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水利和航运

水利和航运看似相关度很高,但在晚明,它们的发展态势却完全不同。晚明时期,黄河、京杭大运河发生水患,黄河流域两岸居民的生活受到影响,北京到东南地区的航运难以正常运行,朝廷大力治理河流、兴修水利,水利事业有所发展,出现了万恭、潘季驯、徐贞明等著名水利专家。此时,朝廷的海禁政策虽有所放松,但长时间以来的海禁政策妨碍了造船业的发展,导致航运水平未有明显提高。

万恭(1515—1592),字肃卿,别号两溪,江西南昌县武阳镇游溪村人,明末著名水利专家。万恭自幼聪明,十岁就能著文,1544年(嘉靖二十三年)中进士,之后开始步入仕途。1563年(嘉靖四十二年)因防守京城有功,被提拔为兵部右侍郎,次年被任命为兵部右侍郎兼佥都御史巡抚山西,两年后由于母亲去世辞官回家。当时黄河河患连连,其他官员治河效果甚微,1572年(隆庆六年),万恭被任命为兵部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理河道。通过对河道的实地考察,总结前人治河经验,万恭认为应该拔开泇河,主要治理徐邳一带。在他治理下,黄河河道恢复畅通,保证了明朝漕运的正常运行,后得世人赞誉:“盖祖宗以来,漕运于隆庆、万历之交独盛矣!”[1]万恭主要留下两本著作,即《洞阳子集》与《治水筌蹄》,但《洞阳子集》已经失传。《治水筌蹄》是万恭对其水利治理理论的总结,分上下卷,共收录了148篇治水札记,约25000字。《治水筌蹄》虽然篇幅不长,但言约意丰,议论不拘古法,不尚空谈,立足实践,锐意创新,“可以说是明清治河史上承前启后、不可多得的水利杰作,是一笔优秀的中国水利科学遗产”[2]

潘季驯(1521—1595),字时良,浙江吴兴人,明代著名水利专家。潘季驯出生于书香世家,二十九岁考得乡试第一,三十岁考中进士,开始从政生涯。潘季驯一生为官清廉、秉公行事,深受老百姓的爱戴,调离广东巡按御史时,百姓自发夹道挽留,之后还为其建立生祠。潘季驯仕途最辉煌的成就应属奉三朝皇帝之命四次出任总理河道大臣,在历时二十年的治理黄河过程中为水利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留下的著作有《宸断大工录》《两河管见》《河防一览》《留余堂集》等,其中最著名的是《河防一览》。《河防一览》成书于1590年(万历十八年),共14卷,约28万字,主要记载了潘季驯治理黄河、淮河、运河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措施,书中最著名的思想是其提出的“束水攻沙”思想,即“用人工筑堤,加快流速,使流水的冲蚀力量增大,带走泥沙,避免河床淤浅与决堤泛滥”[3],在中国乃至世界治河史上都有着重要地位。关于潘季驯及其《河防一览》,清人纪昀评价如下:“考万历六年,潘司空季驯河工告成,其功近比陈瑄,远比贾鲁,无可移易矣。乃十四年河决范家口,又决天妃坝;二十三年河、淮决溢,邳、泗、高、宝等处皆患水灾;天启元年河决王公堤。安得云潘司空治后无水患六十年!大抵潘司空之成规具在,纵有天灾,纵有小通变,治法不出其范围之外。故曰《河防一览》为平成之书。”[4]

徐贞明(约1530—1590),字伯继,号孺东,江西贵溪人。他于1571年(穆宗隆庆五年)考中进士,之后出任浙江省阴山县知县,以此为起点步入仕途。徐贞明撰写了水利著作《潞水客谈》,该书成书于1576年(万历四年),之后,于1580年(万历八年)对其进行增补。《潞水客谈》认为,发展西北农田水利建设,就近解决京师及北方地区的粮食供应问题,缓解东南地区的经济压力,实属国家当务之急。并对开发西北水利的具体措施进行了论述。《潞水客谈》在明末与清代得到很高评价,徐光启在谈及水利思想及营田实践时说:“其议始于元虞集,而徐孺东先生《潞水客谈》备矣。”[5]清代吴邦庆则认为:“有明一代言水利于畿辅者颇有人,而贵溪徐孺东先生之《潞水客谈》为最著。”[6]

此外,晚明时期还留下了一些很有价值的水利著作,如谢肇淛的运河专著《北河纪》,此书共8卷,成书于1614年(万历十二年),是记载天津至山东段京杭运河的专著,是了解明代运河历史的重要著作;张国维的太湖专著《吴中水利书》,此书共28卷,成书于1639年(崇祯十二年),书中附有东南七府52幅水利总图,并详尽标出了山脉、水源等,同时对各地方文化进行了概述,是研究当地水利的重要文献;仇俊卿的海塘工程专著《海塘录》,此书成书于1587年(万历十五年),记载了当时海塘修筑的情况,原书已丢失,但基本内容在《浙江通志》中得到保存。

经历秦汉、唐宋两个造船技术发展的高峰期之后,元明时期迎来了中国造船技术的第三个发展高峰期。明朝造船技术更多的是元朝造船技术的延续,并没有太多突破,但是当时中国的造船技术仍处于世界前列。据史载,郑和下西洋所使用的宝船,是世界造船史上最大的木质船只。但随着海禁政策的实施,大型船只的制造受到严格限制,宝船逐渐消失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之中。由于需要国家批准,人们才能造船,从而导致造船行业逐渐萎缩,造船技术进步缓慢。晚明时海禁政策虽已放松,但造船大权仍掌握在朝廷手中,造船技术未有太大进步。15世纪末,随着麦哲伦、哥伦布等人环球航行的完成,欧洲航海技术快速发展,而一直处于世界造船技术领先地位的中国逐渐被欧洲国家超越。


注释

[1]万恭.漕河运.转引自:中国水利史典编委会.中国水利史典:黄河卷1.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5:340.

[2]吴海燕,郭孟良.万恭及其《治水筌蹄》初探.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报),1991,18(4):65.

[3]杜石然,等.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修订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309.

[4]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六十九.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1861.

[5]徐光启.农政全书:凡例.转引自:王毓铨.中国经济通史:明:下.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837.

[6]吴邦庆.畿辅河道水利丛书:潞水客谈:序.许道龄,校.北京:农业出版社,1964: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