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社会调查故事
- 水延凯主编
- 8字
- 2020-08-29 23:19:24
第一部分 先秦时期
尧舜禅让的真谛
【故事来源】
本故事取材于司马迁编撰的《史记》。
《史记》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之间三千多年的历史,全书有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事迹和一篇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以及礼、乐、历法、天文等),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司马迁(前145—前90),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太史令司马谈之子,史学家、思想家。他自幼聪明好学,10岁能诵《尚书》等古籍,曾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等大儒。30岁左右入仕为郎中,38岁任太史令,42岁开始编撰《史记》,48岁时因李陵案被处以宫刑。后任中书令,忍辱含垢,发愤著史,56岁时编著成《史记》,被后世尊称为史圣、太史公、历史之父。
【故事概述】
唐尧画像
尧,姓伊祁,名放勋,古唐国(今山西临汾尧都区)人,故称唐尧。
话说公元前23世纪末期,放勋担任上古时代部落联盟的首领,人称“尧帝”。尧为人简朴,吃粗米饭,喝野菜汤,严肃恭谨,光照四方,上下分明,能团结族人,使部落之间亲如一家,和睦相处,深受人民爱戴和尊重。尧在位时间很长,年老后没有传帝位于自己的儿子,而是禅让给品德高尚、睿智能干、有胆有识的部落成员舜。尧是如何禅让帝位于舜的?其中有何真谛呢?
尧帝已有所闻 四方诸侯推荐
尧在位七十年,感觉到有必要选择继任者。他认为自己的儿子丹朱凶顽不可用,因此召集各位大臣诚恳地说:“唉!四方诸侯啊!我在位已七十年了,你们哪一位能按天命行事,接替我的帝位?”四方诸侯答道:“我们的德行卑下,会玷辱帝位的。”尧说:“只要是真正贤能的人,无论是达官贵人至亲好友,还是地位卑微隐居在民间的人,都可以向我举荐。”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在百姓中有位尚未娶妻的单身汉,名叫虞舜。”尧接过话头说:“我也听说过他,他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大家说:“舜各方面都很优秀,特别是很有孝行。他是盲人的儿子。父亲心术不正,母亲愚悍奸诈,弟弟骄纵不法,舜能用孝行与他们和睦相亲,使他们受到感化而向善,变得互相亲爱,没有滑向邪恶的泥潭。”尧听了诸侯们的介绍,觉得舜可能是继承帝位的合适人选,当即对诸侯们说,先对舜好好考察一番,然后再做决定。
多种考察锻炼 虞舜不负众望
尧首先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观察他如何对待两位妻子,以考察他的德行。舜娶了娥皇和女英后,并不因为她们是尧的女儿而给予娇宠,而是将她们安排在老家妫河边,让她们按照普通百姓家媳妇的礼节去拜见公婆,负责做好家务,尊敬并侍奉好公婆。尧认为舜这样做很对。
接着,尧让舜掌管礼教之事,负责推行五典,教导臣民努力做到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舜尽心尽力地向臣民宣传五典,使臣民都严格遵从,而不违背人伦。在舜的努力下,孝顺父母、爱护子女、亲近兄弟的美德逐渐在各部落蔚然成风,社会风气大大好转。
尧见舜工作出色,非常高兴,于是,又让舜帮助自己按照五典的要求整饬和管理百官。舜首先自己带头遵守五典,为百官做出榜样;在管理百官的过程中,举止得当,雷厉风行,赢得了百官的钦佩。在舜的整饬和管理下,百官的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他们把各种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
而后,尧又要舜在明堂的四门接待各方诸侯和宾客,以观察他处理对外事务的能力。舜接受这一任务后,精心准备,妥善安排各方诸侯和来访宾客,不仅满足他们的需求,而且努力让他们友好相处,使四门充满了彬彬有礼和稳重从容的气氛,各方诸侯和宾客对舜都十分钦敬。
最后,尧又派遣舜去担任守护山林和川泽的官职。舜不畏困难和艰险,经常奔波于崇山峻岭,广泛涉足于浩渺的河川与湖泊,尽职尽责,守护山林的安全,保证川泽的畅通,即使在暴风雷雨等恶劣天气条件下,他也坚守岗位,从不迷失方向,从未出现失误。
深得各方信任 禅让帝位成真
经过重重考察后,尧认为舜是一位圣贤,于是召见舜,对他说:“你考虑问题很周到,承诺的事情能够兑现做出成绩,经过三年考验,你已取得了我和百官的信任,你就登上帝位吧!”舜一再推让,认为自己的德行不足以胜任帝位。但是,尧决心禅让,于是选择正月的一个吉日,在庄严的文祖庙里,召集各部落首领举行禅让大典,当众把帝位禅让给平民出身的虞舜。
历史事实证明,虞舜后来也成了上古时代的一位明君。
【故事评析】
尧舜禅让的故事发生在上古时代,距今已四千多年。圣明的尧年老以后,知道自己的儿子丹朱不肖,不足以授天下,就把帝位传给了平民出身但德才兼备的舜。尧这种大公无私的美德,千百年来一直受到后世高度赞美。
然而,仅仅赞美尧的大公无私是不够的,尧的更大贡献在于:
第一,通过访问和推荐发现接班人。对于舜,尧表示“朕闻之”,显然是曾做过调查了解,但仍通过四方诸侯推荐,对舜的出身、品德和能力有了更多的了解。这颇有些类似于当今通过调查和民主推荐而发现接班人。
第二,通过实践多视角考察接班人。首先,通过嫁两个女儿,考察舜的品德;其次,通过推行五典,考察舜教化百姓的能力;再次,通过“遍入百官”,考察舜整饬吏治的本领;最后,通过“宾于四门”,考察舜处理外事的才能。通过多方面实践的考验,尧对舜有了更深切的认识。
第三,通过艰苦环境磨炼接班人。最后,尧派遣舜去守护山林和川泽,看看他在基层艰苦环境下表现如何。由于舜尽职尽责守护山林的安全,保证川泽的畅通,即使在恶劣天气条件下也未出现过失误,因而获得了尧的高度信任。
尧舜禅让的真谛在于它把调查研究——包括访问、观察、实践、考验等——贯穿于处理接班人问题的始终,在于它为中华民族选拔、培养接班人创立了一个光辉榜样:通过访问调查、民主推荐发现接班人,通过多方面实践考察接班人,通过基层艰苦环境磨炼接班人,待考察、考验合格后再正式任命接班人。总之,尧舜禅让的真谛比尧舜禅让本身,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原文和注释】
史记·五帝本纪(节选)
帝尧者,放勋。其仁如天,其知如神(1)。就之如日(2),望之如云(3)。富而不骄,贵而不舒。黄收纯衣(4),彤车乘白马(5),能明驯德(6),以亲九族(7)。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万国。
…………
尧曰:“嗟!四岳(8):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9),践朕位?”岳应曰:“鄙德忝(10)帝位。”尧曰:“悉举贵戚(11)及疏远隐匿者(12)。”众皆言于尧曰:“有矜(13)在民间,曰虞舜(14)。”尧曰:“然,朕闻之。其何如?”岳曰:“盲者子。父顽,母,弟傲,能和以孝,烝烝治(15),不至奸(16)。”
尧曰:“吾其试哉。”于是尧妻之二女,观其德于二女。舜饬(17)下二女于妫汭(18),如妇礼。尧善之,乃使舜慎和五典(19),五典能从。乃遍入百官,百官时序。宾于四门(20),四门穆穆(21),诸侯远方宾客皆敬。尧使舜入山林川泽,暴风雷雨,舜行不迷。尧以为圣,召舜曰:“女(22)谋事至而言可绩(23),三年矣。女登帝位。”舜让于德不怿(24)。正月上日,舜受终于文祖。文祖者,尧大祖也。
注释:(1)其知如神:知,智,智慧。指他的智慧如神那样,无所不晓。 (2)就之如日:就,靠近,趋向,追随。指追随他如同追随太阳一样。 (3)望之如云:望,希望,期望。指人们对他的企盼,有如大旱之望雨云。 (4)黄收纯衣:黄收,古冠名,色黄,故曰黄收;纯衣,古祭服,以丝织之,黄黑色。指头戴黄色冠冕,身穿黑色衣服。 (5)彤车乘白马:彤车,朱漆车。指乘坐红色的车子,由白色的马拉车。 (6)能明驯德:能,能够,善于;驯,顺从,教诲。指他有善于顺天诲人的美德。 (7)以亲九族:亲,亲近;九族,泛指亲属。指能使自己的亲属互相亲近。 (8)四岳:指四方诸侯。 (9)庸命:庸同用。指顺应天命。 (10)忝(tiǎn):辱没(谦辞),没有资格或不配。 (11)贵戚:指帝王本姓的亲族。 (12)疏远隐匿者:指被疏远隐匿在民间的隐士。 (13)矜(guān):通鳏,指无妻的成年男子。 (14)虞舜:舜名重华,属有虞氏,故又名虞舜。 (15)烝烝治:烝烝,厚美;治,处理,治疗。指以自己的至孝美德感化人。 (16)不至奸:奸,狡诈,邪恶。指由于舜的感化,而没有变成邪恶之人。 (17)饬:整顿,整治;告诫;谨慎。 (18)妫汭(Guīruì):妫,妫河,又称妫川,在今北京延庆境内。汭,河流转弯处。 (19)五典:又称五常,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等五种伦常道德。 (20)四门:指明堂四方的门。 (21)穆穆:美好、柔和、威仪盛大、平和恭敬的样子。 (22)女:同汝,指你。 (23)绩:成就,功业,绩效。 (24)不怿:不悦、不愉快。裴骃《史记集解》:“谓辞让于德不堪,所以心意不悦怿也。”
撰稿人:叶传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