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高震主宋文帝乱杀檀道济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征骑屯广武,分兵救朔方。

……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南北朝·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节选)

北魏太延二年(公元436年),正当魏太武帝攻灭北燕,再建功绩之时,南朝宋将,最后一名北府兵将领檀道济也与世长辞。他功名赫赫,没想到自己却没有马革裹尸,战死沙场,而是死于人主之手。

南朝宋元嘉七年(公元430年)北伐失败后,宋文帝虽然还有建功立业之心,但已经没有多少军事资本供其折腾,他只好行休养生息之策,过过太平日子。而且,手下的重臣也死得差不多了,如王氏一族,王华、王昙首都已身故,只有老臣王弘还活着,他历任三朝,身兼侍中、司徒、扬州刺史、录尚书事,是当时最重要的辅政大臣。但他已经老了,加上参与过徐羡之、谢晦等人的废帝之谋,虽不是主犯,但也整日提心吊胆,生怕出什么差错。

▲王华

当时,另一位老臣左光禄大夫范泰看出了王弘的苦衷,私底下对他说:“天下事务繁多,而且权重的官职难以久当。你兄弟众多,当存有谦让之心。彭城王刘义康是皇帝的弟弟,应征召他到朝中,共同参与朝政。”王弘一听,觉得非常有道理,于是向宋文帝上奏,以病称辞,并推荐刘义康代揽其职。宋文帝刚开始以为王弘骗他,还不肯放其离去,后来见这个老臣确实疾病缠身,无法有力地辅政,才将王弘的所有职务逐渐转交给彭成王刘义康。

刘义康,刘裕第四子,少年时就聪敏机智,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是个很有才干的人。刘义康在政务方面倒是没太让人失望,待他入朝后,王弘谦让至极,基本撒手不管,所以他实际上主导了辅政之事,非常认真地处理各项公务,事事躬身而为。王弘看着这位大有政才的明日之星冉冉升起,于南朝宋元嘉九年(公元432年)病逝,成为废帝之事中唯一善终之人。估计他临死时还想着宋国朝政有人继承,十分放心。

不过,刘义康为人也有致命的缺点,那就是不拿自己当外人,这导致他智商很高,情商却显得很低。他认为兄弟之间,血浓于水,不必忌讳君臣之礼,所以常常率性而为,不避嫌。当时,他算是权倾朝野,宫廷内外大小事务一律包办,这使得各地的一等贡品都不流入皇宫,直接发到他的府上,成了孝敬他的礼品。

一开始宋文帝还不知道,直到有一次,刘义隆品尝进贡上来的柑橘,对刘义康感叹道:“今天柑橘的形状和味道都不如从前啊。”刘义康不知是真傻还是显摆,立马说:“今年有好的柑橘啊。”于是派人将府上的柑橘拿来给皇上吃。皇帝一看,刘义康府上的柑橘比皇宫里的大三寸,心里顿时不是滋味,他没有当场发作,但心里已经和刘义康有了嫌隙,并生出猜忌之心。

当时,朝中重要的大臣还有殷景仁和刘湛,都领尚书仆射一职,前一位是刘义隆的心腹,后一位则与刘义康交好。宋文帝一向体弱多病,尚未到而立之年,就时不时地大病一场。南朝宋元嘉十二年(公元435年),宋文帝久病不愈,眼看着不行了,刘义康和刘湛都担心起皇帝的身后之事。

▲檀道济

他们担心的正是拥兵在外的大将檀道济。檀道济因在北魏围攻历城,追击宋军时安然返回,使朝廷保住了一支有生力量,得到了宋文帝的嘉奖。接着,作为整个宋国威望最高的武将,他被派往寻阳(今江西九江西南)镇守城池。檀道济手下统领的,是最后一部分北府兵。他不仅自己厉害,几个儿子也很有才气,手下的两员副将薛彤、高进之更是勇武无敌,时人将其比作张飞、关羽。

有一天,刘湛对刘义康说:“皇上一旦驾崩,我们这些人哪个能控制得了檀道济?”刘义康一想此话有理,就向宋文帝进言,说檀道济的坏话,称他有谋反的意图。宋文帝当年经历过废立之事,生怕自己的儿子不能顺利即位。次年,皇帝趁着病情还没恶化,下诏将檀道济召入朝中。

檀道济一身忠勇,加上没有政治谋略,哪里想过谋反。倒是他的妻子颇具见识,十分担忧:“功勋高于世人,必遭他人猜忌,现在无事而召见,应该是灾祸到了。”檀道济耿直地说:“我领兵抵御外寇,镇守边疆。我不负国家,国家怎会负我?”于是坦然赶往建康。

檀道济在建康待了一个多月。宋文帝屡次在病榻召见他,两人只谈了一些勉励的话,并没有惩处檀道济的意思。这期间,宋文帝身体渐渐好转,疑虑减轻了不少。所以,皇帝又想放过这员虎将,当时正有北魏军队犯边,于是便让檀道济回去继续就任。

檀道济松了一口气,带着随从上了回寻阳的船,准备出发。正在这时,一行人忽然听见策马之声,岸边出现了朝廷的官吏,他们对檀道济宣读了最新的诏书。原来宋文帝病情忽然加剧,刘义康借机假传诏书,以私散财物、图谋不轨的罪名逮捕檀道济和他的几个儿子,以及薛彤、高进之等心腹手下。

檀道济被捕后,气得不行,目光如炬,一会儿就喝了一斛酒,一把摘下头巾,狠狠地摔在地上,大吼道:“你们竟敢如此做,这是在自毁长城啊!”

最后,檀道济被杀害,当时的人们悲伤不已,有歌谣唱道:“可怜《白浮鸠》,枉杀檀江州。”悲剧总是在历史中不断上演,几百年后,另一个宋朝,岳飞因“莫须有”的罪名被枉杀,真让人莫名地伤感。

檀道济的死,“亲者痛,仇者快”,消息传到北魏,魏国之人皆说:“檀道济已死,南方的那些小子再也不足忌惮了!”自此以后,北魏常有南侵宋国、饮马长江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