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马克思恩格斯对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奠基开创

马克思、恩格斯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创始人和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的奠基者。他们既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思想理论教育家。他们用毕生的精力在其革命生涯中,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系统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管党治党的一系列科学理论。马克思、恩格斯不仅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还非常重视这一科学理论的宣传教育。他们在领导和建设无产阶级政党的过程中,特别重视思想理论的宣传与教育,不断总结开展思想理论教育的丰富经验,并将其凝练成科学理论,为党的思想理论教育打牢理论基石,奠定实践基础,提供方法论的指导。虽然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明确提出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这一概念,但从他们的理论主张与革命实践中,我们已经看到这一思想的光芒。

(一)阐明了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重要性

马克思和恩格斯十分注意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建设。他们的一生都在大力宣传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用科学社会主义去清除一切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指明了科学理论及其教育对于无产阶级斗争解放的重要作用。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政党若要担负起领导革命之重任,就必须与其他政党区别开来;若要与其他政党区别开来,就必须有自己的先进性;而要有自己的先进性,就必须依靠科学理论的指导。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无产阶级政党之所以能够具有其他政党所没有的先进性,就在于它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即有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基础,有了这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它才能够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所以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无产阶级政党领导,首先要坚持党的思想领导,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共产党人要同传统的观念彻底决裂,无条件地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思想理论上的统一是一个政党组织上统一的前提。一个政党组织原则和组织纪律的贯彻执行,需要依靠其正确的理论,依靠其成员的思想理论觉悟的提高,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是无产阶级政党始终保持先锋队性质,提高其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根本性措施,它必须贯穿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各项建设之中。

思想意识对物质是具有反作用的,是具有巨大能动作用的。在坚信唯物史观的马克思、恩格斯看来,要完成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伟大使命,单靠物质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他们的思想。因为先进的思想理论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1]。马克思、恩格斯强调,“共产党一分钟也不忽略教育工人尽可能明确地意识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敌对的对立,以便德国工人能够立刻利用资产阶级统治所必然带来的社会的和政治的条件作为反对资产阶级的武器,以便在推翻德国的反动阶级之后立即开始反对资产阶级本身的斗争”。[2]思想理论教育能够不断地为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助力,使其保持高昂的革命热情和旺盛的革命斗志。同时,马克思、恩格斯还看到,思想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当旧的经济基础被摧毁后,旧思想、旧观念并不会立即消失,资产阶级各种思想宣传和迷信说教也会不断地干扰。这就需要通过及时的思想理论教育,使无产阶级能够明辨是非、抵御干扰,始终保持清醒的革命头脑,不迷失革命的方向,坚决与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进行斗争,坚定自己的理想和信仰。

(二)提供了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恩格斯不但强调了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极端重要性,而且通过各种形式,运用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工人群众进行思想理论宣传教育。比如建立宣传机构,创办报刊等理论宣传阵地,举办各种讲习班,利用各种会议与集会发表演说,建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与各国工人活动家建立经常性联系,不断地给友人写信等。最为重要的是他们还为党的思想理论教育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无产阶级政党开展思想理论教育确立了基本立场以及方法论原则。马克思、恩格斯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方法进行了伟大的变革,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在人类思想方法论史上是一次伟大的革命。他们提出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提出以全面的、发展的和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科学地指导了人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在历史唯物主义体系中,马克思、恩格斯提出自然和社会是相统一的,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是在物质生产中建立起相应的社会关系,又按照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因此,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基于社会物质生产和社会关系创造思想,而思想也在影响和制约人的社会行为。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在此前提下,才能充分肯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的重大作用。马克思、恩格斯详细论述了社会意识形态,提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关系的原理,揭示了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形成、变化和发展的规律,为党的思想理论教育提供了方法论指导。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面对他们自己的理论主张,也是以这样的方法看待。他们没有把自己的理论视为不可更改的教条,而是看作指导无产阶级斗争解放的思想武器,是为人类科学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的一种方法。恩格斯曾经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3]他还提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4]这也就意味着进行党的思想理论教育,不是要单纯熟记或片面引用一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个别词句,而是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用以指导实践;党的思想理论教育本身无论是内容,还是方法都必须跟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三)蕴涵了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基本原则

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书斋里的空想,而是在继承前人优秀思想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深入总结无产阶级的斗争实践中凝结而成的智慧结晶。不仅如此,马克思、恩格斯在创建革命理论的过程中,总是到工人群众中积极宣传共产主义理论,启发工人阶级的自我意识,帮助其认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他们用行动来宣传马克思主义。不难看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宣传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始终是结合在一起的,并从中蕴涵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开展思想理论教育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1.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共产主义不是教义,而是运动。它不是从原则出发,而是从事实出发。”[5]马克思、恩格斯非常重视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的指导作用,他们认为,“为了保证革命的成功,必须有思想和行动的统一”[6]。为了实现这种统一,他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中特别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马克思、恩格斯明确表示,他们的学说不是理论家躲在书斋里进行纯粹逻辑思辨的结果,而是来自实践,服务于实践。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理论。马克思指出,“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7]。人的正确思想意识是从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得来或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更是强调要深入社会关系中理解人的本质。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他们在对无产阶级进行思想理论教育的过程中,始终联系他们所处的时代特点,联系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联系他们所处的社会关系。恩格斯在回忆自己和马克思进行思想理论教育活动时说:“我们决不想把新的科学成就写成厚厚的书,只向‘学术’界吐露。正相反,我们两人已经深入到政治运动中。”[8]同时,他们还主张思想理论教育必须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而发展。恩格斯说:“我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对包含着一连串互相衔接的阶段的发展过程的阐明。”[9]社会实践活动是丰富多彩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理论强调必须始终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随着时代、实践、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2.思想与利益的结合

马克思说:“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10]可见,人们内在的需求是行为的原动力。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那里,进行思想理论教育必须和教育对象的各种利益结合,这是取得思想理论教育实效的关键。马克思指出,利益是人们行为的根本动力,“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11]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思想一旦离开利益,一定会使自己出丑。追求利益既是人的一切社会活动的动因,又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对利益的追求推动人们进行各种活动,进而推动人本身的发展。追求利益也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原始动力。而受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影响,利益是政治思想的基础,一切政治思想体系背后的实质是利益。有什么样的利益就往往会有什么样的政治思想。理论教育必须从工人群众的实际利益出发,要让他们看得见利益,改善他们的劳动生活条件,同时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物质利益观,树立为共同利益、整体利益、根本利益而奋斗的共产主义政治意识。

3.以人本主义为价值取向

马克思的人本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和思想史的重要内容。马克思在1843年致卢格的信中说,专制政体的原则总的来说就是轻视人,蔑视人,使人不成其为人。在马克思的著作中,以人为本的思想比比皆是。不但在早期,马克思在《德法年鉴》杂志社工作时期,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在《资本论》及其后期的笔记中,都有对人的价值的推崇。马克思的理论始终以阐发、解放和实现、发展人的崇高价值为目标,以人为本始终是其理论的价值取向。早在170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即明确宣布:“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2]后来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又进一步阐述取代资本主义的社会将是“一个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13]。这说明,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崇高的目标,是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为思想理论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工作原则。马克思主义是终极人类关怀的理论学说。在他眼中,思想理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