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汉语初级阶段语块构建研究
- 王文龙
- 2719字
- 2024-11-02 00:40:52
序
“语块”的概念已经提出多年,西方语言学界和语言教学界一直没有间断相关的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大量研究不仅证明了“语块”的“心理现实性”,也从不同角度证实了“语块”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无论是第一语言习得还是第二语言习得)具有重要意义。国外英语教学界据此进行了一系列颇具启发性的教学实践。
国内对于“语块”的引入并不算晚,但多年来似乎一直停留在理论介绍和泛泛而谈上面,鲜见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尤其是没有将其与汉语自身的特点及汉语教学的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确实令人感到遗憾。因此,听闻《国际汉语初级阶段语块构建研究》即将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我由衷地感到高兴,并欣然为序。
作者在攻读博士之初就把语块作为研究方向,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仍初心不改,多年来一直保持着浓厚的研究兴趣和热情。他一方面持续追踪国内外前沿理论成果,一方面又不断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尝试和探索,力图使自己的研究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本书以“国际汉语初级阶段语块构建研究”为题,在充分吸收中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围绕初级阶段语块的选取与构建,分析、讨论一系列汉语及汉语教学中“语块”的相关问题,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在梳理、分析语块理论基本观点及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汉语及汉语教学中的语块项目进行了界定,对语块的选取标准及分类问题进行了讨论;
2)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分析了初级阶段语块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了将语块应用于初级阶段教学的理据;
3)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实证研究方法,对初级阶段语块项目展开构建研究,制定“国际汉语教学初级阶段语块项目表”,提出教学建议。
纵观全书,在研究上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令人印象深刻。其一,是创新性。以往的研究多是将西方的“语块”概念直接拿来,或依葫芦画瓢不做深究。因为“下定义”或者说概念的界定是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事情,而汉语里各级语言单位之间本就错综复杂(所谓的“本位之争”就是明证),对“语块”进行界定就更是难上加难。但本书并没有避重就轻,而是结合汉语的特点,通过对汉语中各语言单位之间及与语块之间的关系深入细致的剖析,确定汉语中语块的内涵,描画出语块的可能范围,进而得出关于汉语语块的定义。在面对西方语言学界也仍无定论的语块选取标准这一难题时,本书在充分吸收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对母语语感、外在形式、内部结构、频率统计等标准逐一分析并探讨它们在汉语中应用的可能性,借鉴“连续统”的理念,区分“必要条件”和“典型条件”,进而制定出“汉语语块选取标准体系”。同时,本书重新审视了汉语语块的分类问题,将语块分为搭配、框架格式、习惯用语、熟语、套语等主要类型,制定出了一个层级分明、科学严谨的分类框架。这些在有关汉语语块的研究中都是非常具有创新性的工作,深化了汉语语块相关理论探讨,为今后进一步研究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而作为本书的核心内容,“国际汉语教学初级阶段语块项目表”的构建更是具有开拓性的工作。这一工作不仅为语块选取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和程序,也为教学及教材编写等提供了可以参考的具体内容,为今后语块相关研究、教学应用甚至语块大纲的制定奠定了基础,在探索语块理论应用于汉语教学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其二,是应用性。本书不是“坐而论道”,也没有停留在概念和理论辨析之上,而是立足于教学,服务于教学。这一点在界定语块概念时就已经充分体现出来。本书在对汉语语块下了一个“内在性、理论性”的定义之后,又对国际汉语教学中的“语块”给出了一个操作空间更大的定义。因为作者认为,“国际汉语教学中的‘语块’在兼顾语言本体意义上的基本规则之外,还需要考虑实用性、常用度、典型性等多方面因素。这些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紧密相关。这一方面是由教学的需要所决定的,另一方面,从学习者角度而言,也是第二语言习得特点的要求”。以本体为依托,又充分考虑了教学的实际需求。
这一点在“国际汉语教学初级阶段语块项目表”的构建上体现得更为明显。该表本身就是为满足教学需要所构建的,力图为教学提供实用有效的教学内容和参考。全表分为“核心语块”和“扩展语块”两部分,前者严格依据相关语块选取标准,只收录典型语块,是初级阶段语块项目的核心内容;后者“扩展语块”,更多从教学角度出发,相对包容和灵活,比如“课堂教学用语”。不仅如此,作者还特别声明这是一个开放型的“语块表”,鼓励教师“根据相关研究成果及教学实际需要,不断充实表中的语块项目,为教学提供便利”。可以说,真正做到了从教学出发、为教学服务。
此外,本书的研究设计和研究程序科学严谨、细致周密。首先,对语块进行界定,并确定选取标准和分类框架,为具体的选取工作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然后,通过从教材语料中选取语块、从大纲中选取语块、通过联想添加语块,形成“国际汉语教学初级阶段语块项目初表”。接着,选取国际汉语教学领域内的专业人士,采取7点量表的方式,对“语块初表”中的项目的典型性和级别情况进行了语感判定。统计判定结果,并对每一种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后,对“语块初表”进行修订。最后,制定出“国际汉语教学初级阶段语块项目表”。在整个语块项目的构建过程中,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层层选取、循序递进,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本书围绕“国际汉语教学初级阶段语块项目表”的构建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但也正如作者自己在书中所提到的,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如语块理论本身还处在发展之中,在很多方面尚未取得一致性认识,汉语中相关研究十分薄弱,语料库建设等还非常滞后等等,使得某些工作在开展过程中难免有些掣肘。比如,如果能随着汉语语料库的完善及相关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扩大研究范围,在大规模语料库基础上进行语块项目的选取与构建,并在更大范围内进行语感调查,研究结果将更具有说服力。再比如,如果能完成对中高级阶段语块项目的相关研究,与初级阶段形成完整的层级体系,无疑将对教学发挥更大的指导意义。除此之外,“国际汉语教学初级阶段语块项目表”的制定是希望能够为教学及教材编写等提供支持和参考,但“这还仅仅是一个初步的尝试和开始”,还需要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加以实践和检验,并不断地完善,从而使语块理论及相关研究成果与汉语教学更好地结合,有效改善教学面貌。
总而言之,本书研究视角新颖,文献资料掌握全面,研究设计科学合理,论证扎实充分,数据可信,写作规范,研究结论十分具有启发性,表现出了较高的研究水平和学术素养,是近年来汉语教学界在该领域所取得的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希望作者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继续耕耘、积累、开拓,在这一领域不断取得新的进步,做出更多的成果。
李晓琪
2016年10月于蓝旗营