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学东渐(中国近现代科技转型的历史轨迹与哲学反思·第一卷)
- 刘大椿等
- 3352字
- 2020-08-29 21:33:05
6.16、17世纪的欧洲军事技术
从14世纪起,欧洲的战争已经开始使用手枪、野战炮和攻城炮。但就军事技术本身而言,16、17世纪的欧洲军事技术并没有如中世纪晚期火药的应用那样发生重大的变革。随着火炮和手持式火枪技术的持续改进,整个战争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冷兵器逐渐被淘汰。围绕着火药武器建立起来的各种行业和管理机构,逐渐使热兵器成为军事技术和战争的核心。
手持式火枪的三个关键部件分别是瞄准射击方向和控制推进力的枪管、击发火药的枪机、提供舒适性和稳定性的枪托,其中的每一个部分都得到不断改进。现代类型的肩部枪托在17世纪早期已经出现;枪机则经历了火绳枪机到燧石枪机的发展,燧石枪机直到19世纪中期高效撞击帽发明之前,一直是轻型武器的标准枪机;枪管的制作工艺决定枪的性能,在19世纪膛线枪管的制作工艺成熟之前,一直采用的是滑膛枪管[1]。切割膛线技术以及枪管的制作成为技术改进的主要对象,这也促进了采矿和冶金技术的发展。
16世纪中期,能够从远距离射穿铠甲的滑膛枪被装备到军队中。最初只是作为骑兵、弓手、长矛兵等传统兵种的补充和辅助,后来排枪发射战术[2]被发明出来,弥补了火枪发射率低下的缺陷,这引起了战术上的重大变革,冷兵器时代的战术逐渐失效。铠甲能够提供给士兵的保护性以及骑兵的作用在火枪面前大大降低了,所以骑兵作为一种身份的象征意义也被削弱了。到17世纪末,所有欧洲国家军队的步兵都装备了带有刺刀的火枪。这样一来,传统兵种的作用就变得越来越小了。不仅如此,训练骑兵和弓手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而装备一名作战能力优良的火枪兵则容易得多。只要按照火枪操作手册进行操练,很快就能培养出大量能够作战的熟练火枪手。
陆战中的火炮起初威慑力大于杀伤力,而且由于移动不便并未得到广泛使用。15世纪末,可以移动的火炮被法国人制造出来,火炮在陆地战和攻城战中的实用性大大增强了,中世纪的城堡因此而变得不堪一击。对机动火炮的反制策略也很快被发明出来,即针对火炮容易对高墙造成破坏的特点,将防御墙造低;同时,为了防止步兵攻入,沿着城墙建造许多突出在城墙外的棱堡,使防御工事形成一列凹型。棱堡体系强大的防御能力使其在16世纪成为防御工事的主流。[3]16世纪的炮兵需要掌握关于火炮制造、检测及火药成分的广泛知识;到了17世纪,火炮制造加快了标准化进程,炮兵只需要学习标准装备的正确操作方法。随着金属冶炼技术和重炮制造工艺的进步,16、17世纪已经可以制造大量重型火炮。
火炮和火枪被广泛装备于战船上,相对于在陆地战中运输火炮的不便,对于战船来说,沉重的火炮和弹丸完全算不上负担。因此,战船上的火炮可以造得十分巨大,1506年西班牙最大的战舰上的主炮已重达4吨。火炮需要固定在船身上或者使用掣动闸以减少后坐力对船体的破坏。船舷一侧放置多门重炮一起轰击敌方船只的战术是1588年英国对战西班牙无敌舰队时首先使用的。强大而有效的杀伤力使其迅速成为海战的主要形式,而此前的战术选择是使用轻型火炮、火枪或弓弩杀伤敌船上的水手和士兵。17世纪,欧洲各国开始了一场海军军备竞赛。1637年,已经有装备上百门超过150吨重炮的大型战舰了。1673年,在英国和荷兰的海战中,双方的舰队都有150艘左右的大型战舰,每一方都装备了总计约1万门大炮。[4]
军事技术的领先是欧洲殖民者无往而不胜的保障。当西班牙的殖民者开始征服美洲时,虽然还是以铁制冷兵器为主要武器,但已经携带火炮和滑膛火枪了,而美洲的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甚至还主要使用石制和木制的武器作战。火药武器技术和围绕其建立的战术在欧洲的战争中快速地发展起来。当载有火炮的战舰以及性能优良的火枪这些先进武器出现在尚处于冷兵器时代的亚洲、美洲、非洲时,技术上的领先为欧洲的殖民者提供了压倒性的震慑力和恐怖的杀伤力。
参考文献
[1]Agustín Udías.Jesuit Contribution to Science:A History.Cham: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2015.
[2]Berggren.Ptolemy's Geography:An Annotated Translation of the Theoretical Chapters.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0.
[3]Kretzmann.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Later Medieval Philosophy.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2.
[4]奥尔德罗伊德.知识的拱门.顾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5]彼得·克劳斯·哈特曼.耶稣会简史.谷裕,译.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
[6]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第1卷.顾良,施康强,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7]基佐.欧洲文明史.程洪逵,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8]勒戈夫.中世纪的知识分子.张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9]埃德蒙·帕里斯.耶稣会士秘史.张茄萍,勾永东,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10]涂尔干.教育思想的演进.李康,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11]本内特.欧洲中世纪史:第10版.杨宁,李韵,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
[12]伯特.近代物理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徐向东,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3]布鲁斯·L.雪莱.基督教会史.刘平,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14]弗·卡约里.物理学史.戴念祖,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15]冈察雷斯.基督教思想史.陈泽民,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8.
[16]格兰特.中世纪的物理科学思想.郝刘祥,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17]杰弗里·帕克,等.剑桥插图战争史.傅景川,等译.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
[18]玛格纳.医学史:第2版.刘学礼,主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19]梯利.西方哲学史.贾振阳,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
[20]希提.阿拉伯通史.马坚,译.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8.
[21]波德纳尔斯基.古代的地理学.梁昭锡,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22]伽利略.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周煦良,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3]埃尔顿.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2卷:1520—1559:宗教改革.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组,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24]查尔斯·辛格,等.技术史:第Ⅱ卷.潜伟,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
[25]W.C.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李珩,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6]基根.战争史.时殷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27]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第6卷.席代岳,译.长春:吉林出版集团,2007.
[28]莱茨.剑桥艺术史:文艺复兴艺术.钱乘旦,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
[29]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30]麦克曼勒斯.牛津基督教史.张景龙,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
[31]培根.新工具.许宝骙,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32]斯科特.数学史.侯德润,张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3]沃纳姆.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3卷:反宗教改革运动和价格革命:1559—1610.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组,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34]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5]陈钦庄.基督教简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6]杜石然,等.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修订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7]高岱.殖民主义史:总论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8]江晓原.科学史十五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9]李俨.计算尺发展史.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2.
[40]刘新科.外国教育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
[41]邱志雄.航海概论.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42]汪前进.西学东渐第一师——利玛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43]王伯鲁.技术究竟是什么:广义技术世界的理论阐释.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44]王鸿生.世界科学技术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45]王美秀.基督教史.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46]文庸.基督教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47]游斌.基督教史纲:插图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8]张大庆.医学史十五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49]张家龙.逻辑学思想史.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
[50]赵敦华.基督教哲学1500年.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51]周昌忠.西方科学方法论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1986.
注释
[1]膛线的作用是使子弹旋转,这样子弹能够保持方向稳定。滑膛枪管内无膛线。早期由于没有较好的膛线切割工艺,膛线枪管无法大量生产。
[2]对火枪手编队,第一队横列一起射击,然后退下重新装弹,下一队重复他们的动作,如此形成循环的连续不断的射击。
[3]基根.战争史.时殷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427-428.
[4]杰弗里·帕克,等.剑桥插图战争史.傅景川,等译.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