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看就懂的五代十国史
- 牟彦秋
- 1780字
- 2020-08-26 12:38:29
太祖建国
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
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
——《筹边楼》(唐)薛涛
自从修筑了一座新城,将汉人迁徙此地后,一个问题始终困扰着阿保机,并让他头痛不已。
这个问题就是:汉人老逃跑!
耶律阿保机不明白是哪里出了问题,就跟述律平谈起此事。一听这话,述律平说,可以去请教德高望重的“韩先生”。
这个韩先生,就是辽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韩延徽。
韩延徽来了后,他对耶律阿保机建议道:“乃请树城郭,分市里,以居汉人之降者。又为定配偶,教垦艺,以生养之。”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
如果阿保机要治理天下的话,就要“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汉人住不惯帐篷,可让他们住城里;汉人不会放牧打猎,但汉人有足够的手工技术,足以养活自己。所以我们要修筑城墙,让汉人在里面居住,并使其各有配偶,垦荒耕地,纺纱织布,炼铁制酒,这样汉人就会留下来了,大王的心结也就解开了。
听完这番话后,阿保机觉得所言甚是,便接受了这个建议。至此,契丹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成功实现“民族分制”的王朝。
契丹废除了原有的格局,设立南北两院,两院最高领导行宰相权力,统称为“大王”。
其中,南院大王以汉法统治汉人,南院官员服装以汉服(唐朝服装)为主——软脚幞头、窄衣小袖等,官名也都是汉官,如令、仆射、枢密使、节度使等。
反之,北院大王以契丹法统治辽人,北院官员服装以契丹服为主——髡发秃顶、毛皮棉袄,袍服皮靴等,官名也都是契丹官名,如大惕隐司、宣徽官、夷离毕院、敌烈麻都司、于越等。
这里多说一句,在辽国的历史上,“于越”是一个神奇的官职,其地位之高,简直位于百官之首;其权力之大,更是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在辽国,这个官职既管理军队,也抓政治,按照现在的定义,于越就是一个国家“总理兼军委第一主席”的职位。在中原王朝中,可没有这种逆天的官职,如果有的话,也只有那个临终托孤时的“摄政王”了。
“于越”权力如此了得,所以在辽国两百多年的历史里,也仅仅有三位大臣(也说是四位)得此殊荣,并永载史册。
契丹还实行“一城两制”,大家生活在一起,也要体现两种不同的文化与风俗。
举一个例子,如今咱们看辽国的上京临潢府遗址,这个遗址特别有意思。
从这个城池的遗址上看,这个城市被一分为二,北面是宫城,南面是汉城。其中这个汉城,有街道、房子、水井,各种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而反观北面的宫城,除了一个皇宫外,就什么都没有了。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契丹人住帐篷,他们住不惯汉人的瓦房,觉得汉人的瓦房憋屈,还磨灭了本民族“逐水草而居”的习俗。因为契丹人不住瓦房,所以皇宫周围什么也没有,全是契丹人搭建的帐篷。如今,虽然帐篷消失了,但安装帐篷时打桩用的钉子却还留在那里,并永远见证着这段历史。
这,就是契丹人“一城两制”的具体表现。
国家强大后,耶律阿保机开始南征北战,除了讨伐中原失败,被后唐庄宗李存勖打得鼻青脸肿外,其他战役均以大获全胜而告终。在耶律阿保机有生之年,他一口气灭掉了自己能看见的所有部落。
这些部落包括吐谷浑、党项、阻卜、回纥等。同时,耶律阿保机还一口气灭掉了已经建国两百多年,位于今天东三省及朝鲜半岛北部的渤海国。
知识链接 辽治矿冶
辽代的矿冶比较发达。辽太祖的父亲担任夷离堇期间,“始置铁冶,教民鼓铸”。公元911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率军南征幽、蓟,到达滦河,在还军途中,得银、铁矿,并命令冶炼。
辽在各地先后建了许多冶铁处所。如在东京道尚州东平县建铁冶,集中采炼的有三百户人家,而且把铁制品作为赋税上缴政府。政府还役使大量奴隶从事矿冶,柳湿河、三黜古斯、手山三处矿冶都是契丹曷术部奴隶所开采。
这个渤海国,就是未来无敌于天下的“大金王朝”的前身。
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接受了韩延徽的建议,仿照汉人制度,废除了契丹三年一选举的制度,正式建国称帝,国号“契丹”。
伴随着这个王朝的诞生,耶律阿保机成为真真正正的草原霸主!
知识点思考 耶律阿保机在政治上实行了什么新举措?
耶律阿保机发现,国境越来越大,西部草原上新征服的奚族、室韦,不习惯耕种;而投奔的汉人,又不可能去牧马。于是他设置了两套平行的行政机构——北面官“以国制治契丹”,保留契丹部落的用人惯例;南面官“以汉制待汉人”,几乎是唐代三省六部制的翻版。一个皇权,两套官制,并行不悖。每年的春夏秋冬四季,阿保机会到四个不同的地方居住,称之为“四时捺钵”。表面上,这是“游牧”之意,实际上,也是巡察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