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中华文化与天人之学

张岂之

时 间:2012年3月15日,星期四,下午3:20~5:20

地 点:清华大学,大礼堂

主持人:彭林教授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元素,这其中的“基本元素”是用了化学上的名词,也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谈到传统文化时用的一个词,基本元素换一个名词就是“核心理念”。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是什么?我现在想到12个基本元素(核心理念),即天人之学、自强不息、以民为本、居安思危(或忧患意识)、道法自然、诚实守信、厚德载物、仁者爱人、尊师重道、和而不同、日新月异、天下大同。

中国古代的天人之学是农业社会的印记,我认为实际上也不全面。天人之学渗透于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古代的天文、地理、古建筑学中都可以看到天人之学思想的影响。古代的文学和史学也离不开天人之学,关于天人之学丰富的史料在古代史学中随处可见。

中国古代天人之学与西方哲学是不同的,希望同学们去研究。在西方,古希腊哲学从探寻自然开始,主要围绕的一个最高命题是思维和存在的问题。从今天来看,请允许我说一句冒昧的话,古希腊哲学并没有普遍性,并没有使人类达到哲学的高峰,即没有像恩格斯那样归为思维与存在的问题上。中国哲学的最高命题,我的理解就是天人之学。它们各有特点。由于生态环境的危机,西方许多著名的哲学家才开始关注中国古代的天人之学的理论及其实践。

中华民族发展到今天,正如有的学者指出来的,中华文化必须走向世界,也必须走向民间,让世界了解中华文化。我个人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准确地向西方介绍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这比介绍具体的文化形态困难得多。

张岂之 1927年生,江苏南通人。长期从事中国思想史研究,西北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同年考入清华大学哲学系就读研究生。现为西北大学名誉校长、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顾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

自著并主编有《儒学·理学·实学·新学》《中国近代伦理思想变迁》《中华人文精神》《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思想史》《中国历史》(六卷本)、《中国近代史学学术史》《青鸟集》等书,并主编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华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