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别人的闪光点

每个人都会有缺点,每个人都无法做到最完美,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必要对别人犯下的错误横加指责,要懂得包容别人身上的缺点,包容别人的错误,并善于挖掘对方身上的优点和长处。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物,我们也无法找到一个完美的人,斤斤计较于别人的缺点,总是抓着别人的“小辫子”不放,这样最终受害的反而会是自己。

美国总统林肯一直以来始终坚持任人唯贤的标准,只要发现合适的人才,他一定会大胆提拔。南北战争爆发后,南方军队一度占据上风,而北方的军队似乎缺乏有效的指挥,一连好几任军事统率都毫无作为,指挥作战能力非常有限,轻易就被南方军队打败。当时北方军队中的选将标准是所谓的“完人”标准,即追求全面型的人才,然而这些所谓的“完人”,每次都大败而回,一到战场上军事指挥能力的缺陷就被暴露和放大,这让领导阶层非常苦恼。林肯多次提议撤销这个滑稽的任选方法,主张提拔擅长军事指挥的专门人才,但是其他人却不敢冒险,他们也不愿意打破原有的选举制度,因此极力反对林肯的倡议。

随着战事的节节失利,林肯迫切地感到北军需要及时做出改变和调整,于是再次提出改革用人机制,并且提议让格兰特将军担任总司令,结果遭到大家的一致反对,原因就在于格兰特是一个声名狼藉、嗜酒如命的人,这样的人在战争中让人很不放心,也有损于北军的威名和士气,有人甚至悲观地表示林肯这一愚蠢的举动会使北军面临灭顶之灾。

但林肯却认为格兰特是带兵打仗的优秀将领,指挥能力首屈一指,除此之外实在找不出更有能力的将领,而且他认为格兰特虽然是个出了名的酒鬼,但是在战场上从来都没有误过事,他觉得众人不应该因为格兰特有明显缺点就忽略其军事能力。林肯最终力排众议,坚决起用格兰特,这一决定果然起到了效果,胜利的天平渐渐倾向了北方军队,北军由此取得了内战的胜利。

每个人都有所专长,也有所缺陷,所以在与人相处时应当在看到他人的优点时,更要包容他人的缺点,将心比心。体认自己的不完美,日子会好过一点。大家也落得轻松,世界变得没那么丑。体会自己的不完美,是一种美德;体谅别人的不完美,是一种慈悲。

爱德华·贝德福德是洛克菲勒的合作伙伴。有一天,当他走入洛克菲勒的办公室时,意外地发现这位石油帝国的老板正伏在桌子上一本正经地在一张纸上写着什么。

“哦,你来了?贝德福德先生,”洛克菲勒对着他说,“我想,你可能已经知道我们的损失了,我对这件事情考虑了很多,但是,在叫造成损失的那个人来讨论这件事情之前,我事先做了一些笔记。”

贝德福德当然知道那个事件:发生在非洲的事情让他们损失了超过几千万美元的利润,而这一事件所造成的后期影响目前还无法估算。他走近洛克菲勒的办公桌,却发现那张纸上并非是对事故造成者的斥责,而是罗列着对方一长串的优点,其中提到,他曾经三次帮助公司做出正确的决定,而他为公司赢得的利润远远高过该次损失。

这件事情之后,贝德福德深有感触:“我永远也无法忘记洛克菲勒在处理这件事情时的态度,在随后的多年时间里,每当我无法克制自己,想要对他人发火时,我就会强迫自己坐下来,拿出纸和笔,将某人的闪光点一一写出来。每次当我完成了这一清单的时候,我的火气也会顿时少很多,同时也能理智地看待问题。后来,这种做法成了我个人工作中的重要习惯,很多次,它都将我的怒火及时制止了,若我不顾后果地去发火,那么,我需要处理的冲突将会成倍增加,而我也将为此而付出惨痛的代价。”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认为:情感引导行动。积极的情感,比如喜欢、愉悦、兴奋,往往产生理解、接纳、合作的行为效果;而消极的情感,如讨厌、憎恶、气愤等,则会带来排斥和拒绝,所以,若是你想要人们相信你是对的,并按照你的意见行事,那就需要发现别人的闪光点。要使别人对你的态度从排斥、拒绝、漠然处之到对你产生兴趣并予以关注,就需要最大限度地引导、激发对方的积极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