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收尾的小技巧

软文的结尾主要承担着总结全文、突出主题、与开头相应等作用。总体而言,撰写软文的结尾比开头的难度稍低一点。合适的收尾犹如将车停在合适的停车位一样,文案创作者必须保证软文被准确无误地停放。

如果一篇软文没有合适地收尾,就像司机把车开进了一个显示有停车位的车库,却发现自己的车子已经无处安放。这样的车库只会引来司机们的骂声一片,人们都感觉自己被骗了。所以,软文的收尾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软文探讨收尾写法的6个技巧,如图4-9所示。

图4-9 收尾写法6个技巧

4.8.1 顺其自然式收尾

这种收尾方式一般运用于记叙性软文中,以事情发生的结局作为软文的自然收尾。文案创作者在表达完故事的来龙去脉后,并不设计含义深刻的哲理语句,也不描绘丰富的象征形体,而是随着事情的发展步入尾声,软文也自然而然地结束。采用顺其自然式结尾的软文,既让读者觉得是在意料之外,又让读者认为是在情理之中。一般来讲,情感故事类软文会采用这种技巧结尾。

例如,某护肤品软文,主人公通过使用某品牌护肤品,最终从丑小鸭变身白天鹅。购买这套护肤品让主人公充满了自信,因为越来越漂亮,从前无人问津的丑女无敌变成了拥有无数追求者的万人迷。

4.8.2 首尾呼应式收尾

软文采用总—分—总式结构。结尾以开头为依据,首尾呼应。在软文开头提出一个观点,然后进行观点分析,结尾则回到开头的话题,做一个观点性的总结。议论性软文大多采用首尾呼应式收尾,能使软文结构更加完整,条理清晰,浑然一体。

例如,洗洁精推广软文的结尾“妈妈手工好,厨艺好,说真的从小就希望有科学家的智慧之手,画家的丹青之手,医生的回春妙手……可现在我希望有一双像妈妈那样的巧手。”与软文开头“人人都有一双手,可每个人的手并不一样,科学家的手——智慧之手;画家的手——丹青之手;医生的手——回春妙手……而我却希望有一双妈妈那样的手——巧手。”相呼应。

4.8.3 名言名句式收尾

采用名言、名句收尾,能够升华软文的主题,让软文的意境更加深远,揭示人生的真谛。因为名言名句以其短小精悍、入木三分著称,三言两语就能表述一些含义深刻、耐人寻味的哲理性、警醒性内容,更能直击读者的内心,让读者久久难以忘怀。名言名句式收尾能够起到“言已尽,意无穷”的效果。如果巧用名言名句结尾,软文能够添色不少。

例如,一篇科技公司的软文,以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的名言“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作为软文结尾。软文最后一段讲述一等硬件生产商忙着开辟多元化投资领域,以求突破既定的结局;二等硬件生产商在被收购的路上排队等待;三等硬件生产商甚至连在被收购的路上占个地儿都不可能。从前的硬件生产商朝气蓬勃,现在的硬件生产商则是暮气沉沉,宛若明日黄花。硬件生产的黄昏,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

4.8.4 留白式收尾

一则好的软文应该让读者自己来完成交流,因此,很多文案创作者在撰写软文的结尾时,都喜欢采用留白的手法,给读者留下一个自由驰骋、纵横想象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读者可以适当补白,进行续写,以揣测文案创作者的心思,留白式结尾可以是文案创作者的妙手偶得,也可以是文案创作者在对生活有了独特的感情后,加以精心提炼而成的结晶。

留白式收尾技巧多用于记叙性软文中,文案创作者以独特的认识和理解,撰写出深刻含蓄的结语,力求意味深长,引人深思。读者会进行反思、回复,这时,文案创作者需要及时抓住机会与读者互动。

例如,一则展望苹果公司推出的iPhone可能取消home键的报道。结尾是:在取消home键的iPhone正式推出前,不管怎样的推断都是徒劳,无论苹果公司最终是否保留home键,相信都会是经过深思熟虑和权衡各方利益的结果。至于消费者是否会接受,最终还是由产品本身决定。

大屏幕的iPhone,有手写笔和键盘的iPad pro,凸起的手机摄像头和稍显突兀的天线条,所有这些被常人看来难以成功的事,在库克领导下的苹果公司都做了,而且都还做得不错。

4.8.5 建议号召式收尾

采用建议号召式收尾的软文主要是健康、运动、减肥类产品推广软文。例如,在吃米饭的时候,人们应该注意增加咀嚼的次数,掌握细嚼慢咽的饮食诀窍,就能轻松降低GI值(Glycemic Index,血糖生成指数)。而且,多咀嚼米饭也会对大脑造成刺激,产生饱腹感,避免过多进食导致的肥胖。

此外,公益性软文也多采用号召式收尾。文案创作者在前文罗列出种种条框后,向读者提出某些请求或发出某种号召,如“让我们共同抵制公共场所吸烟的行为吧!”读者看到最后一句,会在心里产生共鸣,隐形地支持软文所发起的号召。

4.8.6 预期联想式收尾

采用预期联想式收尾技巧,关键在于文案创作者应该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对软文中的人或者事物做出预期的判断,可以是祝福,也可以是否定、怀疑等。例如,从某长寿老人的饮食习惯,预期其遵循的都是健康的饮食,是值得年轻人效仿的饮食习惯。

真正将预期联想式收尾运用到极致的是作家鲁迅,在其作品《故乡》一文中,以“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收尾。这样的结尾技巧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升华了主题,引人入胜。使读者也如同作者般展开联想,达到软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