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鱼、泥鳅、蟹、蛙、鳖稻田综合种养一本通
- 成都市农林科学院
- 1375字
- 2020-06-25 20:47:33
第五节 稻渔综合种养的综合效益
一、经济效益
1.降低生产成本
以稻田养鱼为例,进行介绍。鱼类摄食的杂草30%左右能被鱼消化吸收,其余的70%左右成为鱼粪归田,增加了土壤有机质的含量,达到肥田的效果,减少了化肥的用量。同时,养鱼田中水溶性的氮、磷、钾含量分别是非养鱼田的1.7~1.9倍、6.7~8.7倍和1.9倍,因此在稻田中养鱼能够有效利用肥料,降低生产成本。
2.增加产出
有研究表明,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下稻谷产量能提高5%~15%。稻渔模式下,靠稻田天然饵料养鱼,可收获成鱼30~50千克/亩;通过投放大规格苗种,成鱼产量可达到100~300千克/亩,稻渔共生系统较单一水稻种植利润增加。
3.带动第二、第三产业发展
通过稻渔综合种养带动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如浙江省青田县的稻鱼结合生产形式,以及由此引申的田鱼文化、田鱼村的旅游资源和田鱼产品,已经逐渐发展成了一种现代渔业文化产业,将现代渔业与农产品加工、休闲旅游等产业结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二、社会效益
1.实现了立体综合开发农业,提高了水土的利用率
我国人均耕地少,水资源匮乏,而稻渔综合种养将种植与养殖同步,实行一水多用、一地多用,使农业由平面向立体发展,由稻鱼两元结构发展到稻、鱼、菜、食用菌等多元复合结构,实现了立体综合种养,提高了水土的利用率。
2.加快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进程
作为一种高效生态农业,稻渔综合种养不仅能增加水产品产出,而且促进水稻增产,有利于农渔各业调整产品结构。因此,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可以促进我国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比重朝着适宜的方向发展。
3.改善食物结构,丰富人民生活
水产品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营养丰富,有助于人们增强体质。稻渔综合种养能为人们提供更多绿色健康的农产品和水产品,尤其是在一些不能大面积开展水产养殖的山区,更应推广和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稻渔综合种养可结合旅游业开办各种活动,发展渔文化,如开展捕鱼节、鱼灯节、鱼灯舞等民俗活动,丰富人民的生活。
三、生态效益
1.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
水稻田间的杂草及虫类都是水产品的天然饵料,且农药对水产品生长不利,稻渔综合种养期间很少或不喷洒农药。同时,保留少数杂草或害虫,这对于维持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是很有利的。
2.有效减轻病虫害
作为水稻害虫的二化螟、食根金花虫等个体发育都是在水中完成的。这些幼虫是鱼类喜食的天然饵料;有些稻田害虫,如稻飞虱,虽未有幼体在水中,但在风吹雨打时被吹入田中,同样被鱼摄食。据田间试验测定,在稻渔综合种养复合种植系统中,鱼能有效吃掉稻田中害虫的50%以上。
3.有效减少农田杂草
稻田杂草危害是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其除了与水稻争肥之外,还争空间、水分和阳光,严重时可使水稻减产10%~30%。稻田的中耕除草,除人工除草外,许多地方还大量使用化学除草剂,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有相关研究表明,稻渔综合种养对稻田杂草有良好的控制效应,它可以在不使用除草剂的条件下,有效地防除稻田稗草、水马齿和莎草等杂草。通过调查发现,杂草丰富时,草鱼会优先取食稗草,在稗草数量减少后,一些阔叶杂草和莎草也基本被取食完。
4.减少环境污染
据报道,在喷施的农药中,99.9%都挥发到大气、淋溶流失到土壤和水域中,或残留于作物中,所施化肥的平均利用率也只有40%左右。稻渔综合种养集灭虫、除草、中耕、施肥于一体,在某种程度上可代替和减少化肥及农药的使用,减轻了农业污染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