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走出去”: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力量接触》读后感

Joshua Kurlantzick[1]

原文标题:“China Steps Out: Beijing's Major Power Engagement with the Developing World”: A Review

文章框架: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戏剧性地重塑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他宣扬发展中国家要遵循“新模式”,并倡导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中国政府的海外战略包括几个重叠的领域——经济投资、政治和外交接触、安全合作以及文化联系;赫金博瑟姆在关于中国-东南亚的一章描述了中国与该地区的经济联系、外交联系、军事联系和文化联系;中亚各国政府已经认识到,它们不能指望美国成为一个始终如一的伙伴;美国传统基金会的杰夫·史密斯(Jeff Smith)在有关中国与南亚关系的章节中指出了中国政府在中亚面临的一些挑战;马佳士和美国前驻布基纳法索和埃塞俄比亚大使戴维·希恩(David Shinn)在中非章节展示了中国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外交政策是如何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革命意识形态发展到实用主义的;中国政府已经表示,愿意在非洲打“持久战”,争取非洲民众的支持,投资电信公司和媒体公司,并在文化交流项目上投入资金;在中东,中国政府主要通过将“一带一路”倡议的项目与能源供应线路连接起来,以确保自身的能源需求;中国政府也在拉美的项目中取得了发展。

观点摘要:

1.中国的经济增长、日益增长的军事力量以及与许多国家日益加深的文化联系,超过了10年前美国政策制定者的许多预测,让他们疑惑的是中国崛起对全球安全的影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戏剧性地重塑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他宣扬发展中国家要遵循“新模式”,并倡导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中国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关系,通过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以下简称亚投行)为其他国家的项目提供大量融资,并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实现互联互通的愿景。这表明,21世纪的秩序最终可能会让中国处于中心地位。随着中国在许多方面占据优势地位,由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林登·约翰逊公共事务学院的马佳士(Joshua Eisenman)和麻省理工学院国际研究中心赫金博瑟姆(Eric Heginbotham)等编撰的《中国的“走出去”: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力量接触》是对中国对外政策和发展战略的及时贡献。其全面概述了中国与非洲、拉丁美洲、中东、中亚、南亚和东南亚国家不断扩大的关系,评估了中国对发展中国家各个地区的态度,并在中国的战略中寻找更广泛的相似之处。该书通过在每一章中采用一种深思熟虑的主题结构,进而依次分析:中国的主要目标、方式(经济投资、军事外交、文化联系等),中国如何有效地实现这些目标,以及其他国家如何看待中国为实现这些目标所做的努力。

2.正如马佳士和赫金博瑟姆在介绍中所揭示的,中国政府的海外战略包括几个重叠的领域——经济投资、政治和外交接触、安全合作以及文化联系。在他们的叙述中,习近平积极倡导其“多极世界和民主国际关系”愿望。他还公开承诺,中国将继续保持现状,支持现有的世界秩序。前美国驻缅甸大使、现任美国和平研究所亚洲项目高级顾问德里克·米切尔(Derek Mitchell)撰写的一章提供了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互动历史的基本框架,提醒读者,几个世纪前,中国曾是美国和欧洲的强大竞争对手。米切尔描述了15世纪中国在其国际影响力达到顶峰时的情形。

3.赫金博瑟姆在关于中国-东南亚的一章描述了中国与该地区的经济联系、外交联系、军事联系和文化联系,而该地区可能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地区。赫金博瑟姆分析了中国对东南亚大国和小国的战略变化,并观察到中国政府更倾向于用大量的援助或投资来拉拢实力较弱的国家,并将柬埔寨等规模较小的国家纳入其中,中国正投入大量的外交资金,以吸引印尼这样的大国。印尼不是美国的盟友,而且越来越依赖中国的援助和投资。

4.赫金博瑟姆指出,中国在老挝的投资占所有外国直接投资的66%。他认为,中国政府的援助在很大程度上使在老挝经营的中国公司和老挝政府受益。近年来,中国得益于其他主要竞争对手在该地区的相对“缺乏”,而且俄罗斯在该地区的援助无法与中国相比。乔治·W.布什领导下的美国重新关注中亚,因为它对全球反恐战争具有战略重要性,但近年来美国政府对该地区兴趣的下降,给中国留下了一块空白。

5.英国皇家联合军种国防研究所的资深反恐专家潘睿凡(Raffaello Pantucci)在关于中亚关系的章节中指出,尽管该地区希望美国加大对中亚的投资,加强与美国的外交关系,以平衡中亚对中国日益增长的依赖,但“中亚各国政府已经认识到,它们不能指望美国成为一个始终如一的伙伴”。相反,其写道,该地区已成为中国的“外交政策试验场”。中亚为中国提供了衡量第一个多边机构上海合作组织(SCO)成功的机会。中亚地区还展示了中国在能源、军事和外交方面的作用。在中亚,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项目要求与邻国加强安全合作,以降低投资风险。

6.美国传统基金会的杰夫·史密斯(Jeff Smith)在有关中国与南亚关系的章节中也指出了中国政府在中亚面临的一些挑战。传统上,印度在斯里兰卡享有相当大的影响力,但近年来,随着中国向斯里兰卡投入大量资金,权力平衡发生了巨大变化。除了公开的中印影响力竞争之外,史密斯还提供了一种微妙的理解方式,即一些最小的南亚国家如何平衡中国和印度,以保护它们的利益。

7.骓士和美国前驻布基纳法索和埃塞俄比亚大使戴维·希恩(David Shinn)共同撰写的中非章节展示了中国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外交政策是如何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革命意识形态发展到实用主义的。在非洲,中国正在对未来的全球增长进行高风险的押注,为基础设施项目融资,协助维和部队,支持打击海盗行动,以创造稳定的投资环境。中国方面还向南苏丹和津巴布韦等政权提供了军事武器和外交支持,以保持在这些国家的影响力。

8.中国政府已经表示,愿意在非洲打“持久战”,争取非洲民众的支持,投资电信公司和媒体公司,并在文化交流项目上投入资金。然而,就像在中亚一样,中国成功地巩固了自己的影响力,部分原因在于美国等竞争对手的缺席,美国在该地区的投资(在财务或外交上)相对较少。然而,公众越来越关注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

9.在中东,正如驻迪拜的金融分析师萨拉·凯瑟-克罗斯(Sarah Kaiser-Cross)和威德纳大学(Widner University)的一位助理教授在他们的章节中所显示的那样,中国政府主要通过将“一带一路”倡议的项目与能源供应线路连接起来,以确保自身的能源需求。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2016年,中国对中东石油进口量占中国石油进口总量的48%。由于需要能源,中国政府推动了中石化等国有石油公司向沙特阿拉伯和伊朗等国的扩张。2014年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7个中东国家中,有6个国家认为,中国正对它们的经济产生积极影响。

10.美国陆军战争学院研究教授埃利斯(R. Evan Ellis)在他的章节中指出,中国政府也在拉美的项目中取得了发展。在过去15年里,随着中国贸易和投资的发展,中国政府已寻求融入拉美地区机构。埃利斯所写的章节还表明,像委内瑞拉这样的民粹主义政府,历来对自由贸易和民主持怀疑态度,但它们很快就接受了中国的支持,尽管中国方面也与拉美国家建立了密切关系。最近,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坚持重新谈判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并宣布美国退出包括墨西哥、智利和秘鲁在内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这增强了中国作为该地区经济参与者的吸引力。


[1]Joshua Kurlantzick,美国外交关系学会东南亚事务研究员;1999~2001年任《经济学家》(Economist)驻泰国记者;2001~2002年任《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 and World Report)国际经济记者;2002~2005年任《新共和》(New Republic)外国编辑;2006~2009年任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访问学者;研究领域包括民主化、美国-东南亚关系、地区安全(东南亚)。来源:美国外交关系学会(美国智库),2018年4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