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在“强起来”的新时代,我们既需要在多个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确保社会主义建设能够成功展开,也需要发展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推进到新的历史阶段

当代中国的发展道路就是一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中国化发展道路。一方面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另一方面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一种理论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成为引领时代发展的理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引,同时又将马克思主义提升到新的历史高度。关键的问题是结合具体的实践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做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和创新者,而不是要做抱残守缺的教条主义者。我们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但不是一种本本主义的坚持,不是教条主义的坚持,而是有反思有继承的坚持。正是对传统的批判和发展,才开启了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走向“强起来”的新时代,我们需要在许多方面结合当今的时代发展,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书将从如下七个方面阐释马克思主义对当代中国建设实践的指导意义。在此基础上,我们在最后一部分将阐释“强起来”的中国对于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意义。

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指导。中国共产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心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因素。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党制度与其他西方国家的政党和政党制度存在着基本差异。中国共产党是在革命战争年代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唯一执政党。我国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1]要坚持党的领导和完善党的领导,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党理论,并在实践中完善这一理论。离开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指导,就会在现代多党制和民主制面前失去战斗力,就会在无政府主义和非组织化思想面前陷入迷途。

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理论的指导。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事业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意志和共同事业,而不是哪一个政党哪一个阶级能够独立完成的事业。为此,必须凝民心、聚民智,捍卫人民的民主权利,激发人民的首创精神,号召人民的普遍参与,形成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磅礴力量。这就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坚持人民创造历史的群众史观的指导地位,正确处理领袖、政党和群众之间的辩证关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主体理论,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2]。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主体理论,不仅要捍卫人民的民主权利,还要激发人民的创造精神,满足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提升民族自豪感,激发人民的爱国主义热情,让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民族伟大复兴运动之中。

三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强起来”的新时代的指导是全方位的,既包含实践方面,也包括理论建设方面。随着自媒体和多媒体时代的到来,社会思想和社会舆论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影响力越来越大,“强起来”的中国面临着复杂的意识形态环境。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随着中国硬实力的增强,中国的“强起来”不仅必然要求而且必然要表现为中国话语、中国理论、中国思想、中国精神的积极建构,从而使意识形态建设和理论建设越来越紧迫和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指导,创新意识形态工作方式,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是“强起来”的新时代的必然要求。

四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论的指导。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包括今天走向“强起来”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有一个根本的问题,这就是如何面对现代性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面对现代性的态度问题。对现代性的态度决定了不同思潮和社会力量对中国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向的不同看法。是以文化保守主义的态度拒绝现代性、以激进主义的态度超越现代性、以全面肯定的方式拥抱现代性,还是能够形成一种批判与超越相统一的辩证立场,这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中国走向“强起来”的文明复兴具有根本的重要性。在这个问题上,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的批判立场。马克思是形成了系统的现代性批判理论的思想家。马克思既是现代性的继承者,又是现代性的批判者。从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中汲取营养,坚持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论的辩证立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同于传统社会主义也不同于资本主义的区别所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包含着马克思主义超越现代资本主义文明形态的未来指向,但也必须坚持用现代性的积极成果批判传统主义的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有“特色”,是因为在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复杂因素构成的社会语境中,对现代性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辩证的批判立场。

五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指导。“强起来”的中国是一个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和推动人类进步事业共同发展的中国,它需要发挥自己在人类进步事业中的巨大作用,反对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推动建立新的国际关系。为此,“强起来”的中国需要建立大国外交,确立根本的大国外交原则和外交战略,超越现代国际关系理论,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和外交理论,为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人类发展做出贡献。中国的外交要突破现代以来的霸权主义原则,反对各种形式的强权政治,反对新老殖民主义,突出平等、互利、和平的原则。中国的大国外交理论和实践不仅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而且要以马克思主义丰富的世界历史理论、全球化理论、战争与和平理论等相关思想为指导,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争取更好的国际环境,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推动人类的进步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六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理论的指导。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制定了自己的纲领,分为革命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这是一个从实现民族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到逐渐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行动指南。这是一个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完美结合的纲领,将现实中短期的任务和远大的人类理想信念结合起来。今天中国“强起来”的民族伟大复兴,也必须将坚持现实目标与远大理想结合起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理论。没有超越现代文明的远大理想和未来方向,中国的复兴就没有世界历史性的意义。

七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指导。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历程来看,中国共产党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强调的是用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指导现实实践。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指导中国实践的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具体分析中国的现实实践,而不是照搬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全部内容和具体结论。在“强起来”的新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论原则和思维方式的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

最后,在从七个方面阐释了“强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之后,我们将用一章的篇幅谈谈在这一实践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的新的发展。继承与创新、坚持与发展始终是辩证的关系。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化的马克思主义,不是本本主义。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总是在与中国特定现实相结合的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同时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完成了中国“站起来”的伟大历程。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实现了“富起来”的伟大目标。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向了“强起来”的新时代,中国走向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它将马克思主义提升到了新的历史高度和新的历史境界,在多个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同时,也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正在丰富和发展着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不断赋予它们丰富的民族内容和当代特征。


[1]党的十九大文件汇编.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7:11.

[2]党的十九大文件汇编.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