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德〕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德〕马克思,〔德〕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3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3]〔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4]〔英〕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114.

[5]〔英〕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若干应用[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6]〔英〕穆勒.论政治经济学若干未定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7]Samuelson.“Wages and Interest:A Modern Dissection of Marxian Economic Models,”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57(6).

[8]Eugen Bohm-Bawerk.Karl Marx and the End of His System(New York:Augustus M.Kelley Press,1949):101.

[9]〔法〕伊曼纽尔.不平等交换——对帝国主义贸易的研究[M].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88.

[10]〔埃及〕阿明.不平等的发展——论外围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11]Busch,Die Multinationalen Konzerne:Zur Analyse der Weltmarktbewegungen des Kapitals,Frankfurt/M,Suhrkamp,1974.

[12]Kohlmey.Karl Marx'heorie Von den Internationalen Werten mit Einigen Schlu Bfolgerungen fur die Preisbildung im AuBenhandel Zwischen den Sozialistischen,Probleme der Politischen Oekonomie Bd.5,Berlin,1962.

[13]〔日〕中川信义.围绕国际价值论的若干理论问题[J].经济资料译丛,2008(1):27-35.

[14]〔匈〕兹尔科.国际价值与国际价格[M].北京: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86.

[15]Christian Palloix.“La Question de I'echange Inegal,”L'homme et La Societe,1970(18).

[16]陈永志,李细满.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与当代国际价值的变化[J].当代经济研究,2007(1):6-11.

[17]〔日〕中川信义.“不等价交换”与国际价值论——对阿格里·伊曼纽尔、萨米尔·阿明、克里斯蒂安·帕卢瓦的“不等价交换论”之批判[J].经济资料译丛,2003(3):12-20.

[18]Lee Chai.“On Marx's International Value Theory:Revisited,”Review of Social and Economic Studies,2002(19).

[19]李翀.马克思主义国际价值理论的构建[J].当代经济研究,2007(4):1-6.

[20]何干强.也谈国际价值规律及其作用的特征[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3(4):115-128.

[21]〔德〕马克思,〔德〕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2]金建.关于国际价值理论的探讨[J].争鸣,1988(4):45-51.

[23]何小锋,来有为.从劳务价值论到国际价值论[J].生产力研究,2003(1):78-80.

[24]陈隆深.关于国际价值的若干问题[J].国际贸易,1983(6):15-19.

[25]丛培华.国际价值论[M].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4.

[26]刘东升.论服务产品市场价值和国际价值的决定[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27]吴宣恭.国际价值形成和实现的几个问题[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4-7.

[28]陈琦伟.论国际价值——比较利益论科学内核的再探讨[J].世界经济,1982(6):14-21.

[29]张德本.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与我国外贸价格体制的原则[J].财经问题研究,1993(5):25-30.


[1]〔德〕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德〕马克思,〔德〕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3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3]〔德〕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5]古典自由贸易实质上是一种“相对”的自由贸易,即“不完全”的自由贸易或者“有条件”的完全自由贸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的第四篇第二章《论限制进出口国内能产生的商品》就提出了自由贸易论的“不自由”思想,论证了影响国家安全、国内产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完全不自由贸易和半自由贸易。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的第三十一章《论机器》中也阐释了同样的“相对”自由贸易思想。

[6]〔英〕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114.

[7]〔英〕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若干应用[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8]〔英〕穆勒.论政治经济学若干未定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9]〔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10]〔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11]Samuelson.“Wages and Interest:A Modern Dissection of Marxian Economic Models,”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57(6).

[12]Eugen Bohm-Bawerk.Karl Marx and the End of His System(New York:Augustus M.Kelley Press,1949):101.

[13]这种根据地区划分国际价值学派的方法借鉴了中川信义的思想。需要说明的是其特殊性表现在:一是各地区(法国学派和西德学派所在地区比较明显)都有一个研究的发起者,比如法国学派的伊曼纽尔和西德学派的布施;二是各学派兴起时间上大体是顺接的;三是各学派只是代表了该地区关于国际价值研究的主要特征,并不表示所有相关研究都涵盖在内,以及观点的统一性。

[14]〔法〕伊曼纽尔.不平等交换——对帝国主义贸易的研究[M].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88.

[15]〔埃及〕阿明.不平等的发展——论外围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16]Busch,Die Multinationalen Konzerne:Zur Analyse der Weltmarktbewegungen des Kapitals,Frankfurt/M,Suhrkamp,1974.

[17]Kohlmey.Karl Marx'heorie Von den Internationalen Werten mit Einigen Schlu Bfolgerungen fur die Preisbildung im AuBenhandel Zwischen den Sozialistischen,Probleme der Politischen Oekonomie Bd.5,Berlin,1962.

[18]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序言中指出其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这个问题在我国学术界也是争论已久,比较典型的一类是受斯大林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论的影响,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另一类是根据马克思有关“生产力变了,生产方式也要变”的论述提出的“生产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的研究对象。

[19]〔日〕中川信义.围绕国际价值论的若干理论问题[J].经济资料译丛,2008(1):27-35.

[20]一般认为是“劳动——价值——市场价值(市场价格)”,但是,从两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共同决定价值的视角看,价值形成和价值实现是同时决定的,也就只有价值范畴,推广到世界市场,也就只存在国际价值,没有国际市场价值。

[21]“现实具体”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术语,经常应用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的研究中,此处沿用了这种术语,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22]〔德〕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3]〔德〕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4]〔德〕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5]〔德〕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6]〔匈〕兹尔科.国际价值与国际价格[M].北京: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86.

[27]〔法〕伊曼纽尔.不平等交换——对帝国主义贸易的研究[M].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88.

[28]Christian Palloix.“La Question de I'echange Inegal,”L'homme et La Societe,1970(18).

[29]帕鲁瓦的最终目的是利用单纯国际劳动时间的存在反证国际不平等交换的存在。

[30]Busch,Die Multinationalen Konzerne:Zur Analyse der Weltmarktbewegungen des Kapitals,Frankfurt/M,Suhrkamp,1974.

[31]Kohlmey.Karl Marx'heorie Von den Internationalen Werten mit Einigen Schlu Bfolgerungen fur die Preisbildung im AuBenhandel Zwischen den Sozialistischen,Probleme der Politischen Oekonomie Bd.5,Berlin,1962.

[32]陈永志,李细满.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与当代国际价值的变化[J].当代经济研究,2007(1):6-11.

[33]〔埃及〕阿明.不平等的发展——论外围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34]〔日〕中川信义.“不等价交换”与国际价值论——对阿格里·伊曼纽尔、萨米尔·阿明、克里斯蒂安·帕卢瓦的“不等价交换论”之批判[J].经济资料译丛,2003(3):12-20.

[35]Lee Chai.“On Marx's International Value Theory:Revisited,”Review of Social and Economic Studies,2002(19).

[36]李翀.马克思主义国际价值理论的构建[J].当代经济研究,2007(4):1-6.

[37]何干强.也谈国际价值规律及其作用的特征[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3(4):115-128.

[38]〔德〕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9]〔德〕马克思,〔德〕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0]金建.关于国际价值理论的探讨[J].争鸣,1988(4):45-51.

[41]何小锋,来有为.从劳务价值论到国际价值论[J].生产力研究,2003(1):78-80.

[42]冯金华将生产函数引入价值量表达式,并数理分析了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和变化。参阅冯金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数学原理[J].财经科学,2006(8)。

[43]有些学者提出了平均化思想,但是没有明确是加权平均,还是算术平均,这里将之归为算术平均。

[44]陈隆深.关于国际价值的若干问题[J].国际贸易,1983(6):15-19.

[45]丛培华.国际价值论[M].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4.

[46]其实,这种方法可能源于对不同版本《资本论》的误译。比如,《资本论》第一卷法文版的译作即为国民劳动的平均强度,而马列主义编译局在1975年版却改译为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

[47]〔日〕中川信义.围绕国际价值论的若干理论问题[J].经济资料译丛,2008(1):27-35.

[48]刘东升.论服务产品市场价值和国际价值的决定[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49]吴宣恭.国际价值形成和实现的几个问题[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4-7.

[50]陈琦伟.论国际价值——比较利益论科学内核的再探讨[J].世界经济,1982(6):14-21.

[51]〔日〕中川信义.围绕国际价值论的若干理论问题[J].经济资料译丛,2008(1):27-35.

[52]张德本.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与我国外贸价格体制的原则[J].财经问题研究,1993(5):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