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11月11日11时11分,腾讯公司内手机提示音响起一片,在这家中国最大互联网公司工作的的1.2万名员工同时收到了一条新微信。点击手机,传来该公司创始人兼CEO马化腾的声音:“大家好,我是Pony,今天我用这样一个特殊的方式,代表总办祝福公司和所有腾讯人生日快乐,跟大家说一声:辛苦了!”这是腾讯成立13周年庆祝的时刻,往年此时,马化腾都会写一封公开信。今年,他选择了在深圳腾讯大厦39层办公室里,用微信这一特别的方式向员工们传递信息。
微信,这个腾讯于今年1月24日推出的移动即时通讯产品,正在成为这家以PC即时通讯产品QQ起家的互联网巨无霸公司最受人关注的产品。3G网络和智能手机的逐渐普及标志着着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彻底撼动了传统PC和互联网企业的生存法则。人们把电脑装入电话,并把电话装入口袋,PC即时通讯工具上的联系人有了极大机会与手机的通讯录合二为一。与其他移动即时通讯工具只具备替代手机短信、提供比短信更丰富功能的特点不同,微信打通了与QQ之间的关联,也打通了与手机通讯录之间的关联,可以把两种关系尽收入囊中,从而成为有可能推动腾讯迅速跨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并占据有利地位的关键产品。
到目前为止,该产品表现不错。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微信用户数创下5000万的记录,是同期的另一款竞争产品米聊的5倍左右。除去其打通了QQ,可以从这个拥有世界最大用户群的互联网即时通讯软件获得用户基础之外,该产品功能丰富、用户体验细腻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这个对腾讯具有战略意义的产品背后,是一支在公司内部被马化腾喻为可与QQ团队媲美的“七星级”开发团队——腾讯广州研发部。
该团队偏安华南,距离深圳总部150公里,成绩每每让人刮目相看。2008年,这支团队让QQ邮箱起死回生,令腾讯成为中国最大的邮件服务商。他们还为QQ邮箱推出的广播服务,是腾讯微博一直沿用的“广播”收听形式的基础;其在QQ邮箱开发的用于和陌生人沟通的“漂流瓶”产品,让QQ邮箱用户出现爆炸式增长,用户黏性提高,日活跃用户数达6000万——这个数量级可以与任何一个国内社交网站的用户量相媲美。这是企鹅公司的秘密武器。
找到腾讯的秘密武器得到广州华景路南方通信大厦6楼。那里楼层不高,空间逼仄,但一双双二十多岁年轻人的眼眸中闪烁着青春的光辉。时间是下午2点钟的光景,三三两两的年轻男孩在休息区内兴高采烈打着桌球,桌上足球转手被哗啦哗啦拨动作响,不远处圆桌前围坐着几个人小声地探讨技术架构问题。微信iPhone的3.5版本刚刚结束开发,提交APP Store审核,Android和S60平台的3.5版本开发正在紧锣密鼓中进行,Windows手机平台的微信也在拓展当中。休息区外,则是一片静寂。这正是午休时间,有人或趴在桌子上,或躺在行军床上歇息。和腾讯其他研发部们一样,他们每个人都有一张行军床,除了午休,更多是为加班加点时休息用。这些年轻人有个外号叫做“矿工”——因为传言这支研发团队喜欢在夜里通宵开发产品,他们总在黑暗中工作而得此别号。
2点30分,午休时间一过,整间办公室都活了起来——显然“矿工”们也在阳光下工作。四间会议室一瞬间就被占满,休息区的圆桌前热烈讨论的年轻人更多了。负责微信的产品总监曾鸣正带着二、三十人,在被他们称为“小黑屋”的会议室里封闭开发。因为人员增加,格子间已经不够用了,为了面对面讨论方便,他们索性将办公桌搬进了会议室。
这里的主人这时出现。他显然年长更多,着朴素T恤,面颊消瘦,目光沉着,温和又内敛。他总是嘴角紧闭,不多言语,即便张嘴,亦语气平缓,极少抑扬动措。在大楼外繁华街市的人流中,他应该是最平凡那个,没有人知道他叫张小龙——尽管这个名字在软件界如雷贯耳,15年前,他就属于中国最知名的程序员之一,他个人开发的电邮软件Foxmail已经属于中国最成功的共享软件。
能将其名与其人联系在一起的寥寥无几。目前担任腾讯副总裁、负责腾讯广州研发部管理工作的张小龙更像一个传说。互联网产品经理们都知道有一个没有头像,总以 “Allen”或“Allenzhang”的普通账号活跃在各类新鲜APP应用的用户,默默试用这些产品。那可能就是张小龙。他影踪不定,但又切实存在。多位接受《彭博商业周刊》采访的曾和张小龙有过工作交流的人士都表示,在深夜向他反馈腾讯产品体验问题或提出改进建议,总是会迅速得到张的亲自回复,其中不乏凌晨3、4点钟。
这倒符合他的性格。他总是嘴角紧闭,不多言语,即便张嘴,亦语气平缓,极少抑扬动措。只有谈到产品,目光便放出光芒。
“为什么我们对自己做的产品比较自豪?因为我们对人的心理和人性有洞察。”张小龙对《彭博商业周刊》说。他手指轻敲,食指和中指微黄,那是从程序员时代昼夜编写程序养成的烟瘾的明证——曾在腾讯就任博客频道副总监及微博产品负责人的和菜头称张是“广州深夜里最大的健牌香烟消费者”。作为一个产品开发者,Foxmail、QQ邮箱和微信这些明星产品,都让张小龙“感到骄傲”。在他看来,这些产品取得成功的精髓,并不在于功能。“功能是次要的,找到功能背后包含的个人的动机,才能真正把握这个功能的精髓点,否则就是皮毛性的功能。”他说。
42岁的张小龙是个矛盾体。他低调纳言,沉稳至极,但他主导开发的产品中却表现出一种热切的情感——或者说,“灵魂”。
他会向海子的家人购买海子的诗的使用权来用作QQ邮箱登录页的插画文字,也会因喜欢同事小女儿的涂鸦,而将一幅涂鸦画挂在QQ邮箱的入口。出现在QQ邮箱入口位置的,还有可能是几句马丁•路德•金的名言:“到头来,我们记住的,不是敌人的攻击,而是朋友的沉默。”
微信亦是如此。其启动页,是一个人站在巨大的星球下,张说这表明“每个人都是孤独的”,而微信的产品特征真是捕捉和陌生人的关系。在之前微信3.0的版本里,启动页面上出现了迈克尔•杰克逊的图片,旁边写着迈克尔•杰克逊说的一句话:“‘你说我是错的,那你最好证明你是对的。’谨以此版本纪念迈克尔•杰克逊,感谢他的音乐陪伴我们的产品开发之旅。”
音乐伴随着张小龙,他把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来琢磨产品。任何一个互联网新产品总能留下他的脚印,自己做的产品,更是每天都沉浸在对每一个功能和体验的完善中。有一次,张小龙问微信的产品经理:微信3.1和3.0的会话列表有什么修改?原来有一个修改大家都没有注意到,会话列表的每一行的高度减少了两个像素。这两个个像素在iPhone里面用肉眼很难分辨,但他看了出来。他对产品的执着已经精确到了像素级别,由此被称为广州研发部最大的产品经理。即将上线的微信3.5版本中,最后一个星期的打磨期,供改动了300个问题点,其中100多点都由张小龙亲自提出。
微信这个产品由腾讯广州研发团队自去年年末开始开发。据微信产品总监曾鸣回忆,去年11月20日,一个10人的微信产品小组正式启动。当时,美国的Kik Messenger以两周100万的用户量对移动即时通讯形成强烈冲击,此外,Whatsapp和香港的talkbox等同类产品都已颇受好评。“我们当时做移动互联网上的这个探索,主要看这样的模式在中国有没有机会。”曾鸣说。1月24日,在春节之前,基于苹果iSO平台、Android平台和塞班S60平台的三个微信应用发布,最初仅提供纯文字信息服务。
微信最开始只做了一件事:完成和兄弟产品的对接。和腾讯微博、QQ、QQ邮箱等产品的互通,让微信一下子变成了个人私有信息的数据中心。这些本来相对独立的成熟产品,因此被做活。离线消息、重要邮件推送、微博私信,很多人离开电脑后都需要接收这些通知,这都是切实的需求。这是张小龙式的产品思路:先解决一个切实的需求,再寻找新的需求,慢慢地将版图扩大。
“前期产品是做加法,找到亮点。”在年初多次和张小龙就微信进行交流的和菜头告诉《彭博商业周刊》。在年初交流中,以互联网内容管理更见长的和菜头主要负责提供各种奇怪的想法,而技术见长的张小龙则负责反诘和打击,留下真正有价值的建议。张也会时不时地把负责开发的产品经理和工程师抓到他办公室,一讨论就是两、三个钟头。他还会不停地试用产品,并翻看网页上关于微信的每一个评价。微信2.0的iPhone版本发布前两天,他提出了100条意见,等两天后改出来,背景、语音效果、质感等已经完全不同。
这个团队的工作方式非常特别,用其技术总监周颢的话来说:“比创业公司还创业。”快是第一要素,这是小团队的优势。他们的需求滚动极快。第一天有了一个好的想法,马上考虑做出来;第二天,可能张小龙会说:“今天我们的目标是把昨天的想法干掉。”但如果这个想法没被否定,第三天这个功能就会被做出来;第四天,测试了一下,觉得不对,砍掉,如果体验不错,就会改进一下上线。
微信的大部分功能都是在三天内做出来的。而大型的功能,开发周期也不会超过2周。非常受欢迎的“摇一摇”和“漂流瓶”功能,就是在两周内同期开发做出来的。
开发期短,张小龙却不允许返工现象,他要求扎实,推出来的产品都要很稳定。但他又允许试错,励把功能做出来,直观体验一下,再决定是否要上线。
为“信息发送后是否要回执”这个问题,周颢和张小龙讨论了三天,连吃饭的时间也不放过。周颢认为应该做,而张小龙则觉得没必要,他希望微信是一个稳定的、用户永远在线的产品,还考虑到用户的隐私,比如上司发的邮件,已经读了,但不方便回。这个功能做出来了,最后却砍掉了。“在技术上,增加一个功能很容易,但是撤掉一个功能就非常难。”周颢说,在微信的后期开发中,他们更多的是在做减法。
现在互联网问答网站知乎担任运营工作的黄捷文就是在此时碰到了张小龙。春节期间,黄捷文在将手机通讯录导入Android平台微信时,数据出现错误,于是就在腾讯微博上发帖抱怨。凌晨时分,黄收到了来自张小龙的反馈。张小龙花了两个小时来帮她解决了问题。因为他的反馈迅速且耐心,黄捷文一直以为他是微信的产品经理。
事实上,如果把腾讯创始人马化腾视为中国互联网领域“超级产品经理”的话,张小龙则是这家公司隐匿在公众视线之外、且最受马化腾器重的产品经理
张小龙1969年出生于湖南人,28岁时以硕士学历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电信系,后一直从事软件开发。他在15年之前开发的基于Windows平台开发的邮件客户端软件Foxmail,曾是中国最著名的个人软件之一。2000年4月,正当互联网泡沫初期,互联网服务公司博大公司以1200万元的价格收购了Foxmail,5年后,博大将Foxmail转手卖给腾讯,张小龙因此加入腾讯。
张小龙管理的腾讯广州研发部其前身可以追溯到最初Foxmail开发团队的20多人。这个独立于腾讯研发体系的研发团队规模近200人,年轻的毕业生正源源不断补充向这个团队。“我找人最看中两点:一是很聪明,二是对工作很有激情。至于经验,并不重要。”据张小龙介绍,微信这个产品已有80人的开发团队。
张小龙和其管理的广州研发部算是腾讯这家互联网巨头内部的异类。腾讯内部有种说法,在产品开发问题上,张小龙向来敢于向“超级产品经理”马化腾说不,马也会给他巨大的自由空间,尊重他的意见。他的顶头上司、腾迅联席首席技术官熊明华也说:“小龙的产品做得足够好,我就放手让他去做,给他解决他烦恼的问题,如应酬、业务部门过多插手等等。”
“大家都说我们研发团队自由度挺大的,但并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也需要达到公司认可的一个方向。”张小龙告诉《彭博商业周刊》:“之前我们没有做别的,就做邮箱了。我们用了几年的时间,把邮箱从当时基础比较差、用户比较少的情况,做到了国内第一。”
Foxmail被腾讯收购之后,开始了从客户端产品转变为Web产品的转变,正是张小龙自己的转变的过程。
对Foxmail的收购,马化腾看中的是Foxmail的技术和用户,腾讯当时迫切需要一款邮箱产品对抗MSN的Hotmail,Foxmail是唯一能与微软Outlook对抗的邮件软件。其时Google推出了划时代的产品Gmail,张小龙自然也选择了这个方向。半年后,他的团队做出的是一款既笨重,而又速度超慢的产品。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张小龙都非常迷茫,不知道如何下手。
腾讯联席首席技术官熊明华在此时接手广州研发部。这位之前在微软工作了9年、一手创建了MSN中国开发中心的张的顶头上司亲往广州,帮助张小龙招聘工程师,向研发团队传授微软Hotmail的开发经验,并帮广州研究部从总部争取资源。
在广州,熊与张多次彻谈。“张小龙后来意识到了,互联网产品是个24×7的服务,能很快得到用户的反馈,再加以改进;而相比之下,做软件则是经过很长时间才能发布产品,得不到用户的反馈。”熊明华告诉《彭博商业周刊》。
2006年底,张小龙决定放弃之前的思路,转型做一个轻便、精简版本,同时,多多听取用户的反馈。那年的年会,他立下誓言:“我们要做七星级的邮箱,最好的邮箱!”台下的工程师们都笑了——彼时彼刻,QQ邮箱刚起步,在国内位列11位,他们以为那只是一种愿景。
来年春天,邮箱速度问题解决,一个与同类产品功能相近的精简版QQ邮箱上线,运行正常,用户量慢慢上涨。随后,一系列基于互联网应用的创新陆续出手。张小龙带领的QQ邮箱团队在2008年一年里里居然发现了400多个创新点——一个让QQ邮箱获得广泛口碑的新尝试是对大容量附件的发送功能。“之前没有任何一个邮箱这么做过,我们第一个想到这个主意。”张小龙说。
当时QQ邮箱团队也考虑过学习Gmail,推出无限量邮箱,在大家讨论是否这样跟进的时候,张提出,要多和用户互动。他要求研发经理和团队每个成员每天都要看1000个互联网上关于邮箱使用的贴子,看用户的需求到底在哪里。他们发现,发现很多用户认为无限量邮箱只是个噱头,用户真正苦恼的是邮件大附件传输的限制。于是,“文件中转站”的功能诞生了。与其他邮箱通常只能发送5M左右的附件不同,QQ邮箱将附件容量扩大到了1G。“这能解决人们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自然吸引非常多的用户。”张小龙。
那一年,张小龙获得了腾讯内部的创新奖,QQ邮箱被腾讯内部称为“七星级产品”,该产品用户数量首次超过了网易。迄今,QQ邮箱的用户数量已经是网易邮箱的两倍。
这段时间张小龙是孤独的。“那是他们团队最困难,也是成长最迅速的时候。成功地从软件客户端团队,扭转为做互联网服务的团队。”熊明华说。张小龙意识到,创新能力,并不是做一个别人没做过的产品,而是要把产品做到极致。
2009年,马化腾亲自制作了一个PPT,在产品会上解析QQ邮箱这个被他称为“七星级”的产品是如何开发的:“交互设计:Don’t make me think!;美术设计:尽可能简单;产品设计:让功能存在于无形之中;运营要求:不稳定会功亏一篑;总体要求:快速、稳定、功能强、体验好…”这份PPT里有37个要点,涉及产品开发的每个细节,琐碎又细致。这次宣讲,让潜伏在广州多年的张小龙成为腾讯的话题中心。广州研发部的七星级团队和邮箱产品,也成为每个腾讯新产品经理的必修课。
不过,产品细节并非张小龙和他的团队追求的全部。腾讯广州研发部的工程师们经常听到这位不爱开口说话的老板最爱讲说的一句话是:“你是要做一个功能,还是做一个有灵魂的东西?”他希望每个产品、每个版本都有自己的特征,有自己的灵魂,个人化,带有感情色彩。而他做的,就是不断完善其灵魂,给它们注入新的血液。
软件工程师们会收到张小龙送出的《史蒂夫•乔布斯传》、凯文•凯利的《失控》、赖声川的《创意学》、《两性的战争》等书。他办公室的书架上放着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他希望让价值观伴随着产品的开发,而每个产品,每个功能,都应该表达出一种理念。
例如微信中“摇一摇”、从而结识同时刻摇动手机的陌生人这个的功能,最早的点子产生于一次张小龙在和马化腾、张志平、熊明华、刘炽平等几位腾讯高管开会之中。身为公司总裁的刘炽平提了一个建议:“可不可以做个功能,找到一起开会的人?”张小龙的第一反应是:只为某个特定的会议去做,产品太小,应该让一个产品为每一个人接受,因为人的需求是共通的。
会后,他继续思考,如果能做一个功能,打破熟人圈子,将世界上任何两个人连接在一起,应该非常神奇,甚至变成一种新的标识符号。最朴素的、最原始的功能,才能最为大家所接受。他先想到原始人握着石头投掷的动作。“这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原始的动作,”张小龙说。随后,他想到了“摇一摇”的功能:“这种原始的动作是最有杀伤力的。”
摇一摇有很多种玩法,可以摇到陌生人,也可以摇到一起开会的人,还可以交换名片,很容易就会将功能复杂化,最后他确定了设计原则:进入摇一摇界面后没有任何操作,只有一个动作和图片,摇,来福枪上膛的声音,掉下来一个人,画面一开一合。
10月1日,微信3.0版本上线,推出“摇一摇”找同时摇手机的人与“漂流瓶”匿名交友这两大功能。至此,微信完成了从QQ与手机通讯录的熟人圈子,到LBS的地域圈子,再到捕捉陌生人关系的三级跳。
马化腾曾问张小龙:“摇一摇挺成功的,我们是不是要做细化,免得别人做了那些我们没想到的功能。”张坚决否定了这项提议:“别人不可能超过我们了,我们已经做到最简,别人只能做加法,而一做加法就不可能超过我们了。”
按照他的解释,摇一摇这个动作带动的不是简单的功能,而是一种跨越——它不是在键盘上输入一个指令,电脑给的回馈,而是手机和人绑在一起,人动,手机动,产生一个回馈,这时候手机就好像是人手指的延伸,做出动作就可以接触这个世界,而这样的跨越在电脑上是无法实现的。
“小龙是唯心主义的人。”熊明华说,“我们在一起会聊一些比较哲学的话题,心灵感悟,很少谈产品,这些对做产品很有好处。”
而张小龙对此的解释是,这是“对用户心理的把握”。他说:“没有人天生有这种能力,做产品的过程中,我每天都会思考这个问题。做产品的乐趣也就在这里,你有一个非常庞大的人群,完全取决于你对他们的简单规则,小小的催化剂,他们就会自己动起来。”他透露,在即将发布的微信3.5版本中,用户可以和朋友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在启动画面中,能很清晰地看到微信的理念: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
目前,微信已发布的最新版本是3.1版。它的新功能介绍页是一幅早晨乡间小路的照片,以及乔布斯那句著名的“Stay hungry. Stay foolish”。这句席卷世界的名言和这幅照片,都来自《全球目录》(Whole Earth Catalog)杂志停刊号的封底。这本杂志的创办者是斯图尔特•布兰德(Stewart Brand),他推崇“技术的诗意和道义”,并不断重申他的信念:追求技术与自然的本质。张小龙说,自己和团队也希望以此作为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