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国简帛字迹研究:以上博简为中心
- 李松儒
- 1331字
- 2020-08-29 20:19:37
前言
古文字字迹的研究最早應用在甲骨文上,後來居延、武威漢簡出土,一些學者開始注意到漢簡中不同的字迹對應不同抄手的情況。近年來,由於大批戰國簡帛的出土,越來越多的學者對戰國文字的字迹開始加以關注。
甲骨文字迹的研究起步較早,其發展也較戰國簡帛字迹成熟。戰國簡帛字迹的研究僅處於起步階段,對字迹研究的層面多限於劃分其所對應的書寫者,主要成果限於利用不同抄手所寫的字迹對竹簡進行分篇、編聯及拼合等,研究方法也不成系統。目前,對戰國簡帛字迹(以及其他古文字字迹)進行研究的主要障礙是:對字迹特徵的描述較難,常常有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尷尬;對字迹特徵的描繪性詞語模糊不清,如對字迹的分類常用“風格”、“書風”等詞語;對字迹特徵所對應的抄手的判斷較爲機械。相關討論多在於區别不同抄手對應的不同字迹,但對同一抄手所寫出的不同字迹以及不同抄手所寫的不同字迹之間的關聯,則很少有人討論,等等。
在本書中,我們對古文字材料中的字迹研究是借鑒現代筆迹學中對筆迹特徵進行分類的方法而進行的研究。由於古文字材料中的文字符號形象與現代漢字的符號形象有所不同,書寫工具與書寫載體也都有很大差别,這就使得我們對古文字字迹的研究不能完全照搬現代筆迹學的原理,要根據不同書寫工具、不同載體上的文字形象做具體的分析。我們不僅注意區分不同字迹的差異,以此劃分不同抄手,同時也觀察不同字迹相互間的共性,尋找這些不同抄手間的聯繫。我們不僅注意尋找竹簡中的相同字迹,同時也注意觀察同一抄手的字迹變化。在此基礎上,我們對抄手群的共性特徵、抄手的個體特徵、文本抄寫方式進行研究,爲古文字的考釋、先秦典籍的傳抄與流傳的研究提供一個新視角。
利用字迹對古文字進行研究,不僅需要對古文字字形熟練掌握,分析這些文字的書寫情況以及不同載體上的文字形成的不同特徵,同時要對這些載體的材質性能有所瞭解,這些都是影響字迹形態的重要因素。若能結合現代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字迹在古文字研究中會發揮更大的作用。我們也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隨着古文字研究的進步,古文字字迹學將成爲一門獨立的學科。
本書分爲上、下兩編,上編主要是對古文字字迹研究的歷史和發展做了總結,對戰國簡帛字迹的書寫狀況進行了考察,系統地總結出戰國簡帛字迹的特徵和研究方法,以及利用字迹對戰國簡帛進行研究的意義。下編是運用上編所總結出的戰國簡帛字迹研究方法,對已公佈的上博各篇(一至九册)竹簡上的字迹特徵進行詳細分析的個案實例。本書所收集的資料截至2013年12月30日。上文已述,由於利用字迹對戰國簡帛進行研究尚屬初級階段,戰國文字異寫現象頻見,一些文字的異寫也許與時代有關,我們還不能通過字迹對這些文字寫法的時間分界綫做出判斷。戰國簡帛文字材料較多,古書類竹簡的字迹情況較爲複雜,至今,我們發現的古書類竹簡均是有所憑依的抄本,這些非自述類字迹很容易受到其所抄寫的底本影響,從而使這些抄本上的字迹特徵發生變化。我們雖然利用字迹的地域特徵對戰國古書類竹簡的底本情況作了分析,但是對這些抄本所憑藉的底本文字情況還不是很瞭解,這裏僅能做一些推測。本文僅是利用字迹對古文字進行的初步整理與研究,必定有許多不成熟的想法。希望拋出這本小書以引各位學者的興趣,爲古文字字迹研究領域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