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课程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不属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

A.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B.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C.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D.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下列关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它是国家课程纲领性文件。

B.“课标”规定了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等,而没有规定课程目标和内容。

C.它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D.它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

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7-9年级的识字与写字要求,以下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

B.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行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草书,提高书写的速度。

C.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D.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4.下面是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中,要求学生背诵优秀诗文的篇(段)数、九年课外阅读总量的规定,正确的一项是()。

A. 80篇(段),260万字

B. 240篇(段),400万字

C. 60篇(段),100万字

D. 70篇(段),150万字

5.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

A.思想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B.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C.情感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D.言语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6.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

A.潜移默化

B.训练

C.熏陶

D.积累

7.课堂上,老师播放了一段关于雾霾的调查视频,并要求同学们针对视频内容及自己的生活体会,谈谈对雾霾的认识。这一教学设计体现了口语交际教学中话题选择时要()。

A.贴近生活

B.贴近教材

C.有语文特色

D.有文化内涵

8.下列说法不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四学段“阅读”目标要求的一项是()。

A.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B.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C.要系统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

D.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9.下列对第四学段的课程目标中,作文每学年要求的次数、其他练笔的字数、45分钟能完成习作的字数的规定,正确的一项是()。

A. 16次,2万字,600字

B. 12次,1万字,650字

C. 14次,1万字,500字

D. 16次,1万字,800字

10.《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于语文课程评价提出了很多建议,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

B.应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重功能,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C.语文课程评价应突出甄别和选拔功能,重视诊断和发展功能。

D.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特点,按照不同学段的课程目标,采用合适方式评价。

二、案例分析题

(一)请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有关课程资源开发的要求,谈谈你对以下案例的看法。

这是一堂阅读教学课,张老师讲授的是胡适的《我的母亲》。读过课文之后,张老师要求学生找出课文中有关母亲的几件事情,并简单探讨了文中母亲的性格。为了进一步体会母爱的伟大,老师借助课件为大家呈现了一些生活中母亲关心儿女而甘愿付出一切的感人事例,播放了相关视频。观看过后,张老师让学生谈感想、并要求当堂写一段表达感恩的话送给自己的妈妈。一堂课下来,真正讨论课文内容的时间只有十几分钟,拓展延伸时说说写写的时间倒是花了不少。

(二)请结合“课标”的有关学习方式的要求,说说以下教学设计中是如何体现其要求的。

在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时,老师首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然后围绕以下内容开展了有关教学活动:作者感叹“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1)自主阅读课文,思考:哪些是“我永远忘不了的”(或者,“我永远忘不了的”有哪些)。每人至少思考出一点,写在自己的草稿纸上。

(2)小组交流。每人说出一条你的思考结果。

(3)班级展示。展示要求先读课文内容,再说理解。朗读形式可以自行安排。(可以个人朗读,也可集体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