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交媒体使用行为研究:互动、表达与表露
- 牛静
- 1875字
- 2020-08-29 05:34:09
前言
本书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材式参考书,而是围绕特定研究对象进行的学理性探讨,是对社交媒体使用中的人际互动、意见表达与自我表露进行的研究,但研究内容并非仅局限于描述社交媒体使用者的自我表露情况和表达行为,而是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维度对公众使用社交媒体的行为进行研究。
为使整本书层次清晰,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分别为“人际互动与印象管理”“意见表达与社会信任”“自我表露与隐私风险”三部分。
上篇“人际互动与印象管理”部分由两章构成。第一章探讨公众在微信朋友圈使用中的自尊、自我监控等因素与印象管理的关系,主要运用问卷调查、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研究个人自尊和自我监控是否与印象动机及印象建构存在相关关系。第二章探讨大学生在微信使用中如何建构自己的人际关系,主要运用扎根理论方法,研究微信人际传播中易生易死和不确定的关系张力,发现大学生通过信息控制与情境控制实现了关系调控,大学生建构微信人际关系的矛盾得以消解。
中篇“意见表达与社会信任”部分由三章构成。第三章探讨微博用户意见表达行为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基于信任视角,运用问卷调查法来分析媒介信任、人际信任、政治信任对用户通过社交媒介进行意见表达的影响。第四章探讨中产阶层在社交媒体上进行意见表达的影响因素,运用问卷调查法,分析了政治效能感、议题属性等对社交媒体上意见表达的影响。第五章探讨网络不文明话语的表达及其影响因素,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新闻跟帖中的用户评论内容进行分析,研究不文明话语与网民参与性、新闻内容、新闻类型的显著相关性。
下篇“自我表露与隐私风险”部分由三章构成。第六章探讨社交媒体信任、隐私风险感知与自我表露之关系,运用问卷调查法,分析网络人际信任的中介效应,即网络人际信任在社交媒体信任与隐私风险感知之间、在社交媒体信任与自我表露之间的中介作用。第七章探讨中年人社交媒体使用与隐私管理的关系,运用问卷调查法,对中年人社交媒体隐私管理行为进行描述性分析,继而研究隐私管理行为产生的动因及其影响。第八章探讨公众在微信使用中的自我表露与隐私悖论现象,运用观察法和访谈法,分析大学生在微信朋友圈中表露信息时的隐私意识,发现社交媒体用户调和隐私悖论之策略。
本书的主要特点如下。
其一,围绕社交媒体使用这一领域中的关键性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并非仅进行描述性汇报。与诸多社交媒体研究的不同之处在于,本研究并非对现象的描述,而是通过科学、规范的研究,探寻影响公众社交媒体使用行为的因素,并结合理论与实践提出建议。
其二,本书区分了公众社交媒体使用行为。将其分为“人际互动”、“自我表露”和“意见表达”几种主要行为,并针对每一类行为进行多维度的研究,如基于印象管理、社会信任、隐私风险等视角对社交媒体使用行为进行分析。聚集不同主题的研究,使研究内容更为具体。
其三,采用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进行研究。针对不同的研究问题,或采用扎根理论方法、观察法、访谈法等质化方法,或采用问卷调查法、内容分析法等量化方法。在统计方法中,运用了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多种方法。
其四,对每一个研究主题,有针对性地设计问卷或访谈提纲。每份问卷都经过反复讨论、前测等环节,保证了问卷内容的有效性。本研究共设计问卷5份,发放问卷2190份,有效问卷1678份;同时,在质化研究中,详细列出了访谈提纲,对受访者进行了有效的访谈等,这都使研究结论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其五,对每一个主题的研究都严格按照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流程进行。其内容都按照“文献综述—问题与假设的提出—研究设计—数据收集—研究发现—讨论”这些规范内容展开,结构合理,逻辑清晰。
其六,针对每个主题,本书都对其进行了文献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一定理论价值的研究问题。如除了对“自我表露”“意见表达”等进行文献评述,还对“信任”“风险感知”“印象管理”“沉默的螺旋”“政治效能感”等影响表露和表达的关键概念进行了回顾,使研究有了较强理论基础。
其七,本书是一项跨学科、多元研究方法并用的研究。本书从传播学、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各个领域对社交媒体使用行为中的互动、表达与表露进行研究,可以为相关领域研究者提供借鉴。本书通过一定的数据分析得出的研究结论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具有实践价值。
笔者历时两年,完成本研究。在此过程中,无论是对问卷内容的设计,还是对统计分析的描述,都力求准确,但难免有所疏漏,同时,由于作者认识和水平有限,部分研究问题和分析停留在浅层次的探讨上,在论述深度方面也有所欠缺。在此,笔者真诚地希望得到读者的指正与建议(niujing2005@qq.com)。
牛静
2018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