;二是将其转换成中国概念体系和表达方式;三是吸收现代科技成果,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对城市、社区生活的深刻影响,将对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的研究结合起来。这三点也是克拉克场景理论有所欠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