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朴槿惠的父亲朴正熙与汉江奇迹
2012年12月19日,韩国第18届总统选举中,新世界党的总统候选人朴槿惠获得了1577万余张选票(得票率为51.55%),成功当选韩国新一任总统。朴槿惠成为自1987年韩国开始实行总统民选制度以来,韩国选举历史上首位以超过半数的支持率当选的总统。另外,朴槿惠也是韩国乃至东北亚历史上首位民选女总统,开创了韩国唯一父女皆任总统的例子。
在谈到朴槿惠时,不得不提及她的父亲朴正熙。朴正熙是韩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总统,曾任韩国第5、第6、第7、第8和第9任总统,在任时间长达16年。朴正熙总统可以说是在韩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总统。一方面,他长期实行专政统治,客观上不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另一方面,韩国的“汉江奇迹”是在他在任时期实现的,其也被认为是韩国“汉江奇迹”的缔造者。朴槿惠自幼受其父朴正熙的影响很大,要想认识朴槿惠可能需要先了解朴正熙。
一、韩国人心目中的朴正熙
作为朴槿惠的父亲,朴正熙是带领韩国民众摆脱长期贫困、奇迹般地实现工业化的总统。韩国的经济、政治与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是在当年朴正熙政府打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朴正熙对韩国经济、政治制度发展的影响非常大。
朴正熙幼时家境贫寒,曾在韩国地方的一所小学任教,后到中国和日本军官学校读书。在日本统治朝鲜时期,曾经入伍当兵,逐渐升任少尉。1945年朝鲜解放后,在韩国的陆军情报部任职,后赴美国俄克拉何马州的陆军炮兵学校深造。回国之后,任炮兵学校校长,并逐步升任第二军司令部副司令官。1961年,朴正熙以推翻腐败的民选文人政府张勉政权为名,发动了军事政变。从1963年开始一直到1979年去世为止,朴正熙连任5届韩国总统。
一方面,他依靠军事政变获得政权并长期实施专政,而且其执政时间在韩国历任总统之中也最长;另一方面,他执政时期是韩国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为世界展现了贫穷的韩国从农业国家逐步发展成先进工业化国家的最鲜活的案例。尽管韩国国内外对他有很多负面评价,但仍然无法否定他对韩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
在过去数次的投票调查中,韩国民众对朴正熙总统的评价都非常高,朴正熙在评选中获得的投票多次超过韩国其他历史人物,并高居榜首。1999年朴正熙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亚洲最具影响力的人物20人之一”。《时代周刊》评价朴正熙虽然具有独裁倾向,但在他的领导下,韩国从经济弱国发展成亚洲工业化强国,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非常大。2004年在韩国著名舆论调查机构盖洛普(Gallup Korea)举行的最受韩国人爱戴的总统评选中,朴正熙总统被选为第一名。除此之外,2001年在韩国媒体《东亚日报》进行的“最称职的总统投票调查”中,朴正熙总统也获得第一名。
二、朴正熙执政前的韩国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当时的两个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相继组织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两大阵营针锋相对的局面。1962年爆发的古巴导弹危机使人们感觉到人类已经走近世界核战争的边缘。古巴导弹危机过后,美苏关系出现了较大的调整,但是两国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并未发生改变,而且愈演愈烈。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曾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国家则刚刚争取到独立,建立起初步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虽然这些国家在政治上获得了独立,但是由于长期受外国势力的侵略和掠夺,国家经济非常脆弱,而且经济结构仍然非常落后,经济发展速度极其缓慢。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仍然受到世界霸权主义的干预和支配,因此发展民族经济成为发展中国家迫不及待想要完成的共同任务。
20世纪50年代的韩国在第一任总统李承晚的独裁统治下,举步维艰。韩国国内社会不满情绪不断在酝酿,逐渐发展成政局动荡的重要诱因。李承晚总统执政时期,国民经济长期陷入困境,国内失业人口不断增加,而且政界不断暴露出各种舞弊和腐败案件,最终“4·19”运动爆发,将李承晚政府推翻。随后,以张勉为总理的第二共和国成立,但民众困窘的生活仍然没有好转,政府的经济政策没能使国民经济得到快速的增长。20世纪60年代初,韩国民众仍然在贫困中艰难度日。由于当时农业生产效率低下,韩国不得不每年大量进口粮食,粮食价格却因求大于供而不断攀升。大街上,失业人群随处可见。1960年经济增长率只有2.3%,与前年相比人均收入未升反降。制造业生产中,轻工业占主要比重,重工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非常小。由于粮食等生活必需品供给不足,通货膨胀率较高,导致人们的预防性储蓄增加,企业投资率非常低。
三、朴正熙的经济发展战略
韩国作为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政府的政策与调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下,虽然各种经济资源通过市场进行配置,但政府可以通过实施政策和规划来对资源配置产生影响,以实现政府的经济增长目标,而为韩国高速经济发展奠定基础和实现真正的经济起飞是在朴正熙总统时期完成的。
1960年韩国的人均GNP只有82美元,工业产值占当时韩国GNP的14%左右。摆脱贫困和饥饿是韩国当时面临的最大任务,而朴正熙从小历经贫穷生活,使得他对摆脱贫穷有着强烈的渴望。朴正熙执政后,便推行了一系列强有力的经济发展政策,试图改变当前的局面。
1.经济开发五年计划
朴正熙对韩国的经济发展思路最先体现在经济开发五年计划上。从他执政的1962年开始,韩国每隔5年就制定一次经济开发五年计划,通过政府的产业和经济开发规划来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有利环境。韩国政府的经济开发五年计划从1962年至1981年实行了四次,1982年开始将其改为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计划。
第一个经济开发五年计划的实行期间为1962-1966年。自第一个经济开发五年计划起,韩国就开始鼓励出口,以便获得大量外汇来减少韩国国际收支逆差规模。随着出口的增加,朴正熙政府开始深深体会到出口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通过出口,韩国的产业生产技术和工艺逐步与国际接轨,国际流行的先进企业管理理念和生产模式在韩国得到推广。大量的出口不仅使韩国产业技术得到发展,而且大量吸纳了原本闲置的社会劳动力,大幅降低了失业人口,平息了社会不满情绪,保障了民众的基本生活。通过出口,韩国的资源得到有效配置,产业结构逐步得到调整和升级。朴正熙政府进一步提出“出口第一主义”的口号,将原先实行的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转变为出口导向工业化战略。在第一个经济开发五年计划内,韩国的出口大幅增长,其幅度高达500%。在这五年期间,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8.5%,而且产业结构也出现大幅变化,第一产业的比重大幅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大幅提高。
从第二个五年计划开始,工业品出口结构有了更加明显的变化,纤维、化学、石油、电气等产业部门成为韩国重要的主导型出口产业。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年均国民经济增长率达到近20%。经过两个经济开发五年计划,韩国的经济基础明显增强,抵御外来冲击的能力明显提高。尤其在第三个经济开发五年计划期间,全球爆发石油危机,很多发达国家的经济受到巨大影响,出现严重倒退,经济增长率普遍为负,但韩国却以重化工业为强劲经济增长动力,在石油危机中仍然实现了高增长。在第五个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计划期间,韩国的年均经济增长率高达10.9%。韩国的高速经济增长被世界所瞩目,并被国内外社会誉为“汉江奇迹”。韩国在朴正熙的领导下获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但是同时也留下了一些经济弊端。由于朴正熙政府大力扶持大财阀,造成国家经济的一些领域被大财阀长期垄断,相比之下中小企业的竞争环境却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考验。大财阀在扩张过程中,由于获得政府的特殊优惠政策和各种支持,忽视了资本运营效率,出现盲目多元化扩张和过度资本借贷现象。这些很容易被国际投机资本所利用,并最终引发金融危机。
2.新村运动的实施
新村运动是韩国迈向工业化国家的重要步骤,是韩国完成城镇化建设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性改革。在经济发展计划的推动下,韩国的城市有了明显的发展,但同时也拉开了与农村的发展差距。韩国农村的落后状况亟须改变,农民也需要提高收入,改善生活水平,缩小与城市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为了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朴正熙在全国地方长官会议中作出指示,要求地方官员们研究农村自主发展的方案。朴正熙在《我们民族要走的道路》这本书中讲道,“几百年来,我们的农民祖祖辈辈继承了陈旧的农业耕种和管理方法。我们必须探寻现代管理方法……为了改善整体经济水平和增加农业收入,人民和政府需要发动农业合作运动……要想提高农业收入需要向多种农业经营模式转变……”[1]
按照朴正熙的指示,从1970年开始,政府向全国33267个乡村无偿提供了水泥,并充分给予各乡村自主性,使其可以自主地决定建设项目。政府又专门挑出建设成果较佳的村庄,再次无偿提供水泥和钢筋,并以此来鼓励村民的生产建设。1972年3月,朴正熙巡访首尔和京畿道一带的村庄,不断督促农村地区的新村建设情况。1972年,朴正熙亲自作词作曲《新村之歌》,并通过媒体每天分早晚两次播放,以此宣传新村运动的重要性,鼓励全社会以各种方式加入到新村运动中来。1973年,朴正熙在内务部设立了新村办公室,专门管理相关事务,同时设立新村指导员研修院,专门负责培养指导员,使其更好地推广新村运动。在这些机构的多重努力下,1973年以后每年获得新村教育的人员达到6000人以上。到后来,甚至城市里的大学教授、政府官员和企业家等其他社会阶层都要到这些机构进行培训。韩国全社会各阶层都在以不同形式加入到新村运动中,并且积极为新村运动出谋划策以及贡献力量。新村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其内容开始超出农村范围,逐渐扩展至城市。城市新村运动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遵守法律秩序、健全社会消费氛围、推动城市绿化、提高城市居民文明意识、推广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改善城市环境等。另外,全国范围内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不同领域的新村运动,如地区新村运动、工厂新村运动、学校新村运动、妇女新村运动、青少年新村运动等。由此可知,新村运动的意义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农村建设上,它更是给韩国大众带来共同建设家园、共同提高居住环境与生活质量的思想意识变化。正如朴正熙本人在讲话中提到的,新村运动是为依靠我们的双手及勤勉、自主、合作精神来共同摆脱贫穷、开创美好未来而发起的。发起这场社会道德和文化修养运动的正是朴正熙本人,他认为唤起韩国民族振兴精神是政府努力的宗旨,尽管开始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阻力,但他相信韩国民众有能力去克服。
1980年,“新村运动中央本部”成立标志着新村运动的推动主体开始由政府转向民间。“新村运动中央本部”的组织体系分成中央、市道、郡、邑面洞和村庄五个层次,由政府来制定规划、协调和提供财政支持,具体培训和宣传等工作由民间组织来完成。新村运动不仅大幅改善了韩国的农村公路、居民的住宅和电气化等基础设施环境,而且通过推广高产农作物、改进耕种方法和技术,大幅提高了农民收入。新村运动推动了农业协同组合的发展,也改变了韩国农村的落后面貌,加快了农业的现代化进程。韩国新村运动成功的经验,尤其是新村运动的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作用和地区发展平衡作用都得到学术界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并获得了充分的认可和肯定。韩国的新村运动吸引了130多个国家派出考察团到韩国参观和学习。韩国的新村运动所取得的经验和成就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为发展中国家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等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3.威权主义体制与韩国经济发展
朴正熙政府强有力的执行力是韩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但是朴正熙推行的威权主义体制与过度集权和独断专行密切联系,因此成为外界批评朴正熙本人的主要依据之一。20世纪70年代初,朴正熙在政府内外都面临政权维持困难的局面。1972年10月17日,朴正熙在全国电视台和电台发表总统特别宣言,指出国家所面临的国内外危机。他说:“作为代表国民利益的总统,我想忠实履行赋予我的历史使命,不得已用非常措施来应对南北对话和急剧变化的周边政局,决定实行符合当前国情的政治体制改革……”。随即,朴正熙公布了宪法修正案,也被称为“维新宪法”。“维新宪法”包含了几种非常规措施。在这一体制下,总统的权力进一步扩大,他可以在紧急情况下解散国会,在行政、立法和司法等领域均获得了重要权力,并且按照新规定,总统大选从直接选举变为间接选举,同时总统不受任期次数限制,可以继续连任。在这种政治经济体制下,总统位于权力的核心,承担着对政府官僚、政治圈和企业集团相互关系的最终调节作用,见图1-1。
图1-1 韩国总统与政治圈、官僚以及企业集团之间的关系
威权主义体制一方面干扰了正常的民主化政治的发展进程,另一方面确保了政府的经济发展计划和产业政策得以顺利地贯彻执行下去。例如,在作为朴正熙的重要贡献之一的京釜高速公路建设问题上,韩国很多研究机构和专家都提出过反对意见,但他不顾政界和学术界的强烈反对,强行推进了这个项目,并且获得了较大成功,为韩国后期的经济腾飞奠定了重要基础。但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威权主义都必然地导致高效率和高执行力。朴正熙之前的几位领导人执政的政府,本质上都属于一种威权主义政府,但政治腐败且官僚主义盛行,他们并未提出过成熟的经济发展计划,也并未将韩国引向高速的经济增长。
朴正熙一方面通过修改宪法,不断强化总统的权力,另一方面又抓紧生产和改革,尤其不忘整顿政府部门的秩序,打击政府官员的腐败。如前所述,朴正熙刚刚执政时的韩国社会缺少生活用品的供给,而政府各个部门又盛行腐败,因此人民的生活非常艰辛。朴正熙向全国公布了12种肃清对象,其中政府官员行贿和受贿、各种惰政行为、官僚作风、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等都属于朴正熙政府严厉惩处的对象和内容,因腐败而处分的官员在他执政的前两年就已经达到上万名。朴正熙打击腐败采取“连带责任制”,即官员出现腐败事件,不仅处理当事人,而且会向该政府部门或政府官员的上级单位或监管机构问责。朴正熙建立了严格的监察制度,新设立监察院和监察室,监督政府官员的执政情况和腐败行为。朴正熙不仅要求政府各级官员达到清正廉洁,而且自己也以身作则。因此,很多学者虽然批评他的独断专行,但对朴正熙个人的清廉作风却很少质疑。
如果想要对朴正熙进行评价,不能离开当时韩国特定的社会阶段和历史背景。只有了解当时的经济、政治与意识形态的背景,才有可能作出相对公正而客观的评价。他的反对者尖锐地批评他阻碍了韩国民主的发展,并将自己置于国家政治权力的核心,长期实行政治高压政策。他的支持者却认为他在国家长期分裂和政局动荡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果断和务实的作风来对抗当时腐败不堪的韩国政坛,并不顾各种骂名勇于研究和制定国家长期经济发展战略,将韩国带入发达工业化道路,是有远见卓识的领导人。我们不想对他进行任何带有倾向性的评论,只是想通过一些事实来更好地了解朴正熙及其对女儿朴槿惠的影响。
注释
[1] 朴正熙:《我们民族要走的道路》,首尔,东亚出版社,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