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衣》、《彭祖》、《競公瘧》、《吴命》字迹研究

第一節 《衣》、《彭祖》、《競公瘧》、《吴命》字迹特徵

一、字迹特徵

上博一《衣》、上博三《彭祖》、上博六《競公瘧》、上博七《吴命》分别發表在上博各册中。這四篇竹簡形制不一,不過從字迹特徵看,具備同一性。這些篇竹簡字迹主要特徵是書寫水平很高,字迹工整,直鋒起、收筆,筆畫兩端尖細,筆鋒明顯,彎筆作弧綫,轉筆處也呈弧綫,如彭1、彭6、吴3等;用圓點作羨符,如彭3、競1、吴9等。李守奎認爲《衣》與《彭祖》爲同一抄手所寫,馮師勝君對該觀點進行了論證,參看馮勝君《郭店簡與上博簡對比研究》,綫裝書局,2007年,第252-253頁。在此基礎上補入《競公瘧》篇,並對《衣》、《彭祖》、《競公瘧》爲同一抄手做過討論,馮勝君:《從出土文獻看抄手在先秦文獻傳布過程中所産生的影響》,《簡帛》第四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419頁。復旦讀書會補充了《吴命》篇與《衣》、《彭祖》爲同一抄手的觀點。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讀書會:《〈上博七·吴命〉校讀》,“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2008年12月31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577。有關《衣》、《彭祖》、《競公瘧》、《吴命》爲同一抄手的觀點已被學者很好地論證過,我們不再多加説明,下面將馮師勝君所舉《衣》、《彭祖》、《競公瘧》相同字迹轉録於下:

我們再補充幾例《吴命》與《衣》、《彭祖》、《競公瘧》(下或簡稱作“《衣》三篇”)相同的字迹。

由上對比可知,《衣》、《彭祖》、《競公瘧》、《吴命》四篇字迹特徵具備同一性,應爲同一抄手所寫。

二、字迹差異

1. 形制特徵

雖然這四篇竹簡的字迹爲同一抄手所寫,字迹特徵大體一致,不過各篇的字迹還存在着一些細微差異,並且各篇竹簡的形制也不相同,如下:

四篇竹簡均是兩端平齊,三道編繩,契口在右側,簡首尾不留空白,滿簡書寫。

上博一《衣》存完、殘簡24枚,另有一枚香港中文大學藏戰國簡簡1屬於該篇。簡文單面書寫於竹黄,竹青面留白,整簡長度約54.3釐米,各編繩間距離分别爲: 9、18.1、18.1、9釐米。

上博三《彭祖》存完、殘簡8枚,整簡長度約54.3釐米,各編繩間距離分别爲: 9.8、17.5、17.2、9.8釐米。

上博六《競公瘧》存殘簡13枚,竹簡損壞較爲嚴重,僅存有上、中段,整理者根據綴合後形制推斷,認爲整簡長度約55釐米,各編繩間距離分别爲: 8.4、19、19、8.4釐米。

上博七《吴命》存完、殘簡11枚(我們將簡5、8的上下兩段分開計算)。整簡長度約51.1釐米,各編繩間距離分别爲: 10.6、16.5、16.7、7.3釐米。

由上可知,《衣》、《彭祖》、《競公瘧》、《吴命》長度均在50釐米以上,各編繩間距離卻不一致。

2. 文字佈局

我們以表格的形式將《衣》、《吴命》、《彭祖》、《競公瘧》四篇文字佈局及每簡容字對比如下:

從文字佈局上看,《衣》、《吴命》很容易與《彭祖》、《競公瘧》區分開。

3. 字迹風格

衣》的筆畫較《彭祖》、《競公瘧》、《吴命》的都粗,所以墨色最爲濃重。即便不從細節上進行比較,從宏觀上看,《衣》就可以與其他三篇區别開,《彭祖》、《競公瘧》、《吴命》三篇字迹的風格更加相近。

三、篇題

在《衣》、《彭祖》、《競公瘧》、《吴命》這四篇竹簡中有篇題的是《競公瘧》與《吴命》兩篇,由於《彭祖》一篇竹簡殘損較多,我們暫時無法斷定其是否有篇題存在。我們認爲這兩個篇題的字迹與正文字迹特徵一致,應是由同一個抄手所寫。

1.《競公瘧》篇題

《競公瘧》的篇題“競公瘧”三字書寫在簡2背面,這三個字在正文中多次出現,其書寫特徵一致,現將篇題與正文對比如下:

通過比較,很容易看出《競公瘧》的篇題與正文是出自同一抄手之筆。“競公瘧”三字寫在距簡頂端13.5釐米處,《競公瘧》整簡長約55釐米,即篇題寫在整簡三分之一處上面。

2.《吴命》篇題

《吴命》的篇題“吴命”書寫在簡3背面,篇題與正文兩字寫法如下:

由上可見,《吴命》篇題中的“吴”字寫法與正文中簡6“吴”字寫法相同。雖然簡6中“”的筆畫較篇題“”的筆畫略彎曲,不過從“口”與“夨”兩個字部的相對位置及傾斜角度看,這兩個字還是具備同一字迹特徵的,可以認定是同一抄手所寫。

《吴命》篇題中的“命”字作“”與正文“命”字作“”的寫法相似。篇題中“命”字的“卩”旁寫作“”,在正文中“卩”旁寫作“”,並且“命”字下兩横“=”與“卩”旁位置也略有不同,但除此以外,“命”字在篇題與正文中筆畫的運向(傾斜度),起收筆動作特徵均具備同一字迹特徵,可以認定是同一抄手所寫。

“吴命”兩字寫在距簡頂端16.4釐米處,《吴命》整簡長約52釐米,即篇題寫在整簡三分之一處上面。

《吴命》的篇題“吴命”書寫在簡3背面,該篇殘簡較多,篇中正文未見有“吴命”兩字,按照古書習慣,“吴命”兩字不太可能作爲句首出現,我們猜測,“吴命”很有可能是概括文義而得的篇名。《吴命》各簡内容關聯不是很大,另外,簡2、簡5a應從中剔除(這一點將在本章第三節中進行詳細分析),簡3位於全篇哪個位置較難確定。根據《吴命》與《競公瘧》正文、篇題均是同一抄手所寫,又都寫在整簡三分之一處的上面。《競公瘧》篇題書寫在簡2背面,《吴命》簡3也有可能是全篇的第2簡。

四、補文

1.《衣》簡11處補文

衣》簡11有“如亓弗克見”一句,其中“亓”字爲後補之字,“亓”字下有校勘符號“=”(見圖四五)。參看孫偉龍、李守奎《上博簡標識符號五題》,《簡帛》第三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185頁。“亓”字應爲該篇抄手所寫,即補文與正文爲同一抄手所寫。

2.《競公瘧》簡2處補文

《競公瘧》簡2有“是吾亡良祝史也”一句,其中“亡”字形體扁小,也是後加之字(見圖四六),“亡”字爲《競公瘧》抄手所寫。

3.《彭祖》簡4處補文

《彭祖》簡4(由上文我們知道該簡應歸入《競公瘧》)上有一處補文(見圖四七),該補文“之”字也爲《彭祖》抄手所寫。

圖四五

圖四六

圖四七

由於《衣》、《彭祖》、《競公瘧》爲同一抄手所寫,這些篇中出現的補文與正文也爲同一書寫者所寫,所以可以推斷《衣》等三篇的抄手在完成抄寫後又進行了校勘,並對文中脱字進行了補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