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饲养管理

一、日常管理

俗话说稻田养鱼,“三分技术、七分管理”,稻田养鱼日常管理工作的好坏是养鱼成败的关键,要防止重放养轻管理的倾向。稻田养鱼的日常管理主要有以下几项工作。

1.坚持巡田

坚持早晚巡田。清晨观察鱼类是否“浮头”、活动生长是否正常,傍晚检查吃食情况。检查田埂有无坍漏,进出水口是否通畅,如有问题要及时修复。

2.清理环沟、暂养池

环沟、暂养池是鱼的主要活动场所,一段时间后容易淤积,要清理环沟和暂养池中的淤泥,捞取草渣残饵,确保畅通无阻;翻耕插稻时要严防泥浆回流鱼坑中。

注意

浮萍不要覆盖环沟水面的一半,过多时必须人工及时打捞,否则容易引起鱼类缺氧。

3.调节水位

正确处理水稻浅灌与养鱼之间的矛盾。根据水稻不同生长阶段的特点,适时调节水位。插秧后到分蘖后期水深以6~8厘米为宜,以利于秧苗扎根、还青、发根和分蘖,这时鱼体小,可以浅灌;中期正值水稻孕穗,需要大量水分,应使田水逐渐加深到15~16厘米,这时鱼渐长大,游动强度加大,食量增加,加深水位有利于鱼生长;晚期水稻抽穗灌浆成熟,要经常调整水位,一般应保持10厘米左右。

4.防洪抗旱

干旱时要注意蓄水保水,节约用水;雨季来临时要做好准备,防止田水满溢逃鱼,保持进排水渠道通畅。

5.正确处理农田施肥、施农药与养鱼的关系

严格掌握施肥、用药的种类、方法、数量和时间,处理好施肥、施药与养鱼的关系。

6.合理投饲

坚持“四定三看”原则。看天:晴天多投,阴雨天少投,天气骤变和阵雨时不投。看水:清淡多投,肥浓少投,恶变不投。看鱼:活动正常食欲旺盛,不“浮头”时应多投,反之则少投。四定:定位、定量、定时、定质。选用优质饲料,确保鱼类生长所需的营养要求,以利于鱼类健康生长。

7.防逃检查

勤巡田,注重检查防逃网有无漏洞,田埂有无漏洞或坍塌,若有则及时堵塞或修补。定期疏通环沟内的杂物,确保环沟沟沟相通,田鱼能在环沟间自由活动。

8.防御敌害

稻田养鱼有鸟、鼠、蛇、水生昆虫等多种敌害,对鱼危害极大,要及时做好敌害防御、清除工作。

二、饲料管理

1.“四定”原则

为了使鱼吃好吃饱,生长迅速,降低饲料系数,投饲必须坚持“四定”原则。

定时:在正常情况下,每天投饲时间要相对固定,从而使鱼养成按时摄食习惯。

定质:饲料要新鲜、卫生,不霉烂变质,以免发生疾病及其他不良影响。

定位:投喂的饲料要有固定食场,使鱼养成在固定地点摄食的习惯。

定量:投喂的饲料要适量,防止过多或过少,以免影响消化和生长。投饲数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天气、水温等情况。

2.鱼类饲养

(1)养鱼饲料

1)配合颗粒饲料:颗粒直径为1.5~3毫米,粗蛋白质含量不低于30%。

2)农家饲料:蚕蛹、菜籽饼、米糠、麦麸、豆渣、酱糟、酒糟等。

3)青饲料:浮萍、芜萍、水草、旱草、豆叶、菜叶、苕藤等。

(2)饲料投喂量 投喂量以0.5~1小时内吃完为宜,一般为田内鱼种总体重的2%~5%。投料时不要让鱼吃得过饱,以八分饱为好,一则可保持鱼食欲旺盛,二则可减少饲料浪费,节约成本,又减少对水质污染。八分饱可做两种情况解读:一是80%鱼吃饱,20%鱼未吃饱;二是每种鱼都吃到八分饱。

(3)投饲技术

1)人工手抛法:手抛法的好处是可直感鱼活动情况,出现问题及时解决;缺点是投料不匀,影响鱼摄食效果,而且花费时间多。手抛时要尽量抛匀,按“慢、快、慢”要求进行投料,即开始时少投料,当鱼集中来抢食时要投快些,后期鱼来摄食数量少了,要慢投料。

2)食台投饲:此法节省时间,但鱼活动情况不直感,只能根据饲料消耗量来判断。稻田养鱼水浅可将饲料直接投放在环沟里,或者在暂养池与环沟交界处暂养池一侧的水下设食台,用于投放饲料。食台多少视养鱼面积而定。食台分沉性、浮性两种,沉性食台以水下50~60厘米为宜,浮性食台用PVC管搭建,投放饲料和水草,供鲫鱼和草鱼食用,以免饲料到处飘散,影响鱼类正常摄食。

三、水质管理

1.加深田水

水是养鱼的基本条件之一。田水浅不但影响鱼种放养量,降低产量,而且容易受水鸟等敌害侵袭。因此,要防止田水过浅,影响养殖效益。俗话说深水养大鱼,有条件的稻田可将水位保持在1.3米以上,以利于鱼类生长,但要从当地实际出发,能深则深。

2.调节水质

保持水质“肥、活、嫩、爽”。如水质过老,要及时更换新水;水质过清瘦,每亩可施发酵有机肥50~100千克,以改善水质。此外,还要不定期施生石灰,一般每亩水面每次用量为10~15千克,泼洒环沟,调节水质。同时,定期用光合细菌、EM菌等微生态制剂改善水质,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