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环境伦理学的研究主题
环境伦理学的研究主题有三,本节即特别分析这三大主题所包含的范围,并扼要说明人们应有的正确态度:
一、人对自然的理念:应该用“广大和谐”的理念看待自然,而不是用对立的态度破坏自然。
二、人对万物的看法:应该用“同情体物”的心情看待万物,而不是用征服的态度役使万物。
三、人对众生的态度:应该用“一往平等”的态度看待众生,而不是用轻视的态度驾凌其上。
本节重点,在以具体例证说明,如果破坏了这三项原则,将会造成怎样的伤害,俾能以学理结合实际,阐明环境伦理中三大主题的重要性。至于中外各家有关思想,将在以后各章申论。
一、人对自然的理念
人对自然的理念,如果不能用“广大和谐”的精神相处,将会形成任意破坏或污染,其影响将极为重大。本段特扼要举出自然界三种最切身的例证说明,那就是:“空气”“水”以及“海洋”环境的污染。
(一)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又可以分成好几种形态,以下特再分项说明。很多人生活在自由空气中,既忽略了自由的可贵,也忽略了空气的重要。“自由”属于政治哲学的范畴,本文暂且不论,然而空气却属于大自然中必须保护的第一对象,我们不能不深深关心。
根据医学资料显示,一般而言,一个健康的成人若不吃饭还可以活五星期,不喝水只能活五天,但是若不呼吸,可能活不过五分钟。由此深切可见,空气对人类的重要性。
空气既然如此重要,当然要保护其清新、不受污染,因此,环境保护首先应注意的课题,就是能充分了解空气污染的因素,然后才能共同警惕,一起防范并加消除。
以下即根据有关专家资料,分述空气污染的相关种类以及防治之道:
第一种是粒状污染物。
这一类包括无毒的颗粒——如尘埃,但却可能掺带有毒气体进入体内,而产生危害。另一种则在本质上便是有毒的——如金属熏烟。
例如燃烧金属形成的“戴奥辛”,便被称为世纪之“毒”,再如烧煤或铅的工厂,排放的铅微粒,都会透过空气粒状污染,造成相当程度身体伤害。
第二种则是气状的污染。
这一类看不到但更可怕。很多工厂燃烧重油或柴油,都会排放大量二氧化硫,因其在空气中能氧化成三氧化硫,并与水结合成某种硫酸物,刺激呼吸系统,便会破坏排列在系统上的细胞。
另外还有一氧化碳,这是一种窒息性气体,为空气中最多的污染物;这多半来自机车废气,或炼焦工厂、家用瓦斯泄漏等。人体若大量吸入,一氧化碳即取代氧而与血红素结合,造成全身各组织氧的减少,乃至头晕与神志不清,甚至中枢组织受损而死。
还有就是氮氧化物以及碳氢化合物,主要来源为机车、火力电厂及工厂锅炉,另如已知的致癌物质——如苯、氯化烯等,在职业卫生上,均应郑重注意。
针对以上各种空气污染,如今国际上制定了一种“空气污染指标”(Pollutions Standard Index,简称PSI),将实际所测的污染物浓度换算为“0到500的指数”,以具体说明污染程度。
根据台湾相关资料显示,台湾空气污染程度超过100 PSI的比率,以1985年最好,仅占13.72%,但到1989年3月时,却又高达34.21%,超过一倍,今后发展更值得注意保持。[2]
第三种则是噪音。
从空气品质来说,噪音也可说是一种相关的环境破坏。噪音的定义,可从下列五项标准来看,基本上殊途同归,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第一项定义,是美国职业安全卫生署所订,“为声音大至足以伤害听力者。”
第二项定义,是日本专家的界说,“会引起生理障碍、妨害交谈、声音太大而音色不美者。”
第三项定义,王光得教授称之为“凡会引起生理、心理上不愉快之声音,会妨害谈话、思考、休息、睡眠之声音等均是。”
第四项定义,凡“超过90分贝强度而持续8小时之声音”均应称为噪音。
第五项定义,则为“声音超过管制标准者”。
在声音分析中,图书馆是最安静的,为40分贝;住家则是50分贝;电话铃响是80分贝;公共场所为70分贝,公车拥挤的街上是90分贝,在机场附近住所,飞机的起升与降落则是120分贝。
人若生活在噪音中,明显会造成精神的烦躁与精神上的不安,这也是以往农业社会明显没有的现代病。
还有第四种空气污染,就是酸雨。
这种污染被称为“20世纪的环境隐形杀手”[3],也是以往农业社会所未曾见。这不论对森林、湖泊、土壤,都有很大危害,甚至对一般建筑、石雕都会破坏腐蚀。究其根本原因,则诚如环保专家所说,实为人类“咎由自取”。因为各式各样的废气,在空气中浮动,透过日光能的催化,转变成多种氧化物,遇到水气,便形成“硫酸”或“硝酸”等多种污染物,通称为“酸雨”,在无形的方式下便默默地腐损大地万物。
这种情形,尤以燃烧化石燃料,或发电厂释出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更为严重。这些气体进入大气和水蒸气结合,便形成腐蚀性的硫酸和硝酸,降水下来,便成典型的酸雨。这个名词同时也用在含有酸性的雪、霰和雹。不仅对水中生物、植物有害,也能腐蚀一般建筑物的表面设施,所以真正成为“隐形杀手”,尤其值得大家警惕。
另外,还有第五种空气污染,则是“臭氧层”被破坏。同样是以往农业社会闻所未闻。
什么是“臭氧层”呢?臭氧(O3)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略带淡蓝色的气体,与氧分子(O2)非常近似。大气中约有90%的臭氧存在于地球平流层中(亦即离地面15至50公里之间),另外在平流层的较低层中(地面20至30公里),为臭氧浓度最高的区域,即为“臭氧层”。
臭氧层因为可以吸收阳光中大部分的紫外线,以此屏障保护地球表面生物,不受紫外线侵害,所以对所有自然万物均有极大护卫作用。
早在1974年,两位美国科学家便提出警告,一系列的化学合成物质——氟氯化合物(CFC),由于其化学性质相当稳定,所以其分子要上升到平流层才会分离,而此时其中所含氯,将会释出,明显地破坏臭氧层![4]
那么,臭氧层一旦被破坏,会对人体及环境有什么影响呢?根据专家研究,一旦地球表层失去臭氧层保护,紫外线便增加照射,直穿而入地球万物,这就至少会造成以下8种毛病:
美国人造卫星“雨云”(Nim bus)七号曾在南半球上空拍摄地球表面臭氧分布状况。其中搭载有观测大气中臭氧的装置,并在每天制作全世界臭氧分布图。深值警惕的是,从1985年后,便显示南极上空臭氧已经明显减少,活像臭氧层“开了孔一般”,到了1987年,中间更形成—个空洞,可以看出臭氧层已经明显破坏了50%!到了2013年,更是已经不堪闻问!
这也就是说,南极臭氧层原先的重大功能——可以挡住过多的紫外线——从1985年即被破坏了50%。因而今后人类如果再不觉醒,明显将会加速上述多种毛病!
所以,“联合国环境委员会”(UNEP)早在1985年于维也纳召集28国签订了《维也纳条约》(Vienna Convention),特别强调应大力保护臭氧层。到了1987年9月16日,更于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国际会议,明确签订了《蒙特利尔破坏臭氧层物质管制草约》(Montreal Proto-col on Substances that Deplete the Ozone Layer),特别管制足以排放氟氯化合物(CFC)的物质。
就一般民众而言,可以身体力行地采取措施,即避免购买使用氟氯碳化合物的东西——例如,不买以此为发泡剂所制成的塑胶和纸产品,不买以CFC为动力的喷雾罐,和其他含有CFC之非必需的产品,并且避免过度在太阳底下曝晒,经常使用防晒油保护皮肤等等。
另外,第六种空气污染,则是地球的“温室效应”。
温室中的玻璃能接收太阳的辐射线,并阻止室内的红外辐射线向外散发,再加上温室内对流受抑止,所以可使室内温度高于室外大气温度。
因为地球外围的大气层含有二氧化碳和水汽,兼有吸收与反射功能,能吸收地球表面散射的辐射长波,并使一部分重新辐射回地面,使地球和大气增热,比起没有大气层时的温度要高,这与温室中玻璃的效应相似,所以称之为“温室效应”。
科学家认为,因矿物燃料的燃烧,使二氧化碳浓度增大,会产生上述温室效应,所以导致了长期气候变化。
部分科学家更认为,世界各地汽车排放的废气等污染,日渐加强了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上升,造成极地冰块融化与海洋平面上升。如果再不加以遏止,更会导致全球气候反常。
大自然中,除了“空气”之外,“水”也与我们密切相关,更是我们生存的重要条件。因而,水的污染同样会造成许多重要危害,以下也特再一一分析。
(二)水的污染,包括河川污染、饮用水污染,以及间接农业养殖业的用水污染,通通会影响人类生活与健康。
根据台湾早在1990年时所做统计,光就河川污染而言,“台湾主要河川21条,共长2092公里,其中未(稍)受污染者占67.3%,轻度污染占9.3%,中度污染则占10.4%,严重污染则占13%。”[5]换句话说,除去未(稍)受污染的部分,即有30.7%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约占全部主要河川的三分之一,若以上、中、下游三段而论,比例上已经有其中一段完全受到污染,到了2013年,很多污染更加严重,这是何等令人触目心惊的现象!
至于饮水用水的相关水库中,根据同样资料,“有水库资料可供详估之21个中,优养化严重者5个,应加注意者3者,水质尚可者7个,清洁者6个。”[6]
所谓“优养化”(Eutrophication)代表一种因污染而老化的现象,因为污染性有机物,以及营养元素的积聚,会使原先清澈碧绿的水库和湖泊,从“贫养湖”变成“中养湖”乃至“优养湖”,犹如人类因营养过多,而提前老化,往往在短短几年内结束生命,所以又被称为水库的“癌症”。
根据资料,当时(1990)台湾21个水库中,“尚可”及“清洁”者,勉强为13个,剩下八者则有不同程度的污染(甚至有5个已达“优养化严重”),整个有问题的水库比例高达38%,不可谓不严重,因其代表超过三分之一的水库已有污染,也可说超过三分之一以上人口所用的水源水库已受影响,到2013年,仍未大力改进,同样令人必须严加警惕![7]
另外,废污水的产生量,“每日7575000千立方公尺,其中市镇污水占59%,工业废水占36%,畜牧废水占5%”[8]。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废污水,同样以各种形态在腐蚀大家的生活空间,并破坏各种自然环境,农业养殖业用水直接间接受此影响,加上各种污染所及,在在均会为害人们健康与农渔民生计,深值正视。
还有,在台湾五个主要港湾中,“严重污染者为基隆港及高雄港,水质尚可者为台中港,清洁者苏澳港及花莲港。”[9]也就是说,5个之中有两个“严重污染”,高达40%,而且是最为重要的两个港口!这就很清楚地反映,有关环保工作实在到了刻不容缓的关头!
事实上,有关各种水的污染,情形日渐严重,不仅中国台湾如此,全球多数国家皆然。因此,今天已经有很多专家建议,对于河川中的鱼类尽量不要吃鱼皮,以免可能因污染而影响病变。如日本因为向来爱吃生鱼片,虽然经过芥末消毒,但仍有很多国民罹患胃癌,其比例甚至高居全球第一,中间很可能有相当影响。诸如此类警讯,的确深值有识之士共同努力,及早全面改进!
(三)有关水的第三种污染,则是海洋环境的污染。
我们把海洋也列入自然环境的保护对象,其原因在于从整个地球看,海洋的面积超过陆地的面积,海洋本身对于整个人类的气候、生态以及生活环境,都有很大的自然调整作用。另外,海洋本身的海中生态也有莫大的重要价值,一旦海洋受到污染或海底生态受到破坏,对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同样会影响重大。
像希腊最早的哲学,就是从面临碧蓝的海水开始沉思。所以柏拉图强调哲学是从“惊奇”(wonder)开始,另如古希腊很多神话,也跟海洋密切相关。从这个角度也可看出,海洋环境对人类的文明发展,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近代西方开始有人将世界文化粗略地列分为“海洋文化”与“大陆文化”,这当然有过分简化的毛病,不过由此也可看海洋环境对人文社会有一定的影响,确实不能抹杀。因此,综合而言,海洋一旦受到污染破坏,同样会连带影响人类生活与文化,深值重视与研究保护。
首先,我们应探讨海洋环境受到污染的来源。
其中最重要的当推河川污染。人们把垃圾丢到河里或工厂把废物排放到河里,造成河川污染,河川夹杂着污染物再流到海洋,就造成海洋污染。
海洋污染若在近海,会影响到近海的捕鱼业,因而会回过头再影响我们每天所吃的海产鱼类虾类。由此可见,不但淡水鱼会受影响,连近海鱼类也会受到污染影响。
海水的另一种污染,则是核能厂的温排水放流,这尤其会造成海底生态如珊瑚礁的破坏。
事实上,如果海底的珊瑚礁会被破坏,那其他的海底生态也很可能受到影响。诸如此类问题,的确深值重视,并且加强保护。
对海洋污染的测量,有一定的客观标准。基本上是以海水中生化含氧量的多少来显示有机物所造成的影响。海水中若含有重金属,或者放射性、硝酸盐乃至硫酸盐,则可显示无机物的影响。
换句话说,无机物与有机物都会造成海洋污染,其影响不但对于各种鱼虾海产造成污染,也会影响人类胃肠的健康,更会影响海洋的生态与资源。
扩而充之,海洋污染还会妨碍海洋渔业的活动,乃至渔民生活的品质。尤其海底层的广阔天地中,更有很多重要而珍贵的生物与生态,都会受到无可估量的伤害,这些也直接间接影响到海洋环境的品质,乃至整体的生态环境,以及人类的生活环境,深值警惕与防治。
综合而言,以上三大项污染——空气、水与海洋,都是大自然被人类污染最明显的例证,也是人类切身最易感受的公害,各种资料显示,如果整体大自然失去平衡,人类再不能以和谐态度爱护自然,尊重自然,影响程度将更大更深,所以今后再也不能轻忽了!
另外,随着人类环境被破坏的严重性愈来愈大,如今“气候反常”也已成为近来全球共同关切的议题。因此,美国布隆德兰报告(Brundtland)早在1987年分析《我们共同未来》时,就曾强调“永续发展”的重要性,并定义其内容为“人类确保当今所需,不至于危及未来子孙所需”的能力。然而,因为人类破坏环境所造成的全球暖化与气候反常,经常扩大了天灾严重程度,如今全球各地几乎都曾饱受台风、洪水、海啸、干旱等自然灾害之苦;这同样提醒世人,今后必须更积极地抢救饱经摧残的环境,否则大自然的反扑会愈来愈重!如果再不警惕急救,则现在这一代的生存都遭受各种自然灾害,更遑论永续发展与经营了!欧盟与多小岛联盟有鉴于此,曾经奔走各国,在1997年协调通过了“京都议定书”(Kyoto Protocol),要求相关国家在2012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到1990的标准,便是一项具体环保措施,虽然效果未尽理想,但已踏出重要一步,今后仍需各国有识之士,继续努力,才能真正达到“永续发展”的目标。
二、人对万物的看法
有关人对万物的看法,我们也可分析三项重要污染,作为应予正视的重要问题,从而落实尊重万物、爱护万物的应有认识。
这三项就是:1.工业的污染,2.农业的污染,3.土地的滥垦。
第一项,就工业污染而言,对天地万物明显会造成重大损害与影响,这也是以往在农业社会所未曾有过的问题。
工业污染常见的有刺激性气体,例如处理废铅工厂所排的废气,就会造成人类呼吸道辛辣刺痛,不但对人类有刺激性,对附近相关动物、植物都会有害,而形成真正“公害”。像新竹有些化工厂,或高雄有些工厂,废气废水处理不当,都会造成同样情形。这不只影响人类,也同样影响附近万物。
另外,工业污染包括金属中毒,像“铅中毒”便是严重问题。根据报载,1990年三月间,基隆有家金属公司,因为长期的制造铅污染,造成附近幼稚园的儿童受损,甚至智力受到影响。这种污染直接影响民族幼苗,伤害实在太大了!这种情形不但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同样也可能影响其他万物的生育,因而形成“慢性凶手”,甚至隐形杀手,特别值得警惕,这同样也是以往农业社会前所未见的情形。
工业污染不仅如此,此外还会形成职业性的皮肤病,与地域性的传染病。像台湾南部的乌脚病,公害患者到了后来整个脚都变成黑色,最后不能不硬生生锯掉,其悲惨可想而知。至于影响附近生态与万物更同样难以估计。诸如此类的污染公害,凡是有同情心与人性者,相信都应共同努力,加紧防范,以切实救治!
上述各项工业污染,可说都是“现代病”,从前在农业社会均无从产生。因而,身为现代社会的工业家或实业家们,其职业良心与社会公德便很重要。他们在投资工业产品之前,必须同时投资防止污染的设备,然后才能真正去除污染,赚钱赚得心安。
以往因工业规模小,还没有工业污染问题,但如今各种工厂数量增多,工业生产的副作用——污染公害,已从量变到质变,直接影响到人体与万物生态,所以再也不能忽视。因此,今后正确因应之道,一方面工业界应主动将环保设施列入成本之中,形成应有的基本公德,另一方面政府也有责任严加督导,维护民众有“免于污染”的自由。唯有如此,才能尽量保持纯净的生活空间。否则,各种公害既影响人类,也影响万物,再也不容掉以轻心!
第二项,除了工业污染会影响万物与生态之外,农业污染也有同样的情形。以下特举明显的几项例证说明。
首先就是“戴奥辛”,这种污染公害的来源,是因为一些与农产品相关的杀虫剂、氯化物或垃圾堆,在燃烧之后会有剧毒,所以产生重大的危害。这种戴奥辛毒害的程度很惊人,所以又被称为“世纪之毒”,它不但足以破坏呼吸系统,还会侵蚀神经系统,而且会破坏大地万物,为害之大,不能不加警惕!
除了戴奥辛之外,农业污染另外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1985年间的“多氯联苯事件”。根据当时评估,大约三千多人直接间接受到伤害。其原因就是很多土壤中受到农药影响,含有多氯联苯,因而生长的农产品受到污染,以致造成肝脏功能、免疫系统、甚至生殖系统的多种伤害。但这还仍然属于能够看得到的有形伤害,至于其他大地万物因为不能申诉而未曾评量的伤害破坏,更是无法估计。
另外,近年来,也有环保人士发现在米里含有过量的镉,这会造成人体直接间接的伤害。换句话说,有些农产品,虽然本身看起来只是个物质——例如米看起来只是一项物质,土壤、杀虫剂也都是物质——表面看似没有生命,但若其本身受到污染,便会成为一种可怕的病源,回过头来就会大大影响人类的生命,乃至大地万物的相关生命。所以我们对于农产品污染所造成的严重性,也应充分体认与警惕。
尤其早在1990年9月21日《联合报》就曾记载:由于酸雨会造成农作物的不正常生长,甚至造成枯萎,所以扬希台风过后,台湾竹北市的复耕蔬菜,因遭酸雨腐蚀,两三天后便出现枯萎而悉数损毁。这是该市历来首见的酸雨,除造成地方上的震撼外,也显示农村环境正因工业化而逐渐受到污染,到了2013年,这问题也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
由此可见,现代社会因为工业快速发展,千奇百怪的公害影响都会出现,这正是大自然万物遭到形形色色污染的结果。所以,今后我们再也不能只将万物看成是没有生命的物质,而应切实以“尊重生命”的态度善待爱护,否则在物物相关的情形下,均会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命与整体生态,这也是深值人类共同警惕与努力的重大课题。
第三项,除了工业、农业的污染外,我们还应正视对大地的尊重,这也是另一重要课题。
大地看起来好像没有生命,但若对大地缺乏尊重,不断加以滥垦、腐蚀,或毒化,则不但整个水土保持都会受影响,所有大地生态也会受到扭曲。一旦水土保持受到影响,一场大雨来临,立刻会引起水灾,一旦大地生态受到扭曲,同样会造成环环相扣的连续效应,最后受害者均仍是人类与大地万类!
尤其,大地是孕育自然各种生命不可忽视的根源。如果大地土壤受到污染,那么从土壤里生长的农产品立刻会受到影响,像稻米、小麦等相关食品,如果受到严重污染后,其对人们生活与万物的伤害,显然极为深远。
另外,水土保持更是维系人们生命的重要凭借,尤其土地资源的再生过程很缓慢,远不及人类破坏的速度,所以特别值得人们警惕。生态学家史蒂文生曾说:“我们都是脆弱太空船上的乘客,靠有限的水土来维生,因此我们乘客要共同来维护这脆弱的船。”[10]这一段,可说语重心长,深值大家有此体认。唯有共同维护大地与水土免于各种破坏,才能真正让此脆弱的太空船不致崩离解体。
综合而言,天灾人祸常是影响大地与水土保持的祸首。因此,人们对于天灾当然只能尽人事以预防,但对于人祸,却一定要能全力以公德为重,才能尽量避免破坏生态环境。
三、人对众生的态度
所谓“众生”,不仅是讲人类全体生命,同样也讲世界上一切生命——包括一切大小动物、植物、矿物等。根据环保精神,不论珍奇的或卑微的,一切众生均应有其生命意义与价值,甚至如岩石荒地,也应视同具有生命尊严与内在价值。
因而,准此立论,至少有以下四个重点值得重视:
1.对林业的保育。因为树林看起来没有生命,其实却深具雄厚的生命力,不能任意破坏。
2.对渔业的保育。也就是对海洋中各种生物与植物,均应特别保护彼等生命与生态。
3.对野生动物的保育。也就是对深山荒野或穷乡僻壤中的野生动物,均应特别做好野生保育工作。
4.防止核子污染的问题。也就是透过对核子相关的知识,切实防治其对一切众生可能的危害。
首先,针对林业保护而言,我们首先要注意到,原始森林不能受到人为的砍伐,也不能受到松鼠之类的自然危害。
我们若以中国大陆为例,便知道林业滥砍的严重性。
根据可靠资料,多种林业损害都很惊人。今特举荦荦大者说明如下:[11]
这种情形到了2013年,问题仍然非常严峻!事实上,不只中国的林业深受破坏,世界各地也都有程度不同的破坏。因为林业具有调整气候与吸收落尘等功能,所以林业破坏,不只代表生态被伤害,同样代表对人类生活环境的破坏,这也是深值今后警惕的重大课题。
除了林业外,渔业与野生动物的破坏,也是众所皆知的危机。尤其“动物在集体屠杀后,很难再起死回生,一旦绝了迹,更是人力无法挽回的”。
根据西德慕尼黑大学著名环保学者,也是西德自然保护联盟主席的殷格哈教授(Prof Walfgang Engelhandt)资料,鲸鱼在渔业中,生态被破坏得极为严重。“光是在1960年到1970年之间,被捕杀的鲸鱼便高达607000只之多”,因而他感叹:[12]
另外鳄鱼亦然,殷格哈指出:“由于另一项流行的玩意儿:女用鳄鱼皮包、皮鞋等,几乎使全世界的鳄鱼都遭到了生命威胁。”
还有,因为人类本身的虚荣心,结果“世界上所有有花斑的猫科动物,尤其是虎、豹、猎豹、豹猫以及美洲豹等,都受到了威胁,因它们美丽的皮,可制造各种皮大衣及套装等,为制一件豹皮短大衣,便得杀死五到七只豹!”
以往,可能一般人看到一件豹皮短大衣,只觉得很新奇,然而却没有想到,这可是杀死五到七只豹的间接帮凶!另如印度,“在40年前还有40000头老虎,如今只剩了不到2500头”。至于肯亚犀牛亦然,在1969年尚有18000头,到1986年却只剩下500头!
有关象牙更是如此,1983年的销售高达九百公吨,是“20世纪以来最高记录”,其中每一颗象牙,也都代表一头大象30年生命的灭绝,再加上很多富豪之家装饰用的虎头或兽皮地毡,凡此种种例证,到了2013年更加严重,不胜枚举,深值大家警惕,再也不能疏忽了!
那么,应该如何防治呢?殷格哈教授首举捕鲸为例,强调:
因此,诸如国际渔业禁止使用流刺网,禁止捕杀鲑鱼,而各种野生保护协会一再强调的禁令,都是深值人们加强了解的内容,唯有大家共同认知,加强执行,才能真正达到成效!
另外,本文在此也应特别讨论核子试爆污染的问题。
日本的长崎与广岛,曾经遭受原子弹的轰炸,受害最为明显。当然,究其原因,仍因日本军阀率先发动侵略战争,其残忍的杀戮行为令人发指,否则也不会被美国投两颗原子弹“以战止战”,促使日本提早投降。然而,我们若从人道观点看,也不能忽略核子污染对众生的伤害。
尤其当时原子弹为十六千吨,还不及今天任何最小核弹头的百分之一。根据统计,1985年全球核子弹药约有100亿吨,其杀伤力与破坏力,足以无数次地破坏整个地球,造成无以评估的重大损害!
根据荷兰大气科学家柯真(P.Crutzen)与美国化学家白克斯(J.
Birks)的论文,核子武器的最主要威力还在于“烟与尘”,亦即一旦核子战争爆发,地球就进入“核子冬天”,其影响力,远超过核子弹本身的杀伤力。此时“地面昏暗,不见天地,长则连月不开,地面气温降至冰点以下。这种急速冷冻效果,不出数日就可彻底摧毁农业,瘫痪生态,造成遍地的严重大饥荒”。[13]因此其直接影响,便是全球五十亿人口中将有四十亿人口因饥寒交迫而死亡!
这两位科学家论文发表于1982年,那时正值美苏两强相互核武竞赛的热潮。今天我们当然很庆幸看到,俄国总统戈尔巴乔夫1990年6月4日在美国访问时,曾经在史丹诺大学演说,强调“冷战已结束,这场战争无人胜利。”因此他期望“以敌对为基础的联盟应尽数退位,俾建立新的联盟,致力于消除饥饿、疾病、贫穷与毒品”。我们深深期望今后人类能够永远抛弃核子战争的恐惧,并将一切聪明才智能专注于建设性的民生与环保大业。
另外,对于核子电厂,我们也应该同时了解其正反两面的利弊。因为它一方面具有和平用途的贡献,但另一方面仍有可能会造成污染。因此,针对这项两难问题,便需要真正深入而客观的评估,才能正确地做出决策,并服众人之心。
今天全世界约有至少四百所以上的非军事性核子炉运转,提供了全球15%的电力,其中固然发生过美国三哩岛事件,以及俄国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能厂的意外事件,但其对整体电力的贡献也不能抹杀。因此,如何能同时兼顾电力成长与核子安全,一方面不必因噎废食,另一方面也能在安全上昭信公众,相信乃是今后极为重要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