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奔流

——《松花江流域生态环境建设报告(1949~2019)》序

这是一条风光旖旎婀娜多姿的江,

这是一条绵延千里奔流不息的江,

千百年来它滋润着广袤的黑土地,哺育着沿江两岸勤劳的人们和自然生灵,它是龙江儿女心中的母亲河。

它如一条绿色的飘带镶嵌在龙江大地上,它就是东北“水上丝绸之路”以及“一带一路”的重要通道和出海口,素有“东北亚黄金水道”美誉的——松花江。

曾经的松花江是丰盈的,支流纵横,水草丰茂,鱼虾肥美,沿岸土地肥沃,物产极为丰富,各种山珍野味随处可见,民间一直流传着“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民谣,这是昔日松花江流域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曾经的松花江是美丽的,碧水蓝天,百鸟栖息,阳光下天水辉映,碧波里点点白帆,一年四季皆有不同的风景。春的妩媚,夏的热烈,秋的静逸,冬的情趣,这里记录了两岸人民无数的欢声笑语,也吸引着来自全国乃至世界慕名而来的游人。

松花江作为我国七大水系之一,是黑龙江人民的母亲河,在黑龙江省内流经60个市(县),流域面积占全省面积的60%,流域内人口占全省人口的70%,流域内经济总量占全省GDP的70%。松花江对于黑龙江省的工农业生产、内河航运、人民生活等方面的经济和社会意义极其重要。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松花江的生态决定着国家粮食的安全。

然而,新中国成立后的半个多世纪里,松花江流域的各区域构建了重化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松花江流域的环境和生态破坏问题也日渐凸显。

2005年,松花江遭遇了一场重大的水污染事件,沿江人民的生产、生活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危机让人反思也使人警醒!对松花江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已经是刻不容缓!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在此后的十几年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对松花江治理的要求,相关部门积极组织对松花江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综合治理建设,这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长期工程,也是造福人类的伟业工程。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十几年间松花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松花江流域生态环境建设报告(1949~2019)》蓝皮书,正是基于这样的一种使命,通过真实的事件、翔实的数据,把那些鲜为人知的史诗般的生态建设与发展的画卷做以客观地呈现,让更多的人了解政府真正为民、利民办实事的责任与担当,了解治理生态环境的建设者们所做出的努力与成就。

《松花江流域生态环境建设报告(1949~2019)》的编著者,既有松花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一线干部,又有环境保护和江河治理方面的研究专家;既有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的研究力量,又引入了省环保相关部门的研究者,实现了科学、合理、协同的研究,探索出松花江流域文明与生态建设的演化路径,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历史值得铭记,因其照亮未来。大江奔流,见证着岁月的变迁,记录着建设的足迹。《松花江流域生态环境建设报告(1949~2019)》必将成为极具价值的经验借鉴、史料留存与精神传承,它将成为建设者们无愧于龙江人民、无愧于时代发展的历史见证!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省政协原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