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 制造恐慌型:如果你超过了20岁,这篇文章会激怒你

用标题制造恐慌的做法最早见于保健品软文中,主要通过恐吓的手法引起读者对软文的关注。尤其是对于有某种疾病的患者,制造恐慌型软文标题更能引发共鸣。当读者阅读软文时,会发现文中的恐吓手法也开始转变,转为陈述某个事实。而且软文中提供的这个事实,能让读者意识到其之前的认识是错误的或者可能产生一种危机感。

例如,保健品软文标题“高血脂,瘫痪的前兆”,“天啊,骨质增生害死人”,“30岁的人60岁的心脏”。某品牌床垫软文标题“一生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床上度过的,为什么不选个好床垫呢?”。某食品软文标题“如果你不在乎钙和维他命,请继续喝这种豆浆”。

3.12.1 如果能重返20岁

史玉柱说:“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但别忘了,有时候可以把他们的需求转换成恐惧。”恐惧是一个心理学名词,是心理学的重要元素。恐惧的力量有多大?尽管人们都说,真正应该恐惧的是恐惧本身,不过,毋庸置疑,恐惧对人类的影响力远远超越自欺欺人这一心理。由于对寒冷的恐惧,人类学会了使用火;由于对饥饿的恐惧,人类开始了圈养牲畜;由于对野兽的恐惧,人类建造了房屋……

一个好的文案创作者,也一定是一个好的心理学家,从读者的需要出发,才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不过,对人有用并不能保证人们一定会选择你的产品,这时好文案的作用就凸显了出来。于是,那些明察读者心理,把读者的需要转化成恐惧的文案脱颖而出。具体的恐吓营销方式,如图3-16所示。

图3-16 利用读者的恐惧心理方式

“如果你超过了20岁,这可能是最能激怒你的文章。”BT终身信托投资公司以此为题,详述了为什么要选择该公司的储蓄计划。软文以一个颠覆传统思维的说法开始:一个决定不存钱的人可能比一个存钱一直存到65岁的人更有钱。为什么呢?软文紧接着抛出正题——一项聪明的储蓄计划可以让你事半功倍。当然,前提是选择BT。

BT向读者展示了选择该公司储蓄计划的魔力。如果重返20岁,读者只需每一年存2000美元,一直存到年届30,然后,就不用再存钱了,剩下的工作只需交给BT,因为BT推算,即使抛开通货膨胀率,客户仍然可以获得8%的年均收益率。

如果读者决定等到31岁时再存钱,每年还是存2000美元,收益率还是8%,但是很快会发现,这种方法辛苦得多,因为需要存够35年。而第一种方法,掰着手指头都算得清楚,只需10年。接下来,软文用一整版篇幅列出了选择两种储蓄计划的基本计算过程。这个例表展示了在一个严格有序的储蓄计划中,“复利“所起到的惊人效果。这也是BT带给客户最大的惊喜。

接着,软文画龙点睛——科学的方法带来金钱,BT终身信托投资公司就拥有这样的储蓄计划。本公司的目标客户群包括已身为父母或祖父母,想为子孙后代投资的人,和明白了存钱永远不会太晚的有识之士。软文最后提到如何获取公司的详细资料,告诉读者可以咨询财务顾问或者拨打公司的免费电话。

3.12.2 还在买那种牙膏,要买就买我们的

恐惧是众多感觉要素中最能左右人们心理的情绪,很多与生活相关的广告中,都加入了恐惧的元素,尤其是保险公司、汽车、银行、医药保健公司等,无一例外。同时,软文也会把消费者的需求无限放大。

也许消费者需要的只是一支普通牙膏,不过软文会告诉消费者,为了避免选到市面上的黑心商品,推荐购买该厂家生产的原装进口牙膏。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读者的消费都被“恐惧”所把控。

将读者的需要转换成恐惧,通常文案创作者要从三个步骤做起:首先,提出一个与读者切身利益相关,但是读者很可能尚未发觉的问题;进而加剧读者对该问题的恐惧感;最后,向读者兜售解决方案。

恐惧诉求型软文标题需要适度刺激才可以达到效果,一项实验证明,当人们面临强威胁时,通常更容易感到害怕,不过一星期后,反而是受到中等程度威胁的受试者更服从说服内容,而受到强威胁和没有受到威胁的受试者之间,说服效果相同。也就是说,威胁一旦过度,反而达不到效果。因为人们自身存在一个知觉防御体系,感到过度的恐惧和威胁时会产生逃避、阻滞和反映缓慢的倾向。

所以,恐惧诉求型软文标题必须掌握一个适度原则,恐惧的强度太小达不到吸引读者注意的效果,而恐惧过大,可能导致读者的逃避。

这种恐惧诉求型软文曾经在西方国家盛极一时,包括奥美在内的大型广告公司,都将之运用于针对汽车和保险行业的客户,被证明是一种很有效的营销策略。不过,用得不好也可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有一个古老的笑话:“报纸上天天都在宣传吸烟的害处,于是,我把报纸戒了。”

不过,东方人与西方人的心理有所不同,对于恐惧诉求型软文的接受度没有那么高,甚至打心眼里排斥这些不祥之兆。人们不愿意面对恐惧带来的心理负担,即使处在极端恶劣情况下,也总有人心怀希望。这也是为什么会有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无可否认,恐惧更具震撼力和传染性。但问题是,要确保恐惧不要过了头,让读者躲避和排斥的文案内容,注定是失败的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