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使用课件的基本规范

教师在使用课件进行课堂教学时,一般要注意遵循如下基本规范。

1.辅助性原则

多媒体课堂不应是各种媒体资料的堆积,教师不是各种媒体资料的操作者,媒体资料也不是教师传播知识的代言人,而是教师讲课的辅助工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应是媒体资料牵着教师走,而应是教师牵着媒体资料走。然而,在有的多媒体课堂上,学生大部分时间对着大屏幕上的图像和文字,听到的都是音箱里发出的各种声音,出现单一的教学手段。学生整节课就像看电影一样,老师丢掉了其作为主导者的地位,也体现不出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风范。多媒体的屏幕喧宾夺主,从形式上使教师丧失了课堂上的主角地位,影响其主导作用的发挥。

辅助性就是指以教师为主,计算机永远也不能取代教师上课,就像计算机不能取代人的思维一样。不能让PPT成为教学的主角,不能让学生整堂课都在阅读PPT上的内容,这样他们就没有时间和机会来深入思考或进行技能训练。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是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过程。PPT只是教师使用的一个工具,其作用在于:使信息呈现更清晰、更丰富、更美观,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记忆。

PowerPoint课件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中信息传播、呈现的方式,实现了初步的多媒体教学,一般用于课堂,辅助呈现知识,在开发时要详细分析教学内容和合理安排学生活动,注重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组织、引导和控制作用,协调好课件与其他教学环节之间的关系。在时间流程上,要安排学生交流反馈的时间,保证教师在课堂上的话语引导权,以实现学生注意力的适时流转,合理分配注意力。这就要求教师向多媒体教师转变,而课件不能简单地向多媒体课本转变。切忌在设计课件时,不加分析地对教学内容照搬照抄;切忌在使用时让课件在课堂上独当一面,喧宾夺主,形成机械化、填鸭式教学。应把重点转向学习,以学习为中心,而不是以媒体或者技术为中心。所以设计Power Point课件时应贯彻以人为本、教学为学生服务、课件为教学服务的原则。

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要研究在什么地方和在什么时候使用效果最好。笔者认为在讲授知识重点和难点时教师确定的思维被启发而出现的求知兴奋时刻,是运用多媒体的最佳时机,教师确定知识解疑点和学生出现心理障碍的时刻,也是运用多媒体的最佳时机。教师把握好多媒体使用的最佳时机,也就充分体现了现代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调动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因此,把课件制成录像就完全失去了教师的作用,是得不偿失的。事实上,一名优秀的教师是任何课件也替代不了的。

教师整体设计自己的讲授内容,注意充分发挥PPT在授课过程中的辅助作用,避免用PPT替代讲稿的做法。在授课中注意发挥PPT的以下辅助特点:辅助提示作用,PPT帮助教师组织思路,引导讲授线索,突出讲解重点,保障授课有序进行;提供直观视觉感受和体验,利用PPT将真实世界的图像展示在受众之前,将抽象的或默会的理念转化成可视化图像传递给学生;丰富讲述的事实和内容,利用PPT作为多媒体平台,组织丰富的视听材料,讲述丰富动人的故事或者列举大量实证资料;发挥分析论证作用,在学术性或专项论证会议的演讲中,为了分析某事物或项目的运作系统、内部关系或发展趋势,利用PPT提供分析的图表和充足的资料;激发情绪和气氛,通过对色彩、动画、音乐等元素的运用,使受众与教师之间产生情感互动,煽动情绪高潮,制造课堂的热烈气氛。

2.多重刺激原则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认为,人类学习的起源是外界对人的刺激,刺激越强烈,记忆就越深刻。心理学实验也证明:人们学习同一份材料,若只靠听觉,3小时后能记住60%;若只靠视觉,3小时后能记住70%;若视觉和听觉并用,3小时后能记住90%。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也反映,仅仅是单一文字的幻灯片,学习效果并不比书本好,反而少了自然感,少了思考的时间。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PowerPoint课件呈现信息时应当采用多样的媒体形式,如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多媒体性、大容量性、非线性正是现代教学媒体的优势所在,应当充分发挥。根据多感官配合原则合理组合媒体,选择合适的、有效的媒体形式和恰当的媒体范例,将有助于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为自己所授的科目准备足够的、有效的教学素材,并且研究不同媒体的组合应用。

3.换位思考

不要习惯于仅仅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PPT,要知道PPT是给学生看的,学生就是“上帝”,你的PPT永远是为学生服务的,所以在设计的时候,一定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要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如何设计PPT。

常见误区:教师在自己的计算机上设计PPT,无论字体大小、色彩还是图片细节都看得十分清楚,但是到了课堂上,投影仪将PPT投到墙上或屏幕上,坐在后面的学生却感觉一头雾水。

设计原则:幻灯片上的字体要大,保证坐在最后一排的学生都能够看清楚屏幕上最小的字体;字体和屏幕背景的色彩对比反差要鲜明,如白底黑字、蓝底白字(你可以留意一下高速公路上的路标是如何设计的,怎样才能够保证汽车驾驶员在高速行驶的远处都能够看清楚标牌上面的文字);每一张幻灯片上的文字不要超过5行,最好在3行以下,至于字体大小和文字的行数究竟多少合适以及文字与背景的反差是否清晰,你利用一次上课的机会,坐到课堂的最后一排看一看,再到课堂左右两边看一看,心里就有数了。设计幻灯片时,一定要考虑到后排和左右两边的同学是否能够清晰地看到PPT的内容。

4.避免放弃板书

多数教师用了多媒体后,忽略了与板书的结合,于是上课就成了多媒体演示,既没有板书,也没有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教师成了多媒体的播放机。甚至有些教师在使用课件教学时完全抛弃了板书,从而在课堂教学中过分依赖投影。其实像高等数学这类数学课程很多时候需要不同的教学媒体有机结合、优势互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在对定理证明进行逻辑推理、对重要公式进行推导时配以板书,可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5.掌握讲课节奏,避免课件播放过快

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和反应能力。实际上,多媒体教学的大信息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可能受到学生接受能力的限制。目前,学生对多媒体教学的普遍反映是演示速度太快,来不及记笔记,有时屏幕转换过快,学生来不及反应。与传统教学相比,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讲课的节奏明显加快。所以教师的讲授要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适当控制讲课节奏,将教学内容逐步展现出来,使学生能充分接受讲授内容。

大学课堂是启发学生思维的课堂,不单单是“交”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就完事了,教师要留给学生思考消化的时间。为此播放课件的节奏不能太快或太慢。解题的过程最好是随着讲解逐步显示出来,播放时应按照语意一部分一部分地出现,忌同一页面上的内容同时呈现,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理解、思考、质疑,也就是留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缓冲时间,以免过多的内容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干扰学生的思维。此外,字幕的显示不能过快,留给学生记笔记的时间,便于学生记录后更能集中精力听后面的内容。教师使用遥控鼠标时,不要在投影仪与投影屏幕之间走动,以免影响显示效果。过长的放映时间会使学生眼睛疲劳,教师应该在课间休息时关闭屏幕,保护学生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