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内涵丰富,内容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发展目标。

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回顾总结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展望筹划中国未来发展前景,在进一步阐释党的十八大确立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论述和界定了中国梦的重大意义、内涵本质、实现路径、发展要求,形成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发展目标思想。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企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既深刻地揭示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具体地指明了中华民族奋斗的历史使命,又形象地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愿景。

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凝聚了强大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同时,在祖国事业的建设过程中又凝聚了强大的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中国人民万众一心的努力,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之不懈奋斗。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道路。

道路决定命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重要论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既回应了国内外少数人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社会主义的议论和质疑,也指明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道路和前进方向,坚定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学者质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社会主义,以及是什么类型的社会主义。针对这些议论与质疑,习近平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

习近平系统地阐释了进一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关问题。他系统论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性,不论怎么改革、怎么开放,始终都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他鲜明地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就特在其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上,特就特在其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特就特在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上。他极力主张以发展的观点对待科学社会主义,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他特别强调,要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排除和纠正各种错误思想认识,毫不动摇地坚持、与时俱进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发展为了谁,发展成果由谁享有,这是确立发展理念、发展战略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立场”“民心”“人民群众获得感”等关键词提出了一系列新见解和新主张,逐步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观。

习近平特别强调要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习近平的“人民立场”思想也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内容,他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

习近平吸取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民惟邦本”“得民心者得天下”等思想要素,结合当今社会现实,形成了新的“民心”观,并做出了一系列具体表述: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环境污染呈高发态势,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和平稳定是大势所趋,发展繁荣是民心所向;党要赢得民心,党中央要有权威,必须廉洁。为了更好地赢得民心,习近平结合具体工作的部署,强调各项工作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以“五大理念”为核心内容的新发展理念。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对头不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的成效乃至成败。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系统论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成为指导经济与社会进步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理论学说的基础之上,科学客观地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是我们党认识把握发展规律的再深化和新飞跃,进一步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宝库。

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攸关“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式和发展着力点。我国的经济建设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累积了一定的问题,需要新的发展理念给予解决和引领。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实现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的创新发展。把握好总体布局,处理好重大发展关系,实现和增强协调发展。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性的经济社会建设,坚持和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推进开放发展。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实现共享发展。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根据形势发展进行谋篇布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明确提出了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的战略布局,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施,表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方略更加完善,标志着我们党对党的执政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党带领人民向着宏伟目标的伟大进军又迈出重要一步。

习近平指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阶段性战略目标,是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统领;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一招、根本路径;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基本方式、可靠保障;而全面从严治党是发挥党的坚强领导核心作用、为实现战略目标提供坚强组织保证的根本前提。把习近平提出的“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总要求贯穿各项工作的全过程、各环节,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凝聚起更为强大的正能量、推动力。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经济发展思想。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时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后,逐步形成了涵盖改革实质、改革重点、改革内容、改革目的、改革措施等方面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发展思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重要运用,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发展经济理论、宏观经济理论、制度经济分析的重大突破,是一个系统的关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济学革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认识、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经济新常态阶段最为重大、最为深入、最为系统的经济改革,也是我国适应新常态、把握好新常态中新机遇的最为科学、最为可行、最为有效的经济发展与改革。

此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还提出了其他新的重大战略思想和重要理论观点,包括: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把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这些思想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新时代。

———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国家治理理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家现代化、对改革发展认识的深化和系统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的新部署,对党治国理政思想的重大创新,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

习近平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真正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作为治理体系核心内容的制度,其作用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但是没有有效的治理能力,再好的制度和制度体系也难以发挥作用。

习近平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完整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两句话组成的一个整体,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一句话是根本方向和基本道路,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方向和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句话是实现条件和建设途径,即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条件和途径是不断地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提升国家治理能力。

———“全面依法治国”的法治思想。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全面依法治国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形成了丰富而深刻的习近平法治思想。其中最为核心的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本质理论、党与法关系理论、法治中国建设理论、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理论、法治与改革关系理论、依法反腐理论。

习近平提出,我们要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我们要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法治问题上的理论成果;我们要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法律表现形式。习近平这段理论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法治理论、法治体系隶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本质上是后者在法学和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与反映。

在党与法的关系上,习近平要求我们必须牢记“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是我们的法治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法治最大的区别”。习近平所提出的重要的法治新思想还有: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改革要有法据,同时立法要促进改革;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等等。

———“全面从严治党”的党建思想。

无论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还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成败在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党建,在多个场合强调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并提出一系列治党新思想新举措,形成了坚定、威严、科学的“全面从严治党”的党建思想。其核心思想包括思想建党、制度治党、从严治吏、严明党纪。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总结了全面从严治党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其中关键的一点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一定要用好思想建党这个传家宝,抓好思想教育这个根本。思想建党是党建之源,制度治党是党建之本,二者一柔一刚,需要紧密结合。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的部署和要求,必须以改革精神推进党的制度建设,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建制度、明法度、严约束,切实将制度治党贯穿于党建工作全过程,不断提高管党治党水平。治党制度的确立和完善,将使党的领导更加有力度、有效率、有威信。

“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从严治吏,要坚持从严选拔、从严培养和从严监督。选好人、用好人,是干部工作的底线。习近平多次强调,要加强纪律建设,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根据形势和党的建设需要不断完善党的纪律规定,确保系统配套、务实管用;党的各级组织要积极探索纪律教育经常化、制度化的途径;要坚持有纪必执,有违必查,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国家安全思想。

习近平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国家安全形势的新变化新特征新问题,提出并形成的国家安全思想,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体国家安全观产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处的复杂国内国际环境之中,既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安全战略文化,又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国家安全战略思想进行了创新与升华。

总体国家安全观具有丰富的内涵与外延,可以归结为:(1)“五大要素”———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2)“五对关系”———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3)“十一个重要领域”———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领域。

强军思想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的国际战略格局和国家安全形势,建设一支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利益相适应的国防力量和强大军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提出了指导国防和军队改革创新的一系列重大方针原则,形成指导和实现强军目标的重大思想理论。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治理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相继提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亚洲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断提出和丰富相关的国际关系与全球治理的新思想新战略新方案,构成了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线的全球治理思想。其核心包括“一带一路”倡议,坚持“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治理理念,等等。

“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中国政府倡议,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对于全球经济治理,习近平指出:各国要加强沟通和协调,照顾彼此利益关切,共商规则,共建机制,共迎挑战;全球经济治理应该以共享为目标,提倡所有人参与,所有人受益。这些论述表明,全球治理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中国在杭州G20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重要国际场合,一直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

习近平指出,中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亲、诚、惠、容的理念。习近平还提出要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大国之间相处,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大国与小国相处,要平等相待,践行正确义利观,义利相兼,义重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