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化效应:职场,拒绝原地踏步

词条解析

20世纪60年代末,一位名叫利福德·盖尔茨的美国人类文化学家,来到爪哇岛生活。这位向往风景名胜的学者,无心观赏诗画般的景致,而是潜心研究当地的农耕生活。为了他的水稻生产,他每天面对着那些镰刀犁耙,然后种锄收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原生态农业为田园景色增添了光彩,而他自己却长期停留在一种简单重复、没有进步的循环状态。这位学者就把这种现象称为“内卷化”。此后,这一概念便被广泛应用到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及其他学术研究中。

“内卷化”作为一个学术概念,意指一个社会或组织既无突变式的发展,也无渐进式的增长,长期以来,只是在一个简单层次上自我重复。陷入内卷化就如同故步自封、裹足不前,耗费着有限的资源,重复着简单的脚步,浪费着宝贵的人生。

经典案例

老李当“干事”三十年了,身边同事一个一个升迁,自己却还原地徘徊。退休年龄就要到了,心中无限酸涩,“二锅头”成了最贴心的朋友。老王做“技工”十五年了,同辈之人已升任高工和主管,自己却还一直戴着一顶技工的帽子,心境异常抑郁。老刘年轻时,曾因一部剧本获得过电影大奖,当时被公认前程似锦,然而二十年过去了,他的成就却还停留在二十年前……

人们不禁要问:老李、老王、老刘为何停步不前?是他们天赋欠缺,勤奋不够,还是运气没有垂青?俗话说得好,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而在命运的车轮里,如果一味抱着求稳妥的心态裹足不前,不思进取,那么命运之神又如何能眷顾于你呢?以上故事中的三人就是内卷化效应的最有力证明。

当今,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生活成本急速提高,经济发展速度太快,人们已经渐渐无法跟上经济的变化速度,所以,求“稳”便成了人们生活的追求目标,这是客观原因。从主观方面分析,人的惰性往往会成为原地踏步的最主要原因。人一旦有了安定、稳定的生活现状,就不愿打破这种平衡,怕担当风险。所以就日复一日地沉迷在安稳的日子里了。

思维决定行动,无论是社会组织还是个人,进入内卷化状态,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精神状态和思想观念。一个人如果总是自怨自艾,不思改变,不求进取,不谋开拓,那么就只能原地踏步了,当然,出现倒退的情况也不足为奇,毕竟这是一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如果一个人相信自己还能有一番作为,并付诸行动,那么他便可能大有斩获。正像运动员所说的,“拼搏不一定会得到,不拼搏一定得不到。”如果上面提及的李“干事”认定他这辈子只适合这一职位,那么他升迁的动力将消弭殆尽,前途可以不作他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